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二届呼吸力学基础与临床应用培训班网络问题系列答疑:力学监测部分

 anda0108 2015-06-13

 

根据今年3月份中日友好医院ICU举办的呼吸力学基础与临床应用培训班网络课堂中学员提出的问题,我们将相关问题进行了归类,并邀请讲者对相关内容进行了答疑,现将答疑内容分次与大家分享。由于讲者水平有限,答疑内容难免有错误或不当之处,盼请各位同道批评指正。

2.1测气道阻力时加强镇静吗?

答:如果患者为意识障碍、药物中毒等中枢系统疾病,或者外周神经肌肉疾病(重症肌无力、格林巴利综合症等),自主呼吸极差,暂无加强镇静的需要,对于一般清醒患者,监测呼吸力学时为避免人机对抗、消除患者自主呼吸对测量的影响,一般建议加强镇静,控制患者的自主呼吸,以减少干扰和误差。

2.2哮喘发作时是如何测气道阻力的?

答:为准确测量哮喘患者的气道阻力,临床需做到:1、充分的镇静,必要时肌松,以消除患者自主呼吸的影响;2、有效地清除气道分泌物及痰栓,减少对真实气道阻力的测量误差。为评价治疗效果,亦可在支气管扩张剂使用前后分别监测气道阻力。方法仍以为定容通气、方波流量。气道阻力=(峰压-平台压)/流量。

2.3为什么呼气潮气量一直大于吸气潮气量?

答:潮气量的监测是由流量传感器完成,现代工业中这种测量的误差不可避免,只要在允许误差范围之类(如误差范围—10%~+10%)即可,同时,呼吸机螺纹管的变形性、连接处漏气、空气的可压缩容积不同,均影响潮气量的监测。因此,实际监测中可以存在呼出潮气量与吸气潮气量之间不完全一致。

2.4 出现双吸气的原因?如何调整呼吸机?

答:出现双吸气的原因为:每次送气阶段时呼吸机的设置所达到的潮气量无法满足患者的潮气量需求,因而在呼吸机送气结束后,患者立即再次努力吸气,即出现所谓的双吸气。因此呼吸机的调整主要集中在送气阶段,如更好的设置吸气时间、压力支持条件、呼气触发灵敏度等,使每次的吸入潮气量、吸气流量和吸气时间尽可能的满足患者需求。此外,当患者出现呼吸肌疲劳时,由于吸气肌肉力量不足致使出现双吸气,以满足对潮气量的需求。

2.5 肺过度充气的波形怎么看?

答:通过流速-时间曲线可发现,例如下图

呼气流量在下一个吸气相开始前呼气流量突然回到0,提示吸入气体未能完全排空,致使肺组织出现过度充气。

2.6 定容通气下,流速为减速波形,压力为方波,此时如何测定平台压?

答:平台压为吸气末屏气3秒以上(吸气、呼气阀均关闭,流量为0)时的气道压力,与肺泡压力较为接近。因此定容通气、减速流量情况下,充分镇静,达到足够长时间的吸气末屏气,也可测得平台压。

2.7 跨肺压如何监测?

答:跨肺压=肺泡压-胸腔压。为准确测量肺泡压,通常通过吸气末和呼气末暂停的方法,以平台压和PEEPtot替代吸气末和呼气末肺泡内压力。胸腔压一般以食道压替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