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晏子春秋〉》中晏婴所引《诗》句集解

 hongzhuanyidui 2015-06-12

   《晏子春秋》中晏婴所引《诗》句集解

 

 ——

  《诗》,汉以后称《诗经》。相传是我国西周时期,由政府主导的,通过采风,征求民意的结果。采得民歌形式的民意共3000余首。后经孔子删《诗》,只保留下原《诗》的300首。这就是现存的《诗经》。《晏子春秋》,是我国春秋时期齐国大政治家晏婴的传世之作。晏婴在书中,共引用《诗》17首中名句,为自己的政治理论作证。晏婴所引《诗》,形式是民歌,反映的却是民意,所以我说:《诗》是西周时期,通过采风,收集起来的民意集萃。其中有反对不遵礼法;反对帝王荒淫无道;反对社会不公;反对特权;也有对爱情和圣者的赞扬,等等。所以也可以说,西周时的采风,是我国最早的,一次由政府主导的“民意调查”。

                              作者附识

                                                                           2013,9,27

 

  1,晏婴谏景公要遵礼时,引《诗-鄘风-相鼠》中诗句;“人而无礼,胡不遄死”,为论证依据。意思是说,人若无礼,不如快快死去。《相鼠》分三组共6 句:分别谴责不要脸的人,不知羞耻的人,不遵礼法的人,为何不快快死去。反应的是人民对社会不良分子,制造社会混乱的谴责。

 

 

  2,晏婴谏景公不要以妇人之见为意见时,引《诗经-小雅-采菽》中诗句“载骖载駟,君子所届”。意思识说,按礼的规定,诸侯才可驾驷车朝周王。晏婴以此批评翟王子羡,驾16匹马拉的车来朝景公,是严重违礼的,是法无法无天。但景公的宠妾婴子,却十分欣赏翟王子羡的所行,并待为上宾,给与重赏。景公容之,不也是太糊涂了吗?

《采菽》共5节,每节8句。主要意思是说:诸侯按礼的规定,驾着驷马车朝见天子,天子按礼赏赐与诸侯身份相当的驷马车等赐品。说明上下都遵礼而行。现把包含晏婴所引诗句的这首诗的第二节,解读读如下:  

 觱(bi)沸槛(jan)泉,言采其芹。君子来朝,言观其旗。

  其旗淠淠(pi)淠。鸾声当当。载骖(can)载驷,君子所届。

   这节诗的中心意境和表述形式,与本首诗的其它它各节类似。描述的是,在翻滚的涌泉旁,正在忙着采摘水芹菜的人,看到诸侯,驾着驷马车,旗帜招展,马铃叮当叮当的响着,来朝见天子。反映的是上下都要遵礼守法。齐景公以宠妾婴子的意见为意见,是违背礼法的。。

 

  3 因此,晏婴在与景公同一篇对话中,又引《诗-大雅-瞻仰》中的诗句:“哲夫成城,哲女倾城”。意思是说,男人足智多谋,能立国创业;女子心计多端会毁国,告诫景公,不要以婴子是从。

 

   4,晏婴谏景公要善始善终时,引《诗-大雅-荡》中的诗句;“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意思是说,人们常常是能善始,而不能善终。宴婴的意思是教导景公,人做一件好事不难,但做到善始善终就不容易了。不能善终的人,多是因为骄傲了,忘乎所以了,听不进不同意见了,最终成了孤家寡人,不能善终了。。

 

  5,晏婴谏景公要为子孙留下好谋略时,引《诗-大雅-文王有声》中的诗句:“武王岂不仕,贻厥孙谋,以燕翼子”。意思是说,周武王哪能不为他的子孙谋划?但他只是把子孙要自强不息的好谋略,留给了他的子孙,从而使他的后代,都能兢兢业业,平安幸福的生活。晏婴曾拒绝接受齐景公赏赐其儿子的封邑。封建时代,从政者在从政的政的同时,不是要求其子孙自强不息,自食其力着想谋划,而是违礼为其子孙的荣华富谋划一切。这与晏婴从不为子孙谋私利的思想,是背道而驰的。也反映从政者,不论古今,并非人人都是大公无私的。

 

  6,景公修路寝台,侵占了逢于何家的墓地。逢于何的母亲死了,要求与其父合葬于路寝台下原墓地,景公不允。逢于何向晏婴求助。晏婴说景公时,引《诗》中诗句说:“毂则异室;死则同穴”。意思是说夫妻生前不能同室,死了也要同穴(笔者注;这两句诗,在《诗》中查不到出处)。景公接受了晏婴的意见,同意逢于何将其母与其父合葬于路寝台宫墙下原墓地。晏婴所引的这两句《诗》反映的是民意,因而把《诗》,看成是西周的一次“民调”,是符合历史实际的。

