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瀚调歌王——奇附林

 观海听涛 2015-06-15
 
 

漫瀚调歌王——奇附林

 

鄂尔多斯漫瀚调

漫瀚调歌王  奇富林

齐富林是齐附林,还是奇富林?不知道,我估计他也不知道,反正叫什么无所谓,全国人民都知道他是个好歌手。

奇富林喝酒后唱歌是出了名的,那年湖北电视台拍摄了一部关于叫做《天籁——寻找中国最美的乡野歌声》的系列记录节目,他们节目组就去内蒙薛家湾找的齐附林拍摄,此前去陕北拍摄的是”红都组合”徐志宁他们,”红都组合”唱得就是《酒曲》。齐附林是个地道的内蒙农民,却唱得真正的好歌。《天籁——寻找中国最美的乡野歌声》镜头中齐富林在地里锄田,他的农家手把式看样子很娴熟,后来,他扛着锄头从玉米地出来,边走边唱《北京喇嘛》,也就是那个“三十里的明沙二十里的水”。

奇富林唱了好几十年内蒙民歌和漫瀚调,他一直把漫瀚调和民歌唱出了准格尔旗、唱出了内蒙、唱出了全国。他唱的《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至今谁也比不过去。《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这首歌的演唱,无论阿宝、辛礼生、高保利、石占明还是王向荣,他们都没有奇富林唱得气势庞大、磅礴。我曾经看到网上有一段奇附林在交响乐队的伴奏下演唱《大河畔上栽柳树》,无论阵势和声腔简直叫做惊艳无比。

内蒙准格尔旗的漫瀚调是非常豪放奇妙的音乐,奇富林说“漫瀚调的特点就是现编现唱,看见什么唱什么。”就是这样的,山西作家、省作协副主席张石山就确实领教过齐附林在饭店边喝酒边和人们对歌的情景。张石山那年和几个作家分别走黄河的时候就是探访的奇富林,他就写过一本书,其中就有一个篇章就叫做《探访奇富林》,探访描写奇富林时,看到边喝酒边唱歌的奇观。

漫瀚调在内蒙大地上发芽生根,发源地是准格尔旗,这里的男女老少都喜欢和热爱漫瀚调。奇富林就出生在这个土地上。在准格尔旗的鄂尔多斯高原上到处流传着奇富林演唱漫瀚调的悠扬曲调,如《风搅雪》《大摇大摆》、《二道圪梁》、《北京喇嘛》、《双山梁》等曲目都可以用妇孺皆耳熟能详形容。在奇富林的带动下,也涌现出了年轻的岳文祥、王慧萍等漫瀚调新秀,还有下一代的鲁汇源等未来之星,而准格尔旗举办了好几届声势浩大的漫瀚调艺术节,非常出名。漫瀚调在鄂尔多斯高原上正呈现出了星星之火燎原之势。

2013年初秋,他在山西电视台《歌从黄河来》“爸妈欢唱季”录制节目时就现场就向人们介绍漫瀚调现编现的特点,而且当时就现编唱了起来:“我把一个漫瀚调调唱到山西电视台,台台上还坐着一个相声演员陈寒柏,杨老师文武好口才,不是严当当根本我不来。”这样的脱口演唱绝对是经过长期训练而自然形成的。这些押韵的“台、柏、才、来”绝对不是一朝一夕而形成的。

山西台的那期节目有辛礼生和徒弟王佳演唱的是《割莜麦》、杜焕荣和徒弟刘硕演唱的是《杨柳青》、奇富林和徒弟王慧萍演唱的是《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胡秀英和徒弟刘生辉演唱的是《想亲亲》、高保利和徒弟段佳灵演唱的是《圪梁梁》、王凤云和徒弟高少杰演唱的是《咱老百姓》、王向荣和徒弟李春茹演唱的是《五月散花》、雒翠莲和徒弟王志行演唱的是《三十里铺》,对于这些来自晋陕蒙三省区的歌王、歌后们都很熟悉。此前,奇富林、胡秀英、王凤云、高保利、刘生辉参加完了我们组织的晋陕蒙冀民歌协会在大同晋华宫煤矿组织的民歌研讨、演出活动。而看到电视台播放他们的节目,感觉很亲切。

