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一浮《复性书院讲录·读书法》(二)

 pxclwj 2015-06-12

《易》曰:天在山中,大畜。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伊川曰:天爲至大,而在山之中,所畜至大之象。”“人之蕴蓄,由学而大,而多闻前古圣贤之言与行,考迹以观其用,察言以求其心,识而得之,以畜成其德,乃大畜之义。此学之所以贵读书也。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乃知贵近者必遗远也。河伯见海若而自失,乃知执多者由见少也。读书非徒博文,又以蓄德,然后能尽其大。盖前言往行,古人心德之着见者也,畜之于己,则自心之德与之相应。所以言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业者,即言行之发也。君子言而世爲天下法,行而世爲天下则,故乱德之言,非礼之行,必无取焉。书者何?前言往行之记录是也。


今语所谓全部人生,总爲言行而已矣。书爲大共名,六艺爲大别名。古者左史记言,右史记事,言爲《尚书》,事爲《春秋》,初无经史之分也。尝以六艺统摄九家,总摄四部,闻者颇以爲异。(《泰和会语
·楷定国学名义》)其实理是如此,并非勉强安排。庄子所谓道术之裂爲方术,各得一察焉以自好。《汉志》以九家之言皆六艺之支与流裔,亦世所熟闻也。流略之说,犹寻其源,四部之分,遂丰其蔀。今言专门,则封域愈狭,执其一支,以议其全体,有见于别而无见于通,以是爲博,其实则陋。故曰井鼃(古同“”)不可以语于海,拘于墟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束于教也。守目录校讐(音“仇”,校订文字)之学而以通博自炫者,不可以语于蓄德也。清儒自乾嘉以后,小学一变而爲校勘,单辞碎义,犹比窥观。至目录一变而爲版本,则唯考论椠(音欠,书的刻本)刻之久近,行款之异同,纸墨之优劣,岂徒玩物丧志,直类骨董市谈。此又旧习之弊,违于读书之道者也。

以上略明读书所以穷理,亦所以蓄德。料简世俗读书不得其道之弊,大概不出此数端。然则读书之道,毕竟如何始得?约而言之,亦有四门:一曰通而不局。二曰精而不杂。三曰密而不烦。四曰专而不固。局与杂爲相违之失,烦与固爲相似之失。执一而废他者,局也;多歧而无统者,杂也;语小而近琐者,烦也;滞迹而遗本者,固也。通则曲畅旁通而无门户之见;精则幽微洞彻而无肤廓之言;密则条理谨严而无疏略之病;专则宗趣明确而无泛滥之失。不局不杂,知类也;不烦不固,知要也。类者辨其流别,博之事也;要者综其指归,约之事也。读书之道尽于此矣。

《学记》曰:一年视离经辨志。郑注:离经,断句绝也。辨志,谓别其心意所趣向。是离经爲章句之学,以瞭(了)解文义爲初学入门之事。继以辨志,即严义利之辨,正其趋向,否则何贵于读书也。下文云:三年视敬业乐羣(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敬业、博习、论学,皆读书渐进功夫。乐羣、亲师、取友,则义理日益明,心量日益大,如是积累,犹衹谓小成。至于知类通达,则知至之目,强立而不反,郑注云:强立,临事不惑也。不反,不违失师道。犹《论语》言弗畔。则学成之效。是以深造自得,然后谓之大成。故学必有资于读书,而但言读书,实未足以爲学。今人读书,但欲瞭解文义,但谓能事已毕。是只做得离经一事耳,而况文义有未能尽瞭者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