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产业压制理论

 MissU001 2015-06-14
     经济增长动力的缺乏并不完全来自政府审批对企业的“抑制”,而是来自经济内部的相互压制,而这种压制往往只有依靠“政府之手”才能解除。也就是不仅政府的作为会对经济产生压制,同样政府的不作为也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压制,政府的不作为对经济的影响就主要表现为:不及时解除经济体系内部的压制“。根据笔者的研究,经济体系内部的压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上游行业会对下游行业产生压制

     为什么房地产对经济的拉动效果那么明显,因为房地产行业是几十个其他行业的上游行业,比如钢筋、水泥、门窗、家具、家电、、建筑、广告、媒体等,如果房地产行业不率先发展的话,那其他行业就发展不起来,房地产行业一旦发展起来了,那其他行业也就跟着发展起来了,政府如果想要经济增长,其他下游行业根本不用管,只抓好上游行业就行。 

    基建行业也是一个拉动性很强的行业 ,因为基建行业也是典型的上游行业,比如钢铁、水泥,工程机械,施工、石油、电力等都是其最直接的下游行业,基建不仅能像房地产一样直接拉动一些行业的发展,而且还会间接促进其他很多行业的发展,比如一个地区道路畅通了,其他所有的行业都可以迅速得到发展。因此中国这些年将房地产,基建作为经济增长的抓手是正确的。

     石油、钢铁就是典型的上游行业,比如石油可以加成成化纤是制作服装的主要原料,石油加工成化肥是促进粮食增长的主要原料,石油加成成塑料不仅家用,而且是其他各行各业的原料,钢铁业也是如此,从军事到民用几乎每个行业都离不开钢铁,因此中国在计划经济时代大炼钢铁,大干石油从经济学上看也有有道理的。另外比如汽车业、大飞机制造业也是非常典型的上游行业,也可以带动非常多的行业发展。

    从经济压制的角度分析上下游行业起码可以给我们两点启示,第一,没有上游行业的率先发展,其他下游行业也就无从发展,比如没有房地产、基建行业的发展,其相关的几十个下游行业都无法发展。第二、上游行业有必要重点发展,很多上游行业的突破,有时仅仅靠民间是难以完成的,有时候需要靠“举国之力”,比如我们计划经济时代大炼钢铁、大干石油都是靠的举国之力,比如我们改革开放后建设宝钢,几乎用掉了中国一半的外汇储备,靠的是举国之力。90年代建设三峡也是靠的举国之力,21世纪以来我们重点发展大飞机制造业是靠的国家力量,因此对于落后国家,集中国家力量,解决一些压制经济增长的重大问题是正确的抉择。

    、公共产品不足会对私人产品的供给产生压制

私人产品的供给往往依赖于公共产品的提供,这是因为私人产品的供给是建立在公共产品的基础之上的, 公共产品往往位于私人产品的产业链上游,我们可以看下面几个例子:   比如公路是公共产品,汽车是私人产品,如果没有足够的道路,汽车行业发展不起来,比如城市道路面积不足,到处堵车,市民买车、开车的欲望就会受到压制。中国如果能将现有城市道路的面积扩大一倍,汽车行业就会翻几番。

比如互联网是是公共产品,网络游戏、网络新闻、网络视听节目、网络学习、交友、招聘等就是私人产品,没有高速度的互联网产业做基础,其他依赖互联网的行业就发展不起来,比如3G,4G等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很多相关产业都发展起来了,举个最直接的例子,一度被认为是夕阳产业的电视业近年又突然走红,就跟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有关,因为以前很多没时间看电视的人,也没有通过网络来收看电视节目,而电视台又通过向相关网站收版权费来获利,因此电视行业又重新繁荣起来了,从中可见,公共互联网的供给对提高私人网络产品的供给是多么重要。