奇富林震坏中央电视台董卿的五个话筒,成为了当年民歌界的一段奇闻。在山西电视台那期节目中,陕北歌王王向荣就提起了奇富林把人家中央电视台的五个话筒都震坏了。至今,奇富林谈起这件事来津津乐道。他的声音比帕瓦罗蒂都高八度,他那次录制节目连续把中央电视台董卿的几个话筒震得发不出音了。

奇富林上央视已经数不清了,他都是在演唱民歌。和他同台的有阿宝、辛礼生、王二妮等明星。他也上过朱军《艺术人生》的栏目,是作为民间艺术传承人的嘉宾,奇富林和朱军侃侃而谈,介绍他的生活、他的家庭。

 

三年了,奇富林都从内蒙来参加我们的活动。有时候是从居住地薛家湾乘大巴来的,有时候是坐火车来。2011年,我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是和他和爱人一起的。都是很朴实的两口子。次日早上,他给呼市李春霞打去电话,说晚上有演出。李春霞下午便赶来了。晚上,他和李春霞表演二人台和内蒙民歌…….

后来每年我们组织的活动和演出,他都是和蔺鲜鲜演唱《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蔺鲜鲜或者也叫蔺彩霞,是个很憨厚的内蒙女子, 去年她刚刚参加完《星光大道》获得了周冠军,便从北京赶来进行演出。晚上的演出她还表演了川剧中的《变脸》节目。

 
    2012年的民歌研讨会上,我给三位歌王拍的合影,从左到右依次为:黄河之滨歌王杨仲青  漫瀚调歌王奇富林  陕北歌王叶振国
 
奇附林震撼演唱:《大河畔上栽柳树》

漫瀚调的“漫瀚”二字,是蒙古语“芒赫”的译音,意为“沙丘”、“沙梁”、“沙漠”。“漫瀚调”也可译为“沙丘调”、“沙梁调”、“沙漠调”。“漫瀚调”发祥地准格尔旗正是沙丘、沙梁、沙漠遍布的地区。现在,准格尔旗已成为国家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艺术(漫瀚调)之乡”。

“蒙汉调”,俗称“漫瀚调”。明、清以来,由于汉族群众的逐步迁入,鄂尔多斯大部分地区形成了蒙汉杂居区。蒙、汉族人民在生产方式、生活习俗以至文化艺术之间也展开了广泛、直接的交流。蒙古民族一向以淳朴热情、能歌善舞著称。浓郁的民情风俗,自然而然地对于汉族群众产生了影响。

图文:歌手介绍—漫瀚调歌王奇富林




  漫瀚调歌王奇富林:比帕瓦罗蒂还要高的声音,穿云入霄的华丽咏唱

  奇富林是一位来自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的蒙古族汉子。这位鄂尔多斯的蒙古汉子,是当今漫瀚调的顶级歌手。他的演唱中音明亮,高音尖锐而不失华丽,嗓音运用自如,极富美感。那尖锐、悠远的声音似有磁性一般,会深深的吸引住你。

  “黄河水绕着准格尔流,她是蒙汉人民的结亲酒;草原上挑马一搭搭高,蒙汉人民最相好。”在我国晋陕蒙交界、黄土高原与鄂尔多斯高原交汇地区,诸如此类的漫瀚调歌词层出不穷。传唱了近200年,漫瀚调似一朵民间艺术奇葩久盛不衰,而且以其独特的风格成为蒙汉群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漫瀚调”是以蒙古族民歌为基调,以汉族唱法为风格,精妙地糅合而成的一个独特的民歌歌种。它具有极强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点,其腔调热情豪放,旋律朴实新颖,歌曲哲理鲜明,感情炽热直率,语言朴素无华,加之句法整齐,节奏明快,融合乡土语音,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山野风味,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受群众喜爱。