 

   7,晏婴回答景公问:“贤者圣者的大德可学吗?晏婴引《诗-小雅-车牽(辖)》中的诗句:“高山仰止,景行止”, 告诉景公,圣者贤者的大德是可以学而得到的。他们的大德如高山,只要不畏艰险,努力攀登不止,就会达到光辉的顶点:他们的大德又如漫长的大道,只要沿路前行不止,就必会到达大路的终点。晏婴的思想,在于告诉人们,圣贤不是天生的,是后天艰苦学习而成圣贤,也就是说,只要善学不止,人人都可成为晏婴所引《诗》是格言,是对人的期盼,渴望人人皆成君子。

 

  8,当晏婴对景公说到周武王的圣名时,引《诗-大雅-棫朴》中诗句:“芃芃(pengpeng)棫朴,薪之槱之,济济辟王,左右趋之》。意思是说,茂盛的棫朴树枝,劈为柴薪,堆为篝火,熊熊的火光,照亮温暖着周围的人,就像众人,围在周武王身边跳舞歌唱。所以这句“诗”的本意是说:古代的圣明之君,要施善于外,得人心于内。

 

  9,叔向问晏婴:齐国已衰微,夫子何为?晏婴回答说,:事君就要尽心竭力一生。如事明君,能力不足,就辞而退,绝不糊里糊涂拿奉禄;如事惰君,就要游刃有余事君一生,如事君能力不足,即便辞而退,也不要阿谀奉迎,以求安身。也就是事君要进不失忠,退步失行。叔向说:夫子说的太好了,夫子说的就是《诗-大雅-桑柔》一诗中说的 “进退维谷”啊。人们常常用前进后退都有困难,来解释“进退维谷”,其实并不确切。“进退维谷”的本意是,事君就要竭心尽力,进不失忠;退也不要失去道德,要善始善终。所以这里的谷,被借用为毂,毂是善的意思。做善事不容易,做一辈子善事就更不容易。事君进退都是为了做善事。所以事君者进退都不容易。

 

   10,晏婴反对崔杼轼庄公。崔杼用剑顶着晏婴的心脏,用戟钩着晏婴晏婴的脖子,逼迫晏婴就范,但晏婴誓死不从。并引用《诗-大雅-旱麓》中诗句:“莫莫葛蔂,施于条枚,恺慨君子,求富不回”。这是一首周人怀念其先祖,光明正大,创宏功伟业,子孙繁衍,就像葛藤沿树长的既高又繁茂。周人的后代,都是谦和的君子,谋求幸福,走的都是正路,从不卖身求荣。晏婴在生死关头,读出这句诗,意在明志,绝不向崔杼投降。也暗喻崔杼要回头是岸,要走正路。所以婴所引的这句诗,如果把它说成是民歌,那就是一首尖锐的政治民歌,目的是劝谕从政者要走正路,不要走邪路。反映的是强烈的的民意,不是吗?

 

  11,崔杼最终释放了晏婴,晏婴不慌不忙地走出来,拍了拍车夫的手说:要慢行才不会引人生疑。晏婴又引《诗-郑风-羔裘》中诗句:“彼其之子,舍命不渝”,意思是说,穿着羔皮裘衣的忠臣,拼命的为国效劳;谦和的君子,从不卖身求荣”,也就是晏婴上引“旱麓”诗中的“恺慨君子,求富不回”的意思。不就是晏婴,穿着粗糙的鹿皮裘衣,乘坐着由老拉马拉着的旧车,上朝下朝,拼命为国为民工作的写照吗?

 

  12,齐国盛行刖刑,刖刑就是剁去犯人的双脚,是古代的一种酷刑。因受刖刑的人多了,用假肢的人多了,齐国市场上出现了,假肢贵而鞋贱的问题。晏婴用“假肢贵而鞋贱”这句话,讽谏景公。景公听了晏婴的讽谏,立即下令停止了刖刑。齐国人民都称赞晏婴一句话,就废除了刖刑!晏婴引《诗-小雅-巧言》中的诗句:“君子如祉,乱庶遄已》,意思是说,君子,就是贤良人的人才,才是人民的福祉,任用了贤良的人才,国家的祸乱的局面,就会很快的结束!传说这句诗是讽谏周幽王的,如果幽王能任用贤良人才,周代的祸乱,就会很快的过去。这句诗反映的仍是民意。

 

  13,公元前522年夏季某日,晏婴与齐景公进行了著名的“和同之辩”,晏婴对景公说:和与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和”就如同厨师调五味为美妙的,使人吃了心平气和的羹,所以羹也称“和羹”。

