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风光(71)颐和园“ 画中游”建筑群


在万寿山前山西部半山腰的青山翠柏中,簇拥着一组由各色琉璃瓦组成的建筑群,共有三亭二楼一斋一牌坊。它们依山而建,充分利用地形起伏变化,高低相依,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酷似一幅中国山水画。 登临此处,可饱览山湖美景,犹如置身画中游览,这就是乾隆爷梦中的“画中游”建筑群。

“ 画中游”是颐和园园内的重要点景建筑群。建筑群中央为八角两层楼阁。


东西配置两亭两楼,东楼名爱山,西楼称借秋,用爬山廊沟通。

阁后山坡有白石牌坊


石牌坊后山顶有一座3间小殿,两侧有廊向下通爱山、借秋两楼



借秋楼与爱山楼,在正面看是两层的小楼,但从背面山坡上望去,却变成一层的敞轩。走进“湖山真意”,从敞轩内向外远望,轩中的上楣、下底座、左右楹柱相组合,恰好形成一个个“取景框”。西眺玉泉山,南望昆明湖等,每框一景,景景不同。

“ 画中游”也是一座观景建筑。


它的亭台楼阁别具一格,各建筑物之间由爬山曲廊暗洞连接,利用山形地势的高低,筑有不同高度的平台,而且建筑的不同形体相互搭配,构图丰富。


当步入建筑群中,登阁凭眺,漫步游廊或在洞中穿行,眼前是半虚半实,若明若暗的景观,有置身画中。正如乾隆诗云:“层楼雅号画中游,四面之窗万景收。只有昆明太空阔,破烟几点下闲鸥。”
 (此图是从颐和园老图翻拍复制的)

相传这“画中游”是乾隆亲自设计的。


据说当初乾隆三下江南,回到北京后便想仿照江南景致造清漪园。他先找来工匠制作模型,可模型完成后他总觉得听鹂馆后空着块地方不合适,找人设计了多种图样,均不满意。乾隆日思夜想,后于梦中见一白须老者带二使女前来,使女手中各持一画轴,打开后是两幅画着楼台亭阁的图画,美妙绝伦。老者邀乾隆去画中一游,乾隆兴致勃勃,边游边吟:
金山竹影几千秋,云锁高飞水自流。
万里长江飘玉带,一轮明月滚金球。
远至湖北三千里。近到江南十六州。
美景一时观不尽,天缘有份画中游。
此图是从颐和园老图翻拍复制的 乾隆 梦醒后把梦中所见画了下来,命内务府制成烫样,这就是“画中游”建筑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