  奇富林的家乡准格尔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鄂尔多斯高原东南部。北部、东部和东南部为黄河所环抱,为晋、陕、蒙交界的“乌金三角”地带。准格尔旗是“漫瀚调”的故乡,“漫瀚调”是准格尔旗的特产。早在清嘉庆、道光年间,当时曾一度对蒙疆旗县实行“借地养民”政策,使大量汉族移民流入准格尔旗,形成了蒙汉杂居、农牧兼营的局面。移入的汉民不但开拓了农业经济,同时促使蒙汉之间文化艺术,特别是民歌艺术的交流与融合,准格尔旗的“漫瀚调”由此产生。

  漫瀚调的音乐特色,主要表现在出腔潇洒豪放,旋律朴实新颖、恬静舒展,曲调简洁明快,表现了蒙汉人民淳朴的精神风貌。漫瀚调的曲名有40多个,绝大多数保留蒙古曲名,如“广林召”“森吞嘛嘛”等;部分为汉名,如“白菜花”、“双山梁”等;部分为蒙汉名合成,如“合彦梁”、“哈岱沟”等;有的则保留蒙汉两种称谓,如“德胜西”蒙古名为“安德特陶劳盖”;“哎哟哟”蒙古名为”林大人”等。

  漫瀚调是来自人们内心和土地深处的艺术,漫瀚调的生长土壤决定了它的深厚群众基础。在它的流传地,有这样一句形象的描述:“听见一声漫瀚调,撂下饭碗往外跑;三班子大戏并排看,总不如漫瀚调能解馋。”

  准格尔旗的漫瀚调在新中国建立初期就流行,并逐渐登上“大雅之堂”。1986年的伊克召盟(今鄂尔多斯市)第一届业余歌手电视大奖赛上,准格尔旗沙圪堵乡漫瀚调歌手王金娥获一等奖。1987年文化部在北京举办第一届全国农民歌手大奖赛,准格尔旗布尔敦高勒乡蒙古族农民歌手杨锁柱以一曲漫瀚调荣获优秀奖。次年,德胜西乡蒙古族农民女歌手杨毛毛又一次将漫瀚调带进北京城,参加了第二届全国农民歌手大奖赛,在全国7000多名歌手角逐中获三等奖。2003年元月,歌手奇富林为央视12套《魅力12》节目演唱漫瀚调,3月,他赴港为香港中文大学举办的“内蒙古鄂尔多斯民间音乐会”演唱。 在2003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首届西部民歌电视大赛上,奇富林获得了漫瀚调最佳歌手奖。

 

鄂尔多斯漫瀚调

2012-03-30 11:02:13来源: 正北方网作者:责任编辑:梁晶晶

漫瀚调——产生

准格尔旗是“漫瀚调”的故乡,“漫瀚调”是准格尔旗的特产。

漫瀚调艺术起源于1697年(康熙36年)。清政府实行“移民实边”政策后,晋、陕、冀等地的汉民纷纷涌入准格尔及土默川一带,蒙汉人民有了互相交往。在劳动生活中,汉族民间小调与蒙古短调相互融合,逐渐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歌种——漫瀚调。

早在清嘉庆、道光年间,当时曾一度对蒙疆旗县实行“借地养民”政策,使大量汉族移民流入准格尔旗,形成了蒙汉杂居、农牧兼营的局面。移入的汉民不但开拓了农业经济,同时促使蒙汉之间文化艺术,特别是民歌艺术的交流与融合,准格尔旗的“漫瀚调”由此产生。

漫瀚调——发展编辑本段回目录    “蒙汉调”,俗称“漫翰调”或“蛮汉调”,是清乾隆年间,汉族大量涌入内蒙古准格尔旗地区产生的一种新型民间歌种。它是蒙、汉劳动人民智慧和文化的结晶,它反映着蒙汉两族人民生活文化和深厚友谊。近年来,由于准格尔旗的对外开放,蒙汉调开始传播到内蒙古周边地区乃至全国各地区,深受民众好评。并且自身也在不断吸收外界新的音乐元素“为我所用”,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蒙汉调这种特殊的音乐文化现象,不仅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以及演唱方法上的特殊性,同时也体现出蒙汉两族文化交融的特征,值得挖掘和研究。

