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圣外王之道

 昵称26131914 2015-06-14
 

内圣外王之道

--中国文化之研究

*中国文化之核心部分即是:内圣外王。或中国文化本身就是一种内圣外王之道。这可以解释许许多多的中国文化现象和特质。这也将是世界文化的核心。一切治道学问皆归之于它。如把儒释道融为一家,则就是内圣外王。

*其科目就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趋势。渐进的阶梯。

*为天下而整合于他。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而后言之: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此言就指大学之道。

   明明德:即是明天下万事万物之理体性质。就是道。

   在亲民:亲近善待民众。教化民众。

民:古时有被统治被主宰之意。是庶民。庶即物。故民有物,下之意。故民,泛指万物。

是明明德的方向。

   止于至善:至善就是协调平衡。就是最善极善。就是恰到好处。就是纯善。就是中庸之道。就是中道。至善就是明明德的最高境界和归宿。是明明德的终点。

   明明德:就是格物致知。是体物省物察物觉物。

   亲民:就是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是明德善的深化发展,普及,传播和扩展。

止于至善:是明明德,符合于明德。符合于明德的要求。

是平天下。明德就是道。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格物:就是研究物质事物现象。以寻求规律。传神之说就是体物。(这也就是唯物观)。包括宇宙自然天地生人性相事理。格:就是定格,区分,分门别类,就是研究认识。就是格式,或品格风格。就是对物的学问。格,不是格除的格。格物,就如易经上说:仰观于天文,俯察于地理。是知幽明之故。故知死生之说。鬼神之情状。易道八卦就是儒家的格物之学。就是儒家的哲学思想。也就是中国式的哲学思想。就是格物。

*古之人,发扬孝道,仁道,忠道,恕道。以个人圣王为标榜。似有所不足。而现在应当发扬人之理,天之理,性之理。尽物之理,尽性之理,尽天之理。教化万殊。深入生活。

   儒家之性。儒家之命。儒家之天。儒家之理。儒家之相。

*人的灵泉活水,从哪里来?

   是因为有物。

   我们知物之理,则能知人事之理,天之理,人之理,性之理。

   人就能活出自在来。

   也就会有所依有所据。事物的性相事理就是我们的所依所据。

   就是我们的不竭源泉。

   一切从这里来,一切还从这里结束。

他就是物质世界。

人的快乐和富足,聪明和智慧,皆从中来!

物,映射万事万理。也是不竭源泉。

这也就是西方所说的唯物主义史观。

 

 

 


*心是什么?                                      

   心就是物。心也是灵动源头。物            心           

   心物一元。是为极致。

儒家少有发挥。                         

人只是一个媒介。一个促进加深转变演化。           

     而作用于万事万物。

 

*世界要服就大学之道。大学之道,是世界学问的总则。也是世间学问的总规律。世间学问的总趋向。

*格物也是精神性的。因为他在事物之中产生规律性。即物即理。即理即物。格物就是致知。

   物就是天地生人,自然万物。无有穷尽。

   知就是所知所悟所经验。是具体的。是有限的。

   华藏世界也是一个物。是物质世界。也是精神世界。

   极乐国土也是一个物。是物质世界。也是精神世界。

   宇宙世界也是一个物。是物质世界。也是精神世界。

*格物致知就是明明德。就是内明。

   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亲民。

   儒家后续学者格物功夫不曾成就,就致力于外用。岂不是有所失。格物是内明功夫,即是学养的根本。根本一失,其后可知矣。儒家末曾深明心性,而讲治道学问过多。故儒者学问功夫多不曾成就。也即是道业不能成就。诚有所憾也。儒家也只是菩萨道,不是佛道—成佛之道。道家之道对儒者已力不可及。更何奢谈佛家。儒对佛多不信向耳。儒多偏失而不知圆融。一根筋念到底,迂腐。

格物也就是唯物主义。

   后续学者得道。往往是从释家道家入手才得有所成就。身心性命才得圆融。而人员极少。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就是学养功夫。得者:得道也得理也,转化气质则为质。

   学养功夫停于至善。至善就是纯善。

*在明明德就是发菩提心。发菩提心才能明明德。

   在亲民就是修菩萨道。慈悲救世。明德也要求亲民。能明明德者则亲民。也是明明德的目标。

   在止于至善就是佛道成就。佛道知止也。乃能善待万物。是方法是手段。更是程度。

*有则大有作为。无则不可执著。

*

 

 

 

 

 

