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生君正好

 wps0321 2015-06-16

    □乔叶

    1980年,我刚上小学,初识几个字,路过村委会的时候,经常碰到老支书拿着一张报纸在煞有介事地看,觉得我们小孩子能听懂的,就给我们念几句。那张报纸就是《河南日报》。

    “《河南日报》,万事知道!”他说。

    怀着对他的无限崇拜,那时候我就想,等到我能把河南日报上的字都认完,就可以上大学了吧。

    1990年,我师范毕业,在修武县某个乡某个村当老师,办公室的桌子上,永远有河南日报,老师们轮流读,读完了就不见了,其实它的去处也很清楚:或者是糊了墙,成了床围装饰;或者上了天花板,抬头就可以看见;或者包了东西,在手和手之间流转……一张报纸的生命力,在乡村,可不是读完就算了的呢。

    1994年,我被调到县委宣传部工作,在新闻科。科长给我的第一通教诲就是:“脚底板下面出新闻!要去跑新闻!跑出好新闻上河南日报!”很惭愧,我现在一点儿也记不起自己跑出来的那些豆腐块新闻是否上过河南日报。那时候,我工作之余的重要心思就是琢磨写散文,也已经在《中国青年报》副刊上发了不少散文,还在一些杂志上开了专栏。在新闻科工作不久,我就接待了第一个来自河南日报的人,他叫王亚明,乍一谋面,听到我的名字,他就温厚地笑着,说读过我的文章,叫我“小才女”,让我的虚荣心很是得到了一番满足。

    1999年,省里的新世纪散文年会,我认识了河南日报的大才女王钢,一见如故。开始我叫她老师,后来我称她为姐姐。她大我将近20岁,可是,多么神奇,隔着那么多年的岁月,我们居然是同月同日生!后来和她又开过很多次会,同住同行,她亦师亦友亦姊妹,把自己的人生所得对我娓娓道来,让我获益匪浅。2001年,我调到郑州,和她见得越发多起来,也越发熟悉起来,对她的文字也更加喜爱。她的散文慈悲隽永,她的报告文学激情深邃,让我折服。我曾数次在她的办公室小坐,某次,看到她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