汉族的群众在学习蒙古民歌时,往往把一部分旋律吸收后变作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地区“二人台”音乐的牌子曲了。如《森吉德玛》、《巴音杭盖》、《敏金杭盖》、《大青马》、《四公主》等。还有一部分鄂尔多斯民歌,汉族群众在演唱和流传中,一方面保持原有的一系列特点,同时,也慢慢地融入汉族的“山曲儿”、“二人台”音乐的调式因素。这样,渐渐地就形成了兼有两个民族民歌的的某些特征的民歌品种,当地群众称之为“漫瀚调”。从现在的“漫瀚调”曲目来看,《白菜花》,《达乎尔希里》、《小西召》、《韭菜花》、《四蓬花》、《妖精太太》等十几首歌,词曲是固定的,题材内容基本上都是反映爱情生活的。而其余的20多首“漫瀚调”歌曲,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化,唱词已逐步减删直至全部遗忘,只留有曲调。如《双山梁小调》、《二少爷招兵》、《巨河滩小调》等即是。

漫瀚调——表演方式

今天,蒙汉人民仍然喜爱这部分曲调,在演唱中,有的是事先编好唱词,尔后根据内容的需要及感情的表达,择其相宜的曲调。有的是歌者根据演唱环境、地点、目的、在场人物和个人感受,即兴编词演唱。这种演唱往往是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因而深受群众欢迎。即使是即兴编词演唱的“漫瀚调”,也要求结构完整、主题明确。

唱出来的传承人—奇附林的漫瀚调或是叙说一件事情的始末,或是从一个侧面去反映一种思想感情,既抒发了情感,又具有浓重的叙事特点。演唱时一般都有四胡、扬琴、笛子、三弦等乐器组成的民间室内小乐队做伴奏。唱时,句、段间也都有根据歌曲调式而加入的间奏、尾声等伴奏手法。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民间音乐的发展,“漫瀚调”逐步由民间被正式搬上城镇舞台,常常以独唱、对唱、齐唱等艺术表现形式出现在群众的面前。

漫瀚调——演唱特点

由于“漫瀚调”的咏唱者绝大多数是当地的汉族群众,因而,不论是歌调的结构,还是演唱时的吐字,依字行腔、气息控制及感情的抒发,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以汉族人民的艺术鉴赏习惯与审美要求为出发点的。其中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它的唱词与结构和遣词造句的方式,都与“爬山调”十分相近。“漫瀚调”就其音乐的渊源而言,主要来自鄂尔多斯传统的蒙古族民间“短调”歌曲。此歌曲在风格特点、旋法规律、节奏、音程及音的组合等方面,更多地保留了鄂尔多斯传统民歌的特点,使它具有腔调潇洒、豪放,感情炽烈、爽朗,旋律朴实无华而新颖,结构短小,句法整齐等特点,成为准格尔旗和达拉特旗的乡土歌调。

漫瀚调——演唱内容

“漫瀚调”所反映的内容,多以男女爱情、婚姻家庭、热爱生活、歌唱美好未来等内容为主。象反映爱情生活的《栽柳树》、《唐庆扎布》、《白菜花》、《咚铃拉岱》等便是广泛流传的几首。而《蒙汉人民心连心》则是蒙古族传统的民歌曲调《双山梁小调》填词而成。歌中这样唱道:

大青山青松根连根,

蒙汉人民心连心。

一苗树呀两朵花,

蒙汉人民是一家。

漫瀚调——旋律特征

“蒙汉调”的旋律特征,大多数是五声性的。旋法规律、节奏等方面有它相对的个性。但整个音阶、调式和鄂尔多斯蒙古族是一致的。即“羽调式”居多,宫调式、徵调式次之。常用节奏为2/4拍子与4/4拍子。旋律多以四分音符、附点八分音符及“切分音”的巧妙组合而形成了它的特点。再加上大、小六度、八度、小七度、九度及四五度音程跳动,使“漫瀚调”有别于一般,成为蒙汉音乐文化交流的代表产物,是蒙汉民族长期以来共同培育的一朵瑰丽的艺术之花。

