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校长首先要想好把学校带向何方

 抱朴守拙169 2015-06-15

 校长首先要想好把学校带向何方

 

教育时报记者 杨磊           

 

洛阳华洋国际学校校长 裴素青  

   35年的教育生涯中,洛阳华洋国际学校校长裴素青走出了一条明晰的发展曲线——做教师,她从初为人师的懵懂,到全国生物优质课大赛一等奖、特级教师,她的成长感言是:“如果自己没有发展的意愿,那就是自甘平庸;不要总是埋怨环境,永远没有人阻止你搞研究,没有人阻止你发文章。”

  

  做校长,她让三所不同校情的学校焕发出勃勃生机:2007年,她“临危受命”,调到濒临撤并、刚刚从厂矿学校移交过来的洛阳市第49中做校长。短短三年多时间,她让学校起死回生,软件、硬件建设均取得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校从600多名学生发展到2000多名学生。2010年,在洛阳外国语学校处于最低谷的时候,她又受命担任校长,在一本人数为0的基础上,她用四年的时间,让学校获得洛阳市“高考优胜单位”“高中管理优秀单位”,从谷底重整旗鼓,再创辉煌。2012年,她又开始带领华洋国际学校,用先进的办学理念和丰富的办学经验让这所新兴的学校在高起点上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她有什么样的治校“法宝”?有哪些一以贯之的办学理念和思路?日前,教育时报记者对裴素青校长进行了采访。

  在自己的教育田地里种些什么

    教育时报:您的教育经历比一般的教师要丰富:从一线教师,到教务处主任、副校长,再到三所学校的校长。在这些教育历程中,您收获了丰富的实践知识和办学经验。您认为,作为校长,要想把一所学校带好,首要的任务是什么?

  裴素青:我爱打一个比喻,办学像农民种地一样,我有了一块地,是种玉米呢,还是种谷子呢?是间种呢,还是套种呢?你的种植特色是什么?这些要先想好。

  我认为校长就是学校这块田地的农夫,对于办一所什么样的学校,要做到胸有成竹。简单说,校长要做一个“明白人”:我要把学校带到哪里去?学校有什么样的顶层设计?制定清晰的办学目标和规划,这是校长带好一所学校的首要任务。

  与这个任务同样重要的任务是,让你成为教师、家长、学生中的一员,让你的办学思想有效落地。有的校长也很有理念、思路,但是光在空想,落实不了,校长你说你的,我做我的,理念实践两张皮。为什么?就是因为校长没有站在他们中间,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3421工程”,抓住学校发展的核心动力

 教育时报:具体到您的办学理念和实践来说,您对学校有什么样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

  裴素青:不同的校情决定了学校不同的发展定位,但学校发展还是有一些共通的途径。在多年办学经验的基础上,我总结出了“3421工程”,即搭建3个平台(学生成才的平台、教师成功的平台、学校发展的平台),打造4支团队(管理团队、教师团队、学生团队、家长团队),实现2个目标(创办规范加特色的品牌学校、培养合格加特长的优秀学生),突出1个中心(培养文理兼长、外语突出、具有爱国主义情怀和国际视野的优秀学生)。其中,“搭建3个平台”“打造4支团队”是办学的具体途径和举措;“实现2个目标”是引领教师努力的办学方向和共同愿景;“突出1个中心”是学校办学理念的最终外显成果。

  教育时报:在4支团队的打造中,您认为管理团队起着怎样的作用?您是如何与学校的中层管理者进行沟通的?

   裴素青:毛主席有句话:“政策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我到任何一所学校,首先抓的就是管理团队。

  我在洛阳市学校中层干部培训班做报告时,一开场就抛出两个问题:你们为什么当中层干部?当中层干部和当一线老师有什么不同的感受?我的感觉是,我当特级教师、当名师,觉得自己很牛,校长都得“巴结”我。当中层后,感觉变成了“三孙子”:见到校长、局长,都得听命令,有什么事情还得“求爷爷告奶奶”给老师们做工作,受夹板气。虽然做中层很苦很累,但我认为,这是人生价值的一种实现。当然,如果当中层的目标就是当校长,当校长之后就是为了得点名利,千万不要做中层,太累,我劝你赶快退下来当名师,这样更自在。

  我经常告诉学校的中层管理者,你就像前行队伍中站在第一排的人——指令发出后,中层管理者走得快慢,决定了你所带的年级组、处室整体走得快慢。如果你站着不走,或者“磨洋工”,后面的比你磨得还厉害,都能在那里打瞌睡,你叫都叫不起来。

   打造学生团队,成就现代公民

  教育时报:我在学校采访时了解到,学校初中部招生时会考学生这样几个问题:请你写出你父母的生日;请写出一位小学阶段对你影响最大的教师的名字并说明原因;你最要好的朋友是谁?……在这些问题的背后,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在学生团队的打造上,学校有什么样的具体措施?

   裴素青:面试的这些问题,并不是为了考查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健全的人格、丰富的情感、合作的能力,这些才是学校最看重的素养。华洋国际学校为学生形成这些素养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第一层面是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激发学生广泛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

  第二个层面是开展校内系列活动。学校按照时间序列形成了六大文化节活动。比如在牡丹文化艺术节上,学校开展了“写牡丹、唱牡丹、画牡丹、颂牡丹”的系列活动。另外,学校还通过德育12个品格月活动,让学生每个月重点培养一种作为现代公民所应具有的品格。

  第三个层面是开展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并进行课程化管理。学校先后组织学生进行了“磨砺之旅”——走进万安山,爱心之旅——走进培智学校,励志之旅——走进军营和贫困山区,等等。今年2月,学校启动了“探寻洛阳文化之旅”活动,分别到洛阳博物馆、王铎故里、汉光武帝陵、千唐志斋等地实地探访洛阳的文化古迹,让学生真正为洛阳这个城市、为自己是洛阳人而感到自豪。

  在“3421工程”中,我办学的最大“法宝”就是进行团队建设,打造团队文化,把中层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4支团队凝聚在共同的文化愿景之下。因为人管人管一点,制度管人管一片,文化管人才能管全面。文化是入脑入心的,学校团队达到一种文化认同的境界,师生们、家长们就会自觉自愿地往前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