比如国家电网也是公共产品,而各个火电站、太阳能电站、风能发电站、水电站则是私人产品,没有电网这一公共产品的开放与完善,太阳能行业,风能行业就发展不起来,中国太阳能行业很大,但以前都是用于出口,最开始就是因为国家电网相关政策的不开放和相关技术的不成熟,导致国内需求被压制了,以至于中国的太阳能产品只能走出口一条路。

从公共产品对私人产品的压制,就给我们一个启示,为了使私人产品的供给不受到压制,公共产品应该优先发展,提前发展,为处于其下游的私人产品提供良好的发展基础。

三、不同经济要素之间会产生压制

     影响经济发展的要素很多,比如资金、科技、信息、政策、自然资源、劳动力数量及素质、环境、国防,民族团结等。在很多时候,其中一个要素就会对其他要素发挥作用产生压制,可以看我们下面的分析:

  比如货币紧缩会对整体经济的增长产生全面压制,货币已经是现代市场交易的必要条件,市场上如果货币紧缩,通缩紧缩,那经济增长根本无从谈起,因为现代经济增长,主要来自于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张,而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张主要靠贷款,如果货币紧缩,贷款价格高企,企业扩张的财务成本就会很高,企业投资就可能无利可图,因此货币紧缩会全面压制经济的发展。中国2011年到2014年的经济减速就是典型的货币紧缩对经济增长的压制所致。

     比如教育及劳动力素质会对其他因素产生压制,在世界上具备比较优势的国家很多,但为什么只有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能迅速吸引外资发展起制造业呢,是因为中国有着受过基本教育的工人,中国在计划经济时代就基本消除了文盲,可以为现代化提供很多高素质工人,这就是中国后来制造业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比如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发展也会产生压制作用,比如很多国家开始发展的很好,但一次错误的经济改革,一次经济发展就使得这些国家一蹶不振,长期停滞,就是经济政策这一要素对经济发展的压制,比如日本、东南亚、拉美、东欧等国家对在这方面吃过大亏。

比如民族团结也会对经济发展压制,比如在族群冲突比较压制的国家或地区,很难有经济发展比较的,比如中东、北非、中国的新疆等。

     四、不同经济类别之间会产生压制,比如投资对消费的压制

    投资、消费、出口是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这三者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不同时期,不同阶级也是不同,比如在发展初期,出口的作用就非常重要,因为当时中国急需要从国外进口先进的机器设备,没有出口做支撑,国家就没有钱进口这些,国家发展就会受到压制,等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投资就开始变的重要,投资是经济增长的原因,没有投资,就没有经济增长,没有经济增长液就没有消费,因此投资是非常重要的。等中国真正实现经济发达之后,消费将会变得重要。这个阶段中央提出要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投资的关键作用、出口的支撑作用,“三驾马车”用词不同,其背后是有经济学道理的。。

    

     经济压制理论对政府经济管理的启示

一、经济体系内部的这种相互压制,跟政府的政策管制基本没有任何关系,政府也没有用任何审批制度来压制这些行业的发展,相反是因为政府的协助,帮助不够才使这些压制没能及时解除才影响了经济增长的发展,为了去除这些压制,加快经济发展,政府应该科学的参与到经济发展中去,在关键时刻,关键领域,该推一把时推一把。

二、而且这种参与也不需要政府的长期参与,往往只需要一时一地的参与,比如中国第一个油田成功后,其他的油田政府就不用管了,比如第一个现代化钢厂建立后,政府也就不会管了,比如国家电网对风能、太阳能的支持理顺之后,政府也就不用再管了。政府要管的往往是第一个,第一次,或是最基础的领域。

    三、只抓上游行业,下游行业可以放任发展,上游行业发展起来了,下游行业自然就发展起来了,上游行业的数目是有限的,这样政府要做的工作也就有限了,政府就不那么盲目了,也就清晰起来了。房地产行业,道路都是上游行业,都应该优先发展。

 

   四、及时解除公共产品、公共政策等对经济发展的压制。政府减的是审批,增的是服务,这种服务就是公共产品的供给和公共政策的制定,提供公共产品为私人产品的提供打下基础,提供好的公共政策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都是政府应该做的事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