漫瀚调——人文特征

蒙汉调是在内蒙古鄂尔多斯短调歌曲的旋律基础上融合了西北汉族山歌的音乐因素形成的,从而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音乐风格。鄂尔多斯-漫瀚调    它的独特之处体现在它集蒙,汉两种音乐风格于一身。蒙汉调的音乐既可以体现黄土高原山歌苍凉,虬劲的特点,也融汇了鄂尔多斯短调歌曲活泼,跳跃的风格。蒙汉调的音乐性格是蒙汉两个民族音乐性格的融合,它主要突出了蒙古族音乐刚健,深沉,含蓄而有张力的特点,同时融合了西北汉族山歌朴素,直接,粗犷的音乐性格。

蒙汉调的音乐骨架明晰,棱角鲜明,雄劲挺拔,旋律中直上直下的进行很多,但每首歌曲主题思想的表达并不直自,而是在跳动的旋律中,层层推进利用婉转的表达方式逐渐体现出来。旋律中六度以上大幅度跳进音程使用频繁,这些跳进音程的前后往往以级进进行为主,使含蓄,婉转的音乐风格中具有了张力美。蒙汉调的歌词大多是即兴创作,歌者不可能在短暂的时间内把所唱歌词进行锤炼与润饰。

再加上演唱蒙汉调的歌者大多是来自晋陕的农民,那里人民淳朴,豪放的性格使蒙汉调的歌词表达具有直白,朴素,粗犷的特点.蒙汉调的歌词大多是坦率与正面的叙述,歌词中的比喻也是以明喻为主,很少使用隐喻或影射。不同的歌手在表演过程中对润腔处理以及演唱风格都有所不同。例如:汉族和蒙古族在演唱蒙汉调时的音乐性格稍有差别,汉族人唱蒙汉调多用真假嗓混合的方式,声音高亢;骨干音突出;对骨干音的装饰多采用倚音,甩音等,使歌曲更为直畅,洒脱,富有山野气息。

蒙古族人演唱时则有些忧郁,婉转而内敛,多用跳动幅度较大的装饰音来装饰基本骨干音。音乐的婉转,内敛结合质朴,直白的歌词以及嘹亮的演唱方法等形成了蒙汉调外在形式简单,直接。例如《赶牛车》(曲谱略),这首歌曲汉族风格浓郁,描写了到鄂尔多斯地区谋生的汉族农民恋人问的美好愿望.因准格尔旗地区煤炭资源丰富,歌曲中的牛车是指用来拉煤的辘辘车。《赶牛车》是纯五声的羽调式歌曲,全曲下两句,上句落属音,下旬落主音,其它部分上下两句相同,歌曲中没有偏音出现,少部分歌曲由六声或七声音阶构成。

漫瀚调——歌手

1986年的伊克召盟(今鄂尔多斯市)第一届业余歌手电视大奖赛上,准格尔旗沙圪堵乡漫瀚调歌手王金娥获一等奖。

1987年文化部在北京举办第一届全国农民歌手大奖赛,准格尔旗布尔敦高勒乡蒙古族农民歌手杨锁柱以一曲漫瀚调荣获优秀奖。

次年,德胜西乡蒙古族农民女歌手杨毛毛又一次将漫瀚调带进北京城,参加了第二届全国农民歌手大奖赛,在全国7000多名歌手角逐中获三等奖。

2003年元月,歌手奇附林为央视12套《魅力12》节目演唱漫瀚调,3月,他赴港为香港中文大学举办的“内蒙古鄂尔多斯民间音乐会”演唱。在2003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首届西部民歌电视大赛上,奇附林获得了漫瀚调最佳歌手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