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活着还是死去

 anakin585 2015-06-14

 

 

伍尔芙,这位极其擅长心理描写的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人物,她纵使有无数种“琐屑的奇异的倏忽即逝的或者用锋利的钢刀深深地铭刻在心头的印象”,恐怕也想不到她的小说会影响到后来许许多多的小说家们,其中包括马尔克斯这样的大师,还有迈克尔坎宁安这样的优秀的小说家。

 

《时时刻刻》是根据迈克尔坎宁安的获普利策奖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无可置疑,这是一部典型的女性主义电影。影片中主要角色分别是三个不同时代的女人——20年代的真实人物伍尔芙,50年代的劳拉和2001年的克拉丽莎,男性在里面戏份不多,影片似乎在向观众暗示,男性在女性的生活中似乎并不占主要地位,至少像我这样的观众会认为,像影片中三位女性那样,丈夫并不是她们快乐的源泉,也不是她们生存下去的理由:虽然伍尔芙有疼她爱她的丈夫,劳拉也有一个事业成功热爱家庭的丈夫,而克拉丽莎干脆有一个同性的女友。但是她们并不快乐,她们似乎都想寻找生命的意义,自身的价值。最终,经过内心的挣扎,痛苦的抉择,这三个女人都离开了爱她们的男人:伍尔芙选择了自杀,劳拉选择了出走,克拉丽莎失去了理查德(理查德选择了自杀)。

 

 影片竭力忠实于原著,三个人物,三条线,在不同时空,不同的场所,演绎不同的故事,却因为伍尔夫笔下的一个人物——达洛维夫人而联系在一起。影片运用了很多长镜头和蒙太奇的手法,令人难以置信地地保持了人物性格的完整和不同时空的延续性。

 

给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三个主要人物的出场方式,都是他们的伴侣先出场,都是一连串的长镜头,画面的焦点都落在床上:伍尔夫的丈夫步行回家,开门,镜头上摇平移,床上的伍尔芙侧卧,睁着眼睛,眉头紧蹙,紧接着镜头切换,劳拉的丈夫开车回家,,随着他的视线,镜头摇到卧室,劳拉侧卧在床,在酣睡。再接着,镜头跳转下移,一列火车快速闪过,克拉丽莎的同性恋女友回家,同样,克拉丽萨侧卧在床上,她刚刚从睡梦中醒来。画面流畅,剪辑紧凑,同样的场景,让我有一个错觉,仿佛伍尔芙创造的小说人物达洛维夫人始终站在幕后,而她们三个人,不过是达洛维夫人的前世和今生,的意识,她的思想就在劳拉,在克拉丽莎身上延续。

 

虽然时间就像那列火车呼啸而去,然而,女人,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变迁,她们的生存状态虽然有了巨大的改观(达洛维夫人和劳拉是家庭主妇,克拉丽莎和她的同性女友都是成功的职业女性),但是精神困境依然如昨。她们依然面临着同样的困境:我,究竟要过怎样的人生,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

 

看这部影片的时候,我始终被影片里弥漫着的焦虑、挣扎、渴望的情绪包围着,伍尔芙的焦躁不安,劳拉的无望与挣扎,克拉丽莎的迷惑与困顿,理查德的痛苦与绝望,这不仅仅是达洛维夫人的痛苦与挣扎,这何尝不是现代女性时时刻刻会面临的难题,为别人活着,还是做一个真正的自己。

 

我是在看电影之前先看的小说,看的时候我就在想,这么丰富的心理活动的描写,如果没有足够多的台词,电影怎么去表现出来,把人物的内心准确无误地传递给观众呢。

 

看了电影,才知道,一个优秀的导演,一个精彩的剧本,加上出色的演员,已经足够了。三位女性的扮演者分别是妮可基德曼,朱丽安摩尔,梅丽尔斯特里普。不愧是大牌女星,三个人个个出色。妮可基德曼把游走于疯狂与清醒边缘的伍尔芙演的活灵活现,并因此获得了2003年奥斯卡女配角奖,朱丽安摩尔则把劳拉难以言说的心理活动演绎得十分到位,并因此获得了当年金球奖最佳女主角,而原本在小说里被克拉丽莎当作偶像崇拜与羡慕的梅克尔斯特里普则在影片里饰演克拉丽莎一角,这大概是与原著改编最不同的地方吧。还有一个是影片里克拉丽莎的故事发生在冬季,而在小说里三个女人的故事都发生在六月的一天。

 

影片里的女人似乎都有同性恋的倾向,伍尔芙和姐姐瓦妮莎,劳拉和邻居都有意义模糊不清的一吻,而克拉丽莎则干脆有一个同性女友,这其实也再一次表明了女性主义的立场,影片最后在克拉丽莎和女友、女儿与劳拉的和睦相处中结束,从这一结局里可以看出,影片对女性主义是持肯定态度的,因为相对于男性来说,女性对于生命的热爱,对于荒谬的反抗,对于人生的选择,似乎更加坚决,所以也更加幸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