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以小汽车为主导的出行模式和充分供给的停车政策导致建筑物周边布满了成片的停车场,对城市景观、土地利用、经济发展等产生了极大的负效应。不过Donald Shoup认为,美国停车混乱的最大好处是不经意间在最需要的地方保留了土地储备(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如果P+R作为阶段性的土地储备政策在我国也许是可以接受的),因此试图通过“三步”法来推动停车改革。第一步就是在分区规划中取消对路内、路侧停车位的配建要求,并修改下限规划为上限规划。第二,路内停车按市场价格收取费用,防止由新开发导致的停车溢出。第三,将新收入用在社区公共服务以及公共交通上。 图一、Parkersburg,美国西弗吉尼亚州,2015年疯狂停车场评选赛亚军,Donald Shoup眼中最糟糕的停车场
“在开启今年的疯狂停车场评选赛之前,我联系了Donald Shoup(著有停车改革的书籍)并请求他在16个停车场里选出最糟糕的一个。下面是他的回复,并附带了对有类似停车问题的城市给出的建议——Angie Schmitt”
所有参赛作品都应该获奖,但我不得不选出一个最糟糕的停车场,它就是Parkersburg(如上图),理由如下。首先,当然是城市的名字(停车者burg);其次,Parkersburg的停车结构主要由地面停车构成;第三,从美丽的河岸开始,这座城市被停车场割裂开来;第四,Elliott Lewis清晰地解释了为什么Parkersburg的停车场如此糟糕。
而这些丑陋的停车场之所以存在,其前提是在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地方有大量的空地可供开发。如果城市取消最低停车位配建下限要求,这些停车场将会变成城市里十分精彩的组成部分。下面的四张图片展示了可能采取的改进方法。
第一张照片展示了圣何塞的一幢办公楼,其被所需的停车位所包围:
这栋建筑物提供了所需的全部停车位,总占地达到了城市所容许的最大值。假设圣何塞取消了最低停车位配建要求,那么停车场边缘一些空白的区域将能用来建造一些住房。
下面的图片描绘了如果城市取消街边停车位配建要求将会发生的第一阶段的转变: 一群公寓楼被PS在停车场的边缘,代表着原本贡献给停车的土地可以开发成住房。住在这些楼里的员工可以穿过停车场去上班。同时这些住房也可以不用配建停车位,共享现有办公楼的停车设施,极大降低了成本。
因此当前停车场混乱的好处是我们在不经意间保留了土地储备,能在最需要的地方建设住房。土地已经整合为单一所有权并且场地已经清理干净。住房可以不用配建新的停车位,因为已经存在的停车位可以让办公楼和公寓共享。
为避免停车位紧缺,业主必须将停车费从公寓和办公楼的租金里拆分出来,因此车主只需要为他们占用的停车位支付费用。有些在旁边办公楼上班的居民会发现他们可以轻松摆脱小汽车或者只拥有一辆车,而且他们还会很高兴有机会租到这样一间公寓,可以不用同时支付单位、小区两个停车位的费用。
如果第一项公寓楼项目的效果显著并且比闲置的停车位利润更高,那么土地所有者可以在边缘增加更多的住房:
甚至更多。
所有这一切都不需要迁移任何人,因为现在没人住在这里。
新城市主义者将边缘遮挡停车场的建筑物称为“衬板建筑”,它们可以是任何建设开发类型,包括花园式公寓、排屋、商店或者餐馆。“衬板”这个词意味着这种遮挡内在的包装方式往往是肤浅的,但在这个案例里这层包装远比被它取代的停车位更有价值。
停车场和其他任何东西一样都有机会成本。花在车辆、燃油、停车上的金钱和时间能用在更好的事情上。同时消除居住和办公的停车位限制能产生一连串好处:更短的通勤时间、更少的交通量、更健康的经济、更清洁的环境和更多可负担的住房。
当然好处还远不止于此。如果我们改革过去被误导的满足需求型停车规划(而非引导需求型停车规划),现在花在车辆和燃油上的费用可以用在其他地方。车辆和燃油可以进口,但是公寓住宅是无法进口的。将花费从车辆、燃油、停车转移到住房建设,能增加不同行业里的劳动力需求,例如建筑师、木匠、电工、工程师、园艺师、玻璃工、劳工、律师、锁匠、画家、水管工、不动产代理商、屋顶工、测量师甚至城市规划师。减少燃油进口,雇用这些人进行建筑开发将会拉动整个经济。
但要达到这些效果必须先做三件事。第一步就是在分区规划中取消对路内、路侧停车位的配建要求,并修改下限规划为上限规划,从规划制度上确保停车场进行建筑物开发改造成为可能。第二,路内停车按市场价格收取费用,防止由新开发导致的停车溢出。第三,将新收入用在社区公共服务以及公共交通上,使这些收费在政治上、公众间是可接受的。
我们产生的停车混乱的好处是获得了一个偶然的土地储备可供建设与工作相邻的住房。但这些用地现在被所需的停车位锁定起来了。如果城市移除掉他们不明智的停车位要求,美国停车场的再开发将会是除荷兰以外的世界上最大的土地复垦项目。恭喜Streetsblog和Angie Schmitt为我们揭示了一个历史性的机遇。
(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一览众山小-可持续城市与交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