晏婴引《诗-商颂-烈祖》中的诗句:“亦有和羹,既戒且平,鬷(zong) 假无言,时糜有争。意思是说在祭祖的祭品中也有和羹,味道鲜美又齐全,吃了使人心平气和,敬献祖先肃无声。

  晏婴继续对景公说,如厨师调酸甜苦辣咸五味为美妙的和羹那样,乐师调5声,6律,7音(5音加变羽变徵)为美妙的音乐,使人听了心平气和。晏婴又引《诗-幽风-狼跋》中的诗句:“德音不瑕”,意在告诉景公说:人的名声,要像美妙的音乐那样,完美无瑕。

 

   14,晏婴讽谏景公,派人穰祭彗星时,引《诗-大雅-大明》中诗句:“维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事怀多福,厥德不回,以受方国”。这是一首歌颂周文王的诗,意思是说,周文王,谨慎又善良,知道敬上帝,福禄无限量,不做厥德事,天下朝周王。晏婴对景公说:只要国家不做坏事,彗星出现是自然现象,不会给齐国带来灾害的。晏婴说到这里,又引《诗》说:“我无所监,夏侯及商,用乱之故,民卒流亡,若德之回乱,民将流亡,祝吏为之,无能补之”。意思是说,我没有什么可以借鉴的好主意了,要有的话,就是夏商两朝,因失德,人民终将流亡,令祝吏穰祭彗星又有何用。景公听了晏婴的讽谏,立即停止了由祝吏穰祭彗星的工作。

 

  笔者说,现存《诗经》查不到这首诗。这是晏婴所引《诗》,在现存《诗经》中,查不到出处的第二首。我们知道,孔子删《诗》前有《齐诗》,晏婴所引《诗》,很可能引自《齐诗》,查不到出从处的晏婴所引《诗》,可能被以后孔子删《诗》删掉了。原《诗》3000首,孔子删《诗》后,《诗》仅剩300首。汉以后称《诗经》那么孔子删《诗》该怎么评说呢?又有谁能评说呢?但我觉得,早在西周时期,由政府主导,好不容易,通过采风收集起来,多达2700多首的民歌(民意),一笔勾销,不能不是一个巨大的,文化上的,不可弥补的损失,令历代读史人太息不已!

 

  15,当晏婴与齐景公谈到,田氏,即田无宇用大斗贷粮给农民,用小斗收回贷粮等手段,施惠于农民。从而收买了人心,使人民逐渐归向田氏,与姜姓齐国,即由姜太公建的的齐国,也就是当时的齐景公,渐行渐远,齐国日衰,预言景公后,齐国将是田氏的天下。晏婴引《诗小雅-车辇》中诗句:“虽无德于汝,式歌且舞”。意思是说:给农民的虽是小恩小惠,仍然使农民载歌载舞,与田氏渐行渐近,与景公渐行渐远。晏婴说:挽救齐国于不倒,只有全国上下,包括国君和田氏在内,都按礼而行一条路可行,但为时已晚。所以治国者治国,就是争取民心,不遵礼法就会失去民心。失去民心而不觉,仍我行我素,就离堕崖不远了!,

  16s,叔向问晏婴,人何以就能保全个人的名声? 晏婴引《诗-大雅-蒸民》中的诗句说:“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懈,以事一人,不庶几,不要幸,先难乎而后幸,得之时其所也,失之非其罪也,可谓保其身"。这句诗的意思是说,他既聪明又能干,能保护自身。他就是周宣王的宰相钟山甫,他集中精力,早晚不歇地侍奉一人,就是周宣王。钟山甫事君不空想,不图侥幸,所以钟山甫事君是成功的,也保全了自身,至于周宣王的的一些错误,责任在周宣王,罪不在中山甫。

 

 17,,一日景公到晏婴家共饮 ,到了日暮时分 景公命块掌起灯,继续夜饮。晏婴拒绝了景公的要求,并引《诗-小鸭-宾之初筵》中诗句说:“

侧弁之俄,言失德也,屡舞傞傞8琐(suo),言失容也,即醉以酒,即醉而出,既饱以德,即醉而出,宾之礼也。醉而不出,是谓伐德,宾之罪也。晏已卜其日,未卜其夜”

 晏婴所引《诗》的意思是说:席间杯盏凌乱,宾客已醉,仍不退席,还歪戴着帽子,遮住额头,乱跳乱叫,既失德又失容。如是醉了就离席,就是尊礼仪,如是醉了不离席,就是一个缺男。晏婴说:我已卜过白日与君共饮吉祥,所以与国君约定白日共饮;我莫有卜过夜间与国君共饮

景公离席后,自言自语地说:今天我作得太过分了 ,既失德又失容,晏子批评我是一个缺德男,他真是我的一位好贤辅啊!! 

 

 

 

 

 

 

 

 

 

 

 

 

 

                     2013,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