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风光(70)慈禧赏月建筑景福阁
在万寿山东部山顶,益寿堂的西面,有一座单层十字形的建筑,就是景福阁。


阁座北朝南,歇山顶,面阔五间,前出轩三间,后抱厦三间,四周出廊。它和德和园大戏楼及东堤北端城关建筑文昌阁,恰好处在一条线上,它们形成了颐和园东部建筑的一条主要轴线。

景福阁阁名出自《诗·小雅·小明》:“神之听之,介尔景福。”景福即大福,洪福齐天。

景福阁,本意并无观赏自然的内涵,但它却是颐和园园内赏月、听雨的最佳地方。阁外地势平阔,环以叠石,它高敞的地势很适合纵览景色。阁前建约200平方米的三间敞厅,视野开阔,赏雨不湿雨,赏月不沾露。无论是天高气爽,还是烟雨濛濛,这里都别有一番情致。景福阁尤其是个听雨的极佳去处,平日环阁绿树,浓荫蔽日,遇雨则烟自树发,四面云起,此时的景福阁犹如仙境中的楼台,真切而缥缈。静静地聆听着雨声,万颗珠玉轻打树叶,空朦之中似可悟出些许禅意来。

慈禧经常在此观雨、赏月,有时也在此接见外国使节。每年七月初七,慈禧还在此遥祭牛郎织女;中秋节在此赏月;九月九在此登高,吃福(野雉)、禄(鹿肉)、寿(羊肉)、喜(关东鲟鳇鱼);夏天阴雨日,慈禧又在这里和后妃、宫女押宝、推牌九,名叫“过阴天儿”;冬天有时也来此赏雪景。
 (此图是从颐和园老照片翻拍复制的)
景福阁是在清漪园时期(1750年)的昙花阁旧址上重建的。昙花阁形制奇特,是一座平面呈六瓣莲花形的三层佛殿楼阁,为礼佛场所。乾隆曾有诗云:“佛阁名称优钵昙,清供暮霭与朝岚。普贤愿力三千遍,不及色空空处参。”“优钵昙”即优昙花,佛经认为优昙花三千年开一次,开则金轮王出世。阁以昙花为名,是为了显示此阁的不同凡响。

昙花阁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八年(1892年)重建時,慈禧改建为单层十字形建筑,改名为景福阁。

景福阁与益寿堂一样,也曾是我党和平解决接管北平军政事宜谈判的重要地方。1949年2月1日上午10时30分,我方和傅方的联合办事机构在这里又举行了第二次工作会议,在这次会议上,详细商讨了双方部队换防、交接等具体事宜。景福阁见证了北平和平解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