*中国文化是治道文化。一治心治人二治世。外示儒术,内用佛老。所以中国知识分子学出来就是用来治人的,要不他所学的知识是没有什么大用的。就如四书,公羊传,左传,战国策,谷梁传,资治通鉴,吕氏春秋。诸子百家,史记,,,,,中国的知识也不是教育普通大众的,而是王家文化。(先时)。只是后来有所改进。或者是因为隐士的出现,才改变了这一个状况。农民视读书为唯一辉煌腾达的机会。不过古时是以孝道(品德)为人所推而出入仕宦。知识为少数人所掌握。不过真有一些学通古今之人,却隐而不发。穷居陋巷独善其身。有碗饭吃有碗水喝就长伸两脚,不改其乐。

*内圣即是道学。明道悟道求道。

   外王即是运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内圣即是一个明字。明则明天下万事万物,万事万理。

事物的运动规律。天(宇宙自然)。地(动植物)。人(人自身人际社会)。心(精神思维)。命(生命命运趋向目的)。

   外王即是一个用字。外用。用则用于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内明就是内学。主攻心性。是为功夫也为圣道。教化为宗。

   外用就是运用。主攻治道。是为功夫也为王道。演化为教。

*圣人即是一个真正的人。

一个有觉悟,有思想,有人性的人。

   就是内明的最高境界。

   内圣是内心的修养境界。外用就是世间的事相功德。

   王就是大人。就是领导者,管理者。就是君子,就是贤达。

   为世所尊,为世所贵。为世所敬。就是外用的最高境界。

   有内圣而不外用者。有外用而不内圣者。

   有内圣不足而外用强者。有内圣足而外用弱者。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独善其身是为圣。兼善天下是为王。

这是真人的境界。

就是穷也要做一个真人。真正的人内明的人。

圣王合一自有划时代的事功。彪炳史册。千秋留名。

   圣就是内正。王就是外正。就是行事行为正。

   政治即是以正治天下。皇帝自称为朕。朕者正也。

   内心正行为正则天下为正。互为影响也。

政者正也。朕者正也。

   行为就是影响天下的力量。就是应当效法的榜样。是外用。

   外用是结晶。思维的结晶。心正的结晶。行为的结晶。

   行为是为了达到目标的手段。而目标为心所设定。

   心就是内明。心就是主宰。心就是王。

   圣即是王。王即是圣。一内一外。互为极致。也为标榜。

   而一个人的心性行为目标是什么:内则是需要逍遥快活自在。

                                  外则是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而一切的行为方法施设都是为了要达到他的手段。

   王权是用以正天下。而现今王权为野心家所用。

   成为了个人欲望,家族或集团实现统治的工具。

   王权是为了教化人群怎样生活的。怎样利用群伦的。

   王权就是众生的榜样。是效仿的对象。是方法途径。

   其结果还是回归内圣内明。内圣即圣人真人。神人仙人。

   也即一切教化的重心仍回归于做人。

   对人的教育才是社会的根本。做人成人为人立人。

   人不是枪害众生的根本。人是世界的维护者。

世界维护我们才能维护。社会维护我们才能维护。众生维护我们才能维护。他人维护我们才能维护。这一切都是为了我们自已。

人生也是有限,稍纵即逝。我们要在这有限的光阴中有所作为,活出快乐和潇洒出来。为自已也为他人,为社会也为宇宙众生世间万物。生命来则来也,则自有他的风骨和风流。则不枉此生

 

*在中国内学有三:一儒二道三佛及诸子百家。

   儒依南环瑾言是中国的粮食局,道是中国的药房。佛是中国的百货大商场,要什么有什么。诸子百家是补充。

   在行为学上说:佛是心,内心,真心,本心,是灵知。道是法,方法,理论,策略,是阴阳。儒是行,正行,正道,正当,是正义。其关系为:          

 

 


                      佛               道   

内外合一,则性相事理合一。体用合一。宗教合一。学用合一。

如单讲王道,这乃圣人之余事也。

   古人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诗词书画琴棋乐等艺术形式是内学。抒发心性心臆情感意志。所思所想所悟。艺术第一是有所悟(内悟有省)(心境)(或所要表达的内容)。示诸(流露)于笔端,或艺术形式。即是外用。艺术即是内明外用的结合。

*内圣而名不同。外用而王不同。

   佛。仙。道。天。帝。神。力。上帝。安拉。贤。哲。梵。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乃圣贤人的自觉。当然,独有悲辛。

*一个人的学问,内明则用于修身养性齐家爱物。外用则用于乡党,国家,天下。

*内圣最高境界:极乐。华藏世界。心。性。道。空。无。

   事理性理物理圆融。内存有一个不可思议之渊源。极乐最为高妙。

*佛法主攻内圣一道。是内学之极致。外王之道若失于内圣之学,则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终究破落。外本内出。

*大学:至高至大至雄至伟的学问。

而他是什么?儒家没有说清楚。实则是心性,是空,是无,是道。大为心也。而儒家太偏向外用了。失却了内省的功夫。

中庸:平衡之道。首重一个中字一个庸字。中则中ZHUONG也。庸即用也。

论语:乃孔子点拔弟子人生之方向,性趣之趣向之文字。而五书用于通之和之。(尚书,诗经,礼记,春秋,乐府)。

孟子:更趋向于外用。如实地去使用。是王道的一种具体发挥。

朱熹:偏向性理。执著于一个理字。死抓一个理字。理从何来?有生搬硬套之虑。也是一个极端。谁的理?公的理还是婆的理?花的理还是羊的理?

