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称”妙用演技中-- 老骥伏枥

 LuXin4164 2015-06-16

*老北京杂谈兼“回首往事”

“名称”妙用演技中秦娘美

把艺人的姓名或艺名儿、影片的名称等,巧妙地运用在演技中,是一些艺术家独出心裁的创造,不仅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而且那新颖的内容和技巧,也凸显这些文艺节目编者的知识面儿和智慧。这类节目主要反映在相声艺术和京剧节目中,其他文艺形式有没有这样地运用技巧,我目前还未发现。但是近些年来,这样的文艺节目似乎不多,只记得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有一段相声的内容是用电影片名儿对对子,涉及不少电影的名称。而更多的把“名称”镶入演技中,是上世纪60年代初之前。

我记得第一次接触这种把“名称”镶入表演技巧中,就是小时候听相声表演艺术大师刘宝瑞和郭全宝表演的对口儿相声《我的历史》。刘大师在这段相声中,以一个电影爱好者叙述自己的“历史”为由,巧妙地把当时在我国放映的国内外故事影片的片名镶入表演内容中,与郭全宝一唱一和,巧妙而准确,幽默又风趣儿地罗列了大量的中外影片名称,深受广大听众欢迎。有一次,我看见某部队的战士围坐在收音机旁听这段相声时,也笑得前仰后合,因为这些影片大部分他们都看过。我只大概其记得相声的开头儿和结尾是这样的(书括号内是中外电影片名儿,下同)。

开头儿(叙述自己历史):先从我的《家》说起。《我的故乡》,就在《远离莫斯科的地方》,是个《不设防的城市》,那里有《华沙一条街》,门口儿有条《龙须沟》,我就住在《六号门》。

结尾:

甲:我说你们这些《假情假意的人们》,《一贯害人道》,怀着一颗《冷酷的心》,到处《绑架》放《火》。你们逃不出《人民的巨掌》,逃不出《天罗地网》!不管你们跑到哪里,我也要《虎穴追踪》。当时就激起我《愤怒的火焰》,于是我就拔出了《短剑》!

乙:干什么呀?

甲:我《斩断魔爪》!

乙:我呀!

这段相声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盛行,我当时正上小学,几乎可以背诵大部分相声中的片名,可惜记不清楚,所以只能把开头和结尾写出来,不一定准确。

记得上世纪60年代初,还有一段相声,其名称就是一部影片的片名,叫《秦娘美》。模模糊糊记得开头是:

甲:我不是《上海姑娘》,也不是《蜻蜓姑娘》,更不是《基辅姑娘》。我叫《秦娘美》,是《山的女儿》,住在遥远的《勐龙沙》的《金银滩》上……

请原谅我实在记不清下面那些影片名称了,但是这段相声把片名镶入演艺中的技巧,也是非常巧妙的。

把历史上的人名儿、文艺工作者的姓名或艺名,乃至一些中药名等运用演艺中的文艺形式,还有“对对子”、猜谜语、唱歌等,最巧妙的,记得是一位老人告诉我的京剧表演中的一段丑角表演的“数板儿”,这段数板儿中融入不少著名京剧演员的名字或艺名,脍炙人口,引人入胜。那丑角出场,一般都是先喊一嗓子“啊哈”,然后一句道白引出开场的数板儿。如某丑角扮演的狱卒,出场一句“啊哈”,然后一句道白“我做禁子管牢囚”,接着就是数板儿:“我做禁子管牢囚,十人见我九人愁,有钱的,还好受;没钱的,我是打不停来骂不休……”

说来说去,书归正传,就要说到那巧妙地把一些京剧艺人的名字或艺名儿,镶入数板儿中的那段儿京剧数板儿啦。由于是我小时候听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京剧票友告诉我的,当时我让他写下来,因为那时候我刚上小学二年级,有些字,特别是京剧艺人的名字或艺名也听不清楚,而那位老人又是用铅笔写的,早已字迹模糊,所以我只能凭辨字和记忆,大概其地叙述如下:

据说这位著名的京剧丑角演员,是清末民初京剧舞台上的名丑。在一出京剧中,他出场先喊一嗓子“啊哈”,然后叫起四字道白“散淡逍遥”后,便开始说了一大段儿数板儿,据说这数板儿还是他自己编的,那词儿大概如下:

“散淡逍遥,我是无忧无虑做渔樵,闲来无事我把那小小鱼三胜来钓。钓了一条小鱼儿装进鱼毛包。钓鱼后把杨小楼来上,杨小楼的后面真宽绰。我在那儿吃个酒足又饭饱,吃饱喝足了去砍吕月樵。又把那十三担来挑,出离了马德城一直上大道,看见了陈德林、王长林松柏常青不那么很见老。过了傅小山把罗福山来上,山上长棵芙蓉草。梅兰竹菊长得好,九月菊谭小培养得好,富竹友的青秀细又高,到底不如梅郎好。杏儿好似含羞草,越鼓捣越蔫蔫得受不了。由打那喜彩缝儿里流出来小香水儿,小香水儿边上有棵灵芝草,谁要摸着准保长生不老。猛听一声雷,天气要变了。不好了,下冰雹,雹子打了我的后脑勺儿。我赶紧回家去睡觉,翻来覆去睡不着。无奈何,起来玩玩儿牡丹,鼓捣、鼓捣芙蓉草,你说好不好,好不好!”

这段儿数板儿的词儿大概如此,很可能我记不准或有拉下的句子。但是这段儿数板儿的词儿,却暗含不少自清朝以来的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和河北梆子演员的名字或艺名儿,有余三胜、余叔岩、俞菊笙、杨小楼、范宝亭、吕月樵、马德城、陈德林、王长林、罗福山、芙蓉草(艺名,本名赵桐珊,著名旦角演员)、梅兰芳、谭小培、九月菊(艺名)、张小仙、小香水(艺名,河北梆子名旦角)、鲜灵芝(艺名,河北梆子名演员)、牡丹(艺名,即荀慧生),等等。

这里还要自我炫耀一下儿,即我上小学五年级开始,经常自编一些快报儿、活报剧、相声等,和班里一些爱好文艺的同学,经常在学校或社会上一些联欢活动时演出。其中也编了一个短相声,就是把一些电影片名儿和京剧、评剧名称融入里面,编辑水平实在不高,但是也博得同学和老师们一乐。其实我也是在听完刘宝瑞大师的相声《我的历史》后受的启发,其中几句是:“我是《平原游击队》中的《夏伯阳》,是一名游击队员也是一个《钢铁战士》。为了《保家卫国》,我跟部队《南征北战》,为保卫《沙家店粮站》,我奉命在《无形的战线》做了一名《羊城暗哨》……”

这里还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镶入人名儿或影片名的相声或戏曲,之所以当时受到观众或听众欢迎,也因为这些观众或听众,其中包括一些戏迷,他们观赏了大量的影片或戏曲,也熟知那些演员的名字或艺名儿。所以听起来,他们才能把这些影片和演员准确地猜出来并对号入座;才能会心地发出爽朗的笑声!以上这些相声或戏曲要是放在现在,即面对现在的观众,尤其是年轻人,恐怕听得糊里糊涂的!那这些编者的心血可就白费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