湘鄂赣省
1931年9月23日--10月4日,在湖南省平江县长寿街天主堂,来自湘鄂赣边区二十余县的一百三十余名工农兵代表云集于此,参加湘鄂赣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会议正在进行中,遭敌机轰炸,会议会址不得不迁至江西修水上衫宫选屋继续举行。会议根据中央训令,撤消湖南省工农兵苏维埃政府,成立湘鄂赣省工农兵苏维埃政府,选举执行委员23人,候补执行委员6人,组成第一届湘鄂赣省苏维埃执行委员会。10月5日,湘鄂赣省第一届执行委员会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推举9人组成常务委员会,负责处理日常工作,选举赖汝樵为省苏主席,刘建中为副主席,并讨论机构设置和内部分工,决定内设军事部,部长杨幼麟;粮食部,部长张怀一;经济部,部长刘彦;卫生部,部长胡梓;劳动部,部长杨奇(后陈世南);外交部,部长黄志竟;交通部,部长于兆龙;社会保险部,部长陈桂生;市政部,部长李宗白(兼);政治保卫局,局长赖汝樵兼任;统计局,局长黄仁;工农检察所,主任曹玉阶。后工农检察所升为工农检察部:部长袁凤英。省辖一万二千平方公里,五十五万人口。1932年3月,湘鄂赣省委、省政府、省军区迁修水上衫,30日
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召开第二次执委扩大会,会议否定省苏维埃政府过去的一切工作。并由临时省委提议,撤销原执委成员13人。主席是王显德,副主席刘建中、彭德怀。4月12日,湘鄂赣省委、省政府、省军区由修水上杉迁入万载小源(今万载县仙源乡)
仙源村月山下。8月17日
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在江西省万载小源,召开全省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选出新的苏维埃政府领导人,王显德为主席、彭德怀(由张怀一代)、刘建中为副主席。1933年10月19日至30日,湘鄂赣省第三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万载小源召开,选举省苏领导成员,主席何振吾,副主席张金楼、孔荷宠(后叛变)。1934年1月28日小源失守,省委和省苏维埃政府机关转移至铜鼓幽居梓庄。7月间转移到平江县城三犊源花果山黄金洞。11月,省苏领导成员作了调整,主席邓洪,副主席曾国棋、刘玉堂。1936年秋,邓洪离开湘鄂赣。省苏主席曾国拱。历任省苏主席的有赖汝樵、王显德、涂正坤、何振吾、邓洪、曾国棋、傅秋涛。历任省苏副主席的有:刘建中、彭德怀、张金楼、孔荷宠、刘玉堂、郑济民。
湘鄂赣省所辖县:
1931年10月辖(7县):平江、浏阳、万载、铜鼓、宜春、宜丰、修水
1931年11月辖(6县):平江、浏阳、铜鼓、宜萍、宜丰、修水
1932年1月辖(10县):平江、浏阳、铜鼓、宜萍、宜丰、修水、蒲圻、崇阳、嘉鱼、临湘
1932年4月辖(9县):平江、浏阳、铜鼓、宜萍、修水、蒲圻、崇阳、嘉鱼、临湘
1932年5月辖(10县):平江、浏阳、铜鼓、宜萍、修水、蒲圻、崇阳、嘉鱼、临湘、修铜宜奉(修水、铜鼓、宜丰、奉新)
1932年8月辖(11县):平江、浏阳、铜鼓、宜萍、修水、蒲圻、崇阳、嘉鱼、临湘、修铜宜奉(修水、铜鼓、宜丰、奉新)、平浏长(平江、浏阳、长沙)
1932年9月辖(7县):平江、浏阳、铜鼓、宜萍、修水、修铜宜奉(修水、铜鼓、宜丰、奉新)、平浏长(平江、浏阳、长沙)
1932年11月辖(8县):平江、浏阳、铜鼓、宜萍、修水、修铜宜奉(修水、铜鼓、宜丰、奉新)、平浏长(平江、浏阳、长沙)、万宜上(万载宜春上高)
1933年2月辖(9县):平江、浏阳、铜鼓、宜萍、修水、修铜宜奉(修水、铜鼓、宜丰、奉新)、平浏长(平江、浏阳、长沙)、万宜上(万载宜春上高)、万铜宜(万载、铜鼓、宜丰)
