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方景两先生庙》笺注 作者 壶公评论 说明: 在《邓玉娇案启示录》中引用了郑板桥《方景两先生庙》,发现没有人为之注释,故作此文。 《方景两先生庙》 乾坤欹侧,藉豪英几辈,半空撑住。 千古龙逢源不死,七窍比干肺腑。 竹杖麻衣,朱袍白刃,朴拙为艰苦。 信心而出,自家不解何故。 也知稷契皋夔,闳颠散适,岳降维申甫。 彼自承平吾破裂,题目原非一路。 十族全诛,皮囊万段,魂魄雄而武。 世间鼠辈,如何妆得老虎! 注释: 1、“方景两先生”: 方孝孺(1357-1402),明大臣、著名学者,字希古,号逊志,以“逊志”名其书斋,蜀献王替他改为“正学”,世称“正学先生”。浙江宁海人(宁海古古称缑城,故时人称其为“缑城先生”)。师从“开国文臣之首”的宋濂,“靖难之役”孤忠赴难,被株10族。 景清(?~1402年)明陕西真宁(甘肃正宁)人。《明史》载。景清,倜傥尚大节,洪武中进士,再迁御史大夫。燕师入,诸臣死者甚众。清素预密谋,且约孝孺等同殉国。方孝孺死后七日早朝,清衣绯怀刃入,奋起曰:“欲为故主报仇耳!”成祖怒,磔死,族之。籍其乡,转相攀染,谓之“瓜蔓抄”,村里为墟。 方孝孺与景清先后赴死因应于“宁为建文帝殉节,不向朱棣称臣”的密谋,是“对正统的尊崇,对僭权的拘斥”的信念的固守。王安石评曰:“英雄自古亦苦辛,独守千秋纸上尘”。明代著名相术大家袁忠彻断言景清“身短声雄,必遭刑死”。 2、“乾坤欹侧”即天地倒悬,政权颠覆。 乾坤,天地,阴阳。《易-说卦》:“乾为天”、“坤为地”。班固《典引》:“经纬乾坤,出入三光。” 本句中乾坤即国家,宋人杨万里诗:“乾坤裂未补,簪笏达何荣?”(《得亲老家问》)元人马致远有言:“治世圣人生,指日乾坤定。”(《陈抟高卧》)吴承恩有诗:“青山已信公真隐,肯为乾坤出野堂。”(《寄“渔石唐公》) 欹侧即倾斜或歪斜。杜甫《阆水歌》:“巴童荡桨欹侧过,水鸡衔鱼来去飞。”或《瘦马行》:“绊之欲动转欹侧,此岂有意仍腾驤。”王安石《和王胜之雪霁借马入省》:“投韁马鬣任欹侧,欲出操箠手还抽。” 3、“千古龙逢源不死,七窍比干肺腑。”句: 龙逢即关龙逢,因谏而被夏桀所杀;比干,商代贵族,纣王叔父,官少师,相传因屡谏纣王,被剖心而死。 《庄子-胠箧》:“昔者龙逢斩、比干剖。”屈原句:“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楚辞-涉江》)刘向《九叹-怨思》:“若龙逢之沉首兮,王子比干之逢醢。”郑燮在《道情》中说:“弔龙逢,哭比干,羡庄周,拜老聃,未央宫里王孙惨。” 4、“也知稷契皋夔”句: “稷契”是稷和契的并称,都是唐虞时的贤臣。汉人王逸感慨:“配稷契兮恢唐功,嗟英俊兮未为双。”(《九思·守志》);汉人蔡邕赞美:“臣闻稷契之儔,以德受命,功德靡堪。”(《再让高阳侯印绶符策表》)杜甫以古讽今:“稷契易为力,犬戎何足吞。”(《客居》)方孝孺怀稷契之志:“徒抱稷契心,莫覩唐虞禪。”(《四月一日蒙赐宴浣花新建草堂感恩怀古偶作》) “皋夔”是皋陶和夔的并称。皋陶是虞舜的刑官,夔虞舜时乐官,后常借指贤臣。宋人王禹偁诗:“贵接皐步,深窥龙凤姿。”(《谪居感事》)元人耶律楚材:“收拾琴书我归去,朝庭人物有皋夔。”(《用曹桢韵》)。 5、“闳颠散适”: “闳”即闳天,“散”是散宜生,与姜尚、周文王为四友。纣囚文王于羡里,其他三友求得美女和名马献给纣,求得纣王释放了文王,又辅佐武王灭纣。颠、适或为人名,在这里理解为不同的行事风格。 颠即颠沛,流离失所,《论语-里仁》曰:“造次必如是,颠沛必于是。”《左传·宣公十五年》:“杜回踬而颠。” 适在这里是奔走游说的意思,《说文》曰:适,之也;《尔雅》曰:适,往也。 二人的行为也都是忠臣事业。 6、“岳降维申甫”引申自《诗经-大雅-崧高》之“维岳降神,生甫及申。”《崧高》是周宣王臣尹吉甫赞美宣王的诗,后录于《诗大雅荡之什》,有四句:“崧高维岳,骏极于天。维岳降神,生甫及申。” “维岳降神,生甫与申”句: 东汉末年的经学大师郑玄注解,“德当岳神之意而福兴,其子孙历虞夏商,世有国土,周之甫也,申也,齐也,许也,皆其苗胄。”郑玄遍注儒家经典,以毕生精力整理古代文化遗产,使经学进入了一个小统一时代。他把中岳嵩山一隅引伸为四岳,也是一类发展。郑玄的观点并非孤证,汉人蔡邕曰:“峩峩崇岳,吐符降神。”(文选《陈太丘碑文》而唐人李周翰注之:“言立五岳之精,吐其符应,降其神灵。” 其它句比较好明白。 壶公评论笺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