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zt: 冯牧的才情

 f4956 2015-06-13
冯牧的才情
林绍纲
      
  著名文艺评论家、作家冯牧是我的领导,亦师亦友的忘年交,我们同住一个四合院二十多年。

  冯牧好客。家里亲戚多、朋友多,一天到晚,人流不断,有老有少,有男有女。冯牧特别喜欢和孩子交朋友,尤其宠爱聪明的少年,郭小林(郭小川之子)、方大卫(方纪之子)、安泰(朱丹之子)这些战友的孩子们,是他家里的常客,谈古说今,给少年朋友以良好的影响。郭小林说过:在这个文人大院的众多人家中,唯有冯牧家实行“门户开放”,不仅经常是大人们往返如织,我们半大小子们也随时穿堂入室,或坐或卧,有说有笑,可任意翻阅散放的杂志,抽取书架上珍贵的古旧书籍。包括冯牧的养母冯婆婆,他们一家人从未厌烦过这些小客人。现在想来,那么大的男孩子正该是“人嫌狗不待见”的时候呢!冯婆婆说得一口湖北官话,南腔北调的,但为人正直,乐于好客,邻居遇事,有求必应。冯牧很小的时候,生母病故,由冯婆婆一手带大,所以,冯牧视婆婆同亲娘一样。

  冯牧是一个真正的文学评论家和文学活动家。1949年随军南下到昆明(任云南军区文化部长),发现并培植辅导了一批青年作家,诸如白桦、公刘、彭荆风、叶楠、公浦等。他们都在小说、诗歌、散文、剧本等领域,做出了可贵的贡献。

  冯牧热爱云南,在《彩云之南》一文里,他说:“我把云南看作是我的第二故乡,一个哺育我发展成长的地方,一个常常使我魂萦梦绕的地方。”他一有机会就去云南,发表了几十万字的描写云南人民风俗民情、秀丽山川的散文,因为他有一种深切的对生活的爱。

  1957年,冯牧从云南调来中国作家协会,只身一人,不带妻室。朋友告诉我,50年代初,他和黄铁(从老区下昆明,任云南省政府文化局局长)结婚,共同生活不长,就分居两地了。直到70年代后,才办了离婚手续。冯牧的挚友朱丹(书画家)、延安鲁艺的老同学李纳(作家)夫妇最了解他,听李纳说,冯牧不是对女性没有好感,他尊重女性。有人以轻薄的口吻讲女性令他不能容忍,粗俗的趣话令他反感……他的独身生活,成为众多朋友关心的焦点,都希望他有个温馨的家,为此操了不少心,可是冯牧并不领情。他喜欢独来独往,自由自在……李纳还说:冯牧同一位叫黄岫的女友一同从北平去抗日根据地,后来黄岫死了。女友的早逝,留给冯牧刻骨铭心的遗憾……

  冯牧不仅文学功底深厚,还是京剧程派中赫赫有名的行家,同程砚秋大师过从甚密,年轻时曾是粉墨登场的名票。在众多朋友中,他特别尊敬有才情的女子,著名戏剧家李世济、关肃霜、江新蓉和女作家宗璞等人,都是他艺术的知音,常常一起切磋技艺,终生保持着美好的友谊。

  冯牧任中国作协领导人之后,主管文学创作和外事工作。他向国外友人介绍新时期的中国文艺界现状、正在振兴的中国文学和中国作家时,既有明确的概括,也有生动的实例。同时,还要回答诸如作家权利、写作环境,女作家地位以及版权、书价、稿费之类,这些看似平常但在当时又未必容易说清楚的问题。以他丰富的文学创作和评论、组织工作经验,同时又深谙几代文艺家、作家的情况,经常以他那流利的口才和酣畅的笔触,同许多国家的文艺家、学者进行交流。通过专题讨论、座谈访问等形式,增进了解和团结。每当他同外国作家探讨历史、社会、科学、文化时,都展示了他求实的科学精神,勇于探讨的胆识和坦诚朴实的作风,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林绍纲与冯牧1979年5月合影于日本奈良
林绍纲与冯牧1979年5月合影于日本奈良

  1979年春,他参加了以周扬为首的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日本。此后,他还多次对意大利、德国、美国等欧美国家进行访问,对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978年末到1983年的五年多时间里,是我同冯牧工作接触最密切,也是对他了解最多的时期。同住一院,东西厢房遥望,鸡犬之声相闻。他卧室的灯是长明灯,几乎每晚读书到深夜。他发现文学新人最多,也是文学界公认的读新人新作最多的评论家。他把领导的职责、朋友的关注以及文艺评论家的职责,较好地统一在了自己身上。

 http://epaper./tjrb/tjrb/2008-05/06/content_5704637.ht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