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国红】鉴赏

 山桑漆园 2015-06-12

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古人就开始
使用玛瑙、水晶制作简单的工具和人体 装饰品,品种、数量比较少,远不如玉器制作发达,但都处于古人治玉的初始阶段。玉、水晶、玛瑙有着共同的时代特征,制作工艺也基本相同



我国北方距今5500~5000年前辽宁
建平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第五地点灰层中出土了玛瑙、玉髓制作的细石器,其 中三角形镞最具代表性。内蒙翁牛特旗也曾出土用玛瑙、燧石做骨柄齿刀的齿刃。


青海同德县巴沟乡宗日遗址出土的距今4300余年马家窑文化水晶坠,贝状,半透明,绿色和橙黄色,保留初始状态的治玉特征。

进入夏代,内蒙敖汉旗大甸子夏家店下层文化曾出土玛瑙4件,完成了由简单的小型生产工具、武器向成型的装饰品的过渡。


南方江浙地区距今6500~6000年
的马家浜文化遗址,出土数量较多的玛 瑙、玉髓(耳饰)和少量的玛瑙镯(腕饰)。
继之,距今6200~5700年前的南京北阴阳营文化遗址出土294件玉石制品,其中有代表性的玉髓、玛瑙制品20余件,器形有环形和条形璜(项饰)。


江良渚文化遗址也曾少量出土玉髓管。
湖南澧县城头山678号墓曾出土玛瑙璜。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距今5500-5300年,曾出土比较原始形态的圆雕作品一一玛瑙豕(野猪)和玛瑙钺,说明制作品种已扩展到神灵崇拜物和礼仪用具。



西周肇始的组玉,除了玉
璜、牌形饰为主体外,串联其间的珠、管以玛瑙材质为首选。 周代组玉佩是周礼载体之一,是贵
族身份、地位的象征。大型组玉佩从西
周肇始,经春秋战国,传承至西汉,不同时期组件都有所变化。



商周时期除了江西新干大洋洲商
代晚期墓和广东博罗县横岭山西周中晚期墓,继续出土水晶环、玛瑙环外,这两种 材质制作的象生动物佩和礼仪用器更少。此一时期玛瑙材质的礼仪用具,不 见考古发掘报导。



西周时以青、白玉璜和牌形饰为主体,其间
用管珠等串连,管珠的材质首选红、黄玛瑙。如陕西扶风强家1号墓、河南三门峡市虢国墓地、山西曲沃晋侯墓地所出,它们都保持了原有的组合关系,没有被盗扰,从遗存中可以清楚看到玛瑙与玉石、绿松石、琉璃等材质搭配使用。


除了大型组玉佩之外,凡是以珠管串连的
项饰、胸饰、手玉握都离不开玛瑙材质。


北京琉璃河西周燕国墓出土的项饰,其中玛瑙珠管110颗。
河南平顶山西周墓出土的胸饰,主体是刻有龙首纹的梯形玉牌,但下面四组珠管,仍以玛瑙材质为主,玛瑙珠与玉珠间隔串连,整体设计新颖别致。
芮国国君夫人椁室侧板和挡板,悬挂大量串饰,其中玛瑙珠多达3001颗,足见芮国贵族对玛瑙娇媚姿色的钟爱。



春秋战国时期齐鲁大地及其周边地区
风行水晶、玉髓制品。



山东临淄郎家庄春秋墓出土水晶、玛瑙(玉
髓)串饰四组,每组由水晶环为领首和尾饰,中间串连水晶、紫水晶、玛瑙珠管,色彩绚丽。各地春秋战国墓所出,无论造型、大小尺寸、打磨抛光方法都很接近。

山西太原春秋晚期晋卿赵氏墓所出玉髓龙形饰与曲阜鲁故城、临淄郎家庄所出基本相同。



春秋战国时期比较单一的玛瑙、水晶珠串
饰在河南淅川下寺1号春秋墓、河南叶县旧城战国早期墓、河北平山战国中期墓均有出土,玛瑙珠大小不一,形状各异,水晶珠除白色外,紫水晶、茶晶珠也时有发现。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水晶、玛瑙制品范
围扩大,创新增多。


剑 饰
玛瑙制品装饰在剑鞘上,古人视作“红玉”。江苏扬州甘泉老虎徵汉墓出土了玛瑙剑璏。




厌胜饰
两汉流行四大厌胜佩饰:翁仲,刚
卯、严卯,司南佩,胜形饰未见水晶、玛瑙质地。 近些年河南巩义市新华小区东汉晚期墓中发现 一组完整5件透明状半宝石司南佩,看来不排除 用水晶、玛瑙制作司南佩。



微型禽兽
西汉时期,用玉石、玛瑙、水晶、绿松石、煤精、琥珀、琉璃制作微型禽和特定物品(壶形、方胜、辟邪等),组成项链和腕饰,成了一时风尚。陕西咸阳市西郊西汉晚期墓出土玉、水晶、玛瑙、琥珀串饰,其中有微型的扁壶形、壶形、矛头形玉佩、巧色玛瑙管、蚀花玛瑙管、玛瑙珠、菱形玛瑙管、半球形玛瑙饰、水晶珠管、琉璃饰、绿松石饰,色彩斑斓。江苏扬州邗江西湖胡场14号墓出土的玉串饰,由金、玉、玛瑙、琥珀、玳瑁等材质制成珠、管、坠、壶、辟邪、鸡、鸭等小饰品,形象极为生动,每件也都有细小穿孔,可以拴挂佩戴。以上这些串饰均可作为饰使用。




令人窒息的红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