朴学:质朴简单朴实,

道本无形无相。而儒却有仁,义,礼,智,信。皆失之偏颇。

儒家言心性之学:一者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二就是则近道矣。三,夫子本身也末言得道。只言七十而能随心所欲,不逾矩。已明心悟道。但道却是本能地为儒者所追求,所宗崇,为他们所渴慕。因儒家也是本道而生的。儒家并没有究明真道。或涉猎很少。草草几句就收场了。如: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一阴一阳之谓道。儒家之天道即是天心,天心即是民意。以民为天,故不胡有所缺失也。儒家重在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格物致知有所少也。有所为而为之。有所偏也。真是拳拳苦心。但多不见得有好下场,不得善终。因毕竟末得根本故。不若佛家之圆融合一,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栽花是花,插柳成荫。念兹在兹。念佛成佛。不治而天下大治。无为而无所不为。无知而无所不知。信手拈来,无非是道。何等潇洒自在。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儒者的抱负。

   为天地立心。天地本无心,而因儒者而有心。是为天心。

为生民立命。生民本有命,而今又要立命。生民之命乃命也。生生不息才为命也。

为往圣继绝学。往圣之绝学也即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也是这两句话。故圣人是禀天地之心而教化万殊的。故夫子作孝经,乃是显天心之作。诚无愧也。

      儒家讲天心天道。乃是人性。以民为天。帝力主宰是为天子。心天之心以和性怡情,而教化万民。诚实可贵也。

      而天之道是什么?地之道是什么?人之道是什么?心之道是什么?儒家涉足很少。不过周易有所讲及。儒家之立,乃立天也。天不是天地之天,而是以民为天。故是有所缺失。儒家之偏重仍是外王。经世致用。而对性理微言,不曾深究。是为一大憾事也。而佛独能补其不足。而儒者至今都可能在排斥佛教。也为一大憾事也。

      佛独得事理圆融之功。辉为状观。但没有涉入科学不曾外用。是为一失也。但佛家学问偏重在于出世解脱,对物的利用根本不是佛家所求。更甚者是佛家看出对物的利用独能蒙蔽心性,不利于人心的教化。当今科学不曾涉足心性,打破宗家的禁忌,开发对物的利用。诚是有得有失。人心渐变坏也。人也变得更加自私,分化。社会进入动荡。

      故儒者学问并不圆满。以一人之事功教化万民。斯为难也。尧。舜。禹。周公。文王。孔子。曾子。子思。孟子。朱子。荀子。大小程子。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是孔子学问的是心纲要。吾道一以贯之。

*圣学立内立外。内者,心性也。外者,万物也。内外合一,则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心物一如也。性相事理为心所用,为心所转。诚为一大境界也。而今,心被物所累。所蒙。所役。所害。所牵。

*般若无知。般若无所不知。无知者,心也。无所不知者,万物万象万殊也。宗家太注重于心。而科学太注重于物也。同为一偏。天地交感,万物生焉。心物交感,同为万物生焉。宗教和科学交感,万物也生焉。无知与无所不知交感,般若生焉。无为而无所不为者一道生焉者。万物繁兴,吾以观复。复者:重复,反复,复杂,杂复,交错。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古为人,也为大人。大学:大人之学或大学问。

   大:至大。至高。至善。至好。极致。

   大:也为道,为心,为性,为空。为最高境界。

   大者:明德也。

   大学:即道学,道学问也。只是儒家用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学之道:大人的学问之道。或大学问之道。道学之路。

   道:道路,方法,策略,途径。或许儒家是偏向大人的学问。

        要不心性怎么会知之甚少。或稍稍涉足。

   在明明德:明:动词。明白理解体会体悟。

              明德:明亮光辉的德性,性质。指心。性。理。道。

                    诸法实相。事物的真理真相。真如。本性。

即是明辨是非美丑真假善恶福祸寿夭贵贱穷通吉凶空有等无穷事理人理物理。。。

在亲民:亲近民众接近民众,体悟民众(所需所想所求所欲所好所乐所爱所恨)。亲爱民众。亲民为民所亲。

   在止于至善:止:回头,停止,打住,收手。至善:至高境界,也为善之极致。是恰到好处。是达到平衡。(以防物极必反。道家云: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俗语有云:见好就收)

