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僧大德●弘一法师书法

 昵称22357040 2015-06-15

 


高僧大德弘一法师书法

一代高僧弘一法师,贯通世间与佛界的文化,融合东方与西方的艺术,在中国文化艺术史和佛教史上双双书写下辉煌一页。仰视他的书法,尊崇他的人生,或许你能悟到更多。

——纯道题记

出家不久时的弘一法师

俗名李叔同的弘一法师,出家前在现代音乐、美术、文学、金石、乃至哲学、法学、社会学、广告学方面都有创造性的奠基之功。

出家后,弘一法师投身律宗,成为一名纯粹的佛教大家。弘一书法作品历来受到追捧,当年,鲁迅、郭沫若等名人都以有他的笔墨为荣。

弘一法师晚年的书法多以楷书作经文偈语,或以行书作信札,通过藏锋稚拙之线条,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禅趣,可谓以禅入书,以书悟禅,后人誉为“弘体”。

弘一法师作品血书“以戒为师”,当时新加坡高僧广洽法师为其刺血,调和泥金后所书,此件为世所罕见。

弘一出家前的书法,其旨趣与当时康有为在书法史上提倡碑学、反对帖学是一致的,写的是魏碑,很雄强,很有风格。

难得的是他出家后蜕变成不染人间烟火的面貌,书法很内敛、很特别。说明他受到西洋美术的影响,在现代视觉艺术方面有深厚的素养。

他的书法作品强调汉字本身的美感,对字的造型、结体、排列都十分讲究,包括怎么盖印都很讲究。

这也得益于弘一法师对佛教的研修,佛教讲究明心见性,直接写出自己本身的面目。他修了一门修行最苦的律宗,重新整理了这个教派的经典。

作为僧人书法,弘一法师的作品与历史上一些著名和尚相比毫不逊色。如八大的字受帖学的影响,圆劲而有力,看不出骨头。弘一书法的发展则是净气如不食人间烟火,秀气而耐看,甚至可以说是最好的,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他的字一直受到追捧,在拍卖市场出现之前就有人伪造他的书法作品。那些仿作可以从两个角度看:一是看字,往往没有那种精气神、那种秀气;二是看墨,弘一对墨很讲究,专门找了几块乾隆墨,字迹很黑,独一无二。

1918年,正值39岁的李叔同骤然去杭州虎跑寺出家,法名演音,号弘一。他一生经历中屡屡在文坛艺苑上创造奇迹,最神奇的莫过于他在14岁时写下的“人生犹似西山日,富贵终如草上霜”的诗句,透露了奇特的慧根和未来生命的些许讯息。

这种看透人生的感怀,似乎只有经历沧桑的老人才有,怎会出自一个稚儿之手?这便是慧根之神妙。

李叔同原籍浙江平湖,1880年诞生于天津,父亲李筱楼是清朝进士,做过吏部主事,也是盐商和银行家。他是父亲第5个姨太太(也是最后一位)的幼子,才4岁父亲即去世,家道因而衰落。

李叔同自5岁始,即在生母、乳母、兄长等的严格辅教下学习词曲诗文,金石书画,有了扎实的基础。南迁上海后,初出茅庐便在“城南之社”的诗文活动中获得小课拟小言赋第一名。

26岁,生母离世,他在东渡日本留学前写的《金缕曲·留别祖国并呈同学诸事》中发出豪言:“二十文章惊海内,毕竟空谈何有?听匣底苍龙狂吼,长夜风凄眠不得,度群生哪惜心肝剖?是祖国,忍孤负!”

1905年,李叔同东渡日本,成为近代中国出国学习音乐绘画的“第一人”。在日编辑出版我国最早的音乐期刊《音乐小杂志》,又在他主持的“春柳社”为我国第一次话剧实践中扮演茶花女,为此还特意饿细自己的腰,大获成功。

据他的学生丰子恺说,李叔同出家前一年,曾到虎跑定慧寺去作了一次断食试验,归来后觉得神清气爽,于是根据老子的“能如婴儿乎”之意,改名李婴。无疑,他接受过《道德经》中《不争》和《虚无》等的影响。

出家之后,弘一法师常常沐浴斋戒,才开始用自己的血写经,虔诚得如佛祖用自身肉饲饿鹰。

弘一法师晚年之书法,别绚烂而归平淡,由于心境宁静不再刻意求工,写的也只是佛经、佛典、佛号,他已将书法与佛道无间融合。

1942年10月13日,弘一法师涅槃于福建泉州,享年63岁。

弘一法师终于从极具慧根的稚童,历经中年的“顿悟”,生命一路辉煌而成正果,被尊为重兴南山律宗第十一祖。

弘一法师圆寂前留下的最后一个字。

晚年弘一法师画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