1933年10月辖(10县):平江、浏阳、铜鼓、宜萍、修水、修铜宜奉(修水、铜鼓、宜丰、奉新)、平浏长(平江、浏阳、长沙)、万宜上(万载宜春上高)、万铜宜(万载、铜鼓、宜丰)、湘鄂边中心县
1934年2月辖(9县):平江、浏阳、铜鼓、宜萍、修水、修铜宜奉(修水、铜鼓、宜丰、奉新)、平浏长(平江、浏阳、长沙)、万铜宜(万载、铜鼓、宜丰)、湘鄂边中心县
1934年3月辖(9县):浏阳、铜鼓、宜萍、修水、修铜宜奉(修水、铜鼓、宜丰、奉新)、平浏长(平江、浏阳、长沙)、万铜宜(万载、铜鼓、宜丰)、湘鄂边中心县、平湘岳(平江、湘阴、岳阳)
1934年6月辖(8县):浏阳、铜鼓、宜萍、修铜宜奉(修水、铜鼓、宜丰、奉新)、平浏长(平江、浏阳、长沙)、湘鄂边中心县、平湘岳(平江、湘阴、岳阳)
1934年7月辖(5县):浏阳、宜萍、平浏长(平江、浏阳、长沙)、湘鄂边中心县、平湘岳(平江、湘阴、岳阳)
1934年8月辖(6县):浏阳、宜萍、平浏长(平江、浏阳、长沙)、湘鄂边中心县、平湘岳(平江、湘阴、岳阳)、
修铜(铜鼓、修水)
1934年10月辖(5县):浏阳、宜萍、平浏长(平江、浏阳、长沙)、湘鄂边中心县、平湘岳(平江、湘阴、岳阳)
1934年11月辖(5县):浏阳、宜萍、平浏长(平江、浏阳、长沙)、湘鄂边中心县、咏生
1934年12月辖(6县):浏阳、宜萍、平浏长(平江、浏阳、长沙)、湘鄂边中心县、咏生、平修铜(平江、铜鼓、修水)
1935年3月辖(5县):浏阳、平浏长(平江、浏阳、长沙)、湘鄂边中心县、咏生、平修铜(平江、铜鼓、修水)
1935年12月辖(6县):浏阳、平浏长(平江、浏阳、长沙)、湘鄂边中心县、咏生、平修铜(平江、铜鼓、修水)、高奉(高安、奉新)
1936年12月辖(5县):浏阳、平浏长(平江、浏阳、长沙)、咏生、平修铜(平江、铜鼓、修水)、高奉(高安、奉新)
1937年7月辖(4县):浏阳、平浏长(平江、浏阳、长沙)、咏生、高奉(高安、奉新)
1937年9月辖(0县):
湘鄂赣省委
1931年6月底,
湘鄂赣边特区委在浏阳东门外楚东山召开湘鄂赣省“一大”,正式成立湘鄂赣省委,李宗白担任书记,归苏区中央局领导。省委组织部长是阳奇,后来是周桂生、刘玉堂。省委宣传部先后担任部长的有袁国平、刘春仁、石夫、胡梓、林瑞笙、谢亦吾、钟期光等。妇女部部长江远还。9月迁驻江西修水上衫。1932年3月18日至23日
中共湘鄂赣省委,在江西省修水县上杉召开第一届三次执委扩大会,撤换了原省委领导干部李宗白、杨幼麟、于兆龙等人的职务,成立了以林瑞笙为书记的临时省委会。9月1—15日,省委在万载小源召开湘鄂赣省“二大”,选举正式省委,书记林瑞笙,副书记陈佑生(后叛变),
委员有周桂生、郭潜、孔荷宠、杨琦。1933年7,苏区中央局决定改组省委,派陈寿昌担任书记。1933年7月,苏区中央局为了加强省委的领导,派陈寿昌(后任湘鄂赣省委书记兼军区政委)、徐彦刚(后任省军区司令员)刘玉堂、谭启龙等46名干部,12月到达小源。1934年1月,湘鄂赣省委扩大会议在江西万载小源(今仙源)召开。根据中共苏区中央局决定,撤销林瑞笙湘鄂赣省委书记职务,陈寿昌任省委书记,傅秋涛任省委副书记。又决定陈寿昌兼任军区政委,徐彦刚任省军区司令员。由于林瑞笙认错态度好,留任省委宣传部长。
10月
中共湘鄂赣省委在黄金洞的米筛窝召开省委会议,决定陈寿昌、徐彦刚到前线去,由傅秋涛代理省委书记和军区政委,在黄金洞主持工作。刘玉堂留在省委机关工作。
12月
省委书记陈寿昌牺牲后,中共湘鄂赣省委在黄金洞的杨雀坦召开紧急会议,推举傅秋涛任省委书记兼军区政委。湘鄂赣历任的五位省委书记:李宗白、林瑞笙、陈寿昌、傅秋涛、涂正坤,建国后仅剩傅秋涛评为上将,其余均英勇牺牲
湘鄂赣省军区
1932年4月,湘鄂赣省军区在万载小源(仙源)罗家屋成立,孔荷宠(后叛变投敌)任总指挥,黄志竞任政委(后林瑞笙)。参谋长严图阁,副参谋长郭子明、政治部主任刘学昊。1934年1月,湘鄂赣军区司令员徐彦刚,政委陈寿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