      看样子儒家注重一个学字。学者:学习。也为实践和体验,模仿和效法。儒家以学为中心。而不敢著述。或不以已言为天下言也。儒家只述先王之道,叫人学习和效仿。儒以古为范,而不以已身为范也。儒者圣贤止于学。也是一种行业规范。应当怎样学?大学。以大学为大,也为儒家之宗旨也。大学以人为学,以古为学,以圣为学,以人身行为学。自身为学而不以已身为教学,也是教学。

   为学。足以让人效仿的榜样。孝亲尊师者,当去学也。儒者教人做人。提昌仁学。学仁即学人也。向人学习以人为榜样。

 

 

*佛家讲慈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儒家讲孝亲。讲亲民。以亲亲为亲亲。四海家乡事。四海为亲。

   孝即是爱。亲。尊。忠。仁。弟。义。信。

基督教讲爱。

真主安拉讲顺从。

中国不是爱的教育而是亲的教育。是孝的教育。是家的教育。家可以决定你的很多大事。包括你的婚姻和终身大事。中国不是以个人行为而行为,而是以家的行为而行为。整体进整体出。光宗耀祖。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故古时一人犯法,全家受罪。更甚者诛九族。家教不善者也。中国政治更是以家治天下。是天下之家效仿的榜样。天下是家国天下,天下之家那有不向往而和舟共济的。

*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忠。为人父止于慈。为人子止于孝。为人师止于教。为人友止于义。

*儒家禀天意而教化万民。阳道也。王道也。

   道家讲阴阳。不以儒家之见为见也。如一事儒家以为为阳者,道必为阴也。一事为阴者,道必以为是阳也。

   道家有拔乱返正之功。有救病治人之功。道家以奇用心,以奇用功,以奇治兵,以奇制胜。儒为阳则道为阴。

      兵家,诡道也。以奇用兵。藏强示弱。藏有示无。避实就虚。阴道也。

      纵横家,以一人一时之事功左右天下之大势。一代枭雄也。与道家相仿。阴道也。

      商家为阴,无商不奸。阴道也。

      法家仿若道家。以补儒之不足。

 

 


                            

 

 

 

 

*治世之学,本有正有助。正为儒,助为道法易纵横墨兵农商。儒有内学之不足,外强中干。太偏有所为而为之,大有不撞南墙不回头之势。世人言迂腐。以天为心,乃有形有相。道本无心,无形无相。故儒者执理太深,不足为范。发展到朱子更是惨,不忍再言。

*儒家失却内明功夫。佛家失却外用功夫。科学失却宗教功夫。科学明确物之理却不明确人之理天之理性之理心之理。

*科学是内明功夫,也是外用。明了物理,也知物理之用。但科学末去明人性之理天道之理。也即科学不能提供人生之所向,科学没有去内明人生。人生之学还是在宗教之中啊!人人都会用物,但不知用物去干什么?为什么而用物?

*所谓内明功夫,内求之于心性事理,(以心印心,以心传心,以心证心,心心相应)是为宗教功夫。外求之于物理外用,(分而析之,科而教之,验而证之,物物互证)是为科学功夫。宗教与科学同为内明之学。本是一家。奈性趋二端,纷忧不绝。

*内明则要知人生之所向,人生之所趣。这是一切行为和结果的趋向。这也是一切行为之根本。一切认识之根本。一切作为之根本。人的一切行为要服务于他。

明物则要知物之所以为人所用,何以利人,何以济人,何以救人。

*哲学是内明功夫。是内明的方法理论。是认识论。是思辨。哲学也是对宇宙世界人生的认识。

*上帝之教,天外有神灵。且越行越远,发展到怎样去征明上帝的存在和上帝的性质以及上帝的设计。神的意志和性情。画山画水,还要画他的极致细微。难上加难。错上加错。且是妄上加妄。权上加权。

*

      内圣           外王(用)。物。粗。死。空寂。

 

*活水源头。源源不断。

      灵动不息。生生不息。

 

 

 

 

 

 

 

 

人类文化现象

                     -----对一些人类文化现象的认识

*人的产生。

*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探讨*创造

*生和死

*文化

*宗教

*儒家

*道家

*佛教

*基督教

*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应当是为教主的政治目标服务的。政治的目标又是为民众服务的。二者相得益彰。其强调对真主的顺从。其自创一个上帝—真主。

*哲学

*科学

*艺术

*社会弊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