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文艺网

 zzm1008图书馆 2015-06-16

画意摄影 静山远韵

时间:2013年11月06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张亚萌

湖山揽胜 11cm×40.5cm 1984年 

张大千 37.8cm×30.5cm 20世纪50年代 

  由中国美术馆、中国摄协、亚洲影艺联盟、郎静山艺术文化发展学会主办的“静山远韵——郎静山摄影艺术特展”在中国美术馆于10月30日落下帷幕。这是郎静山的作品首次在中国美术馆集中亮相。整个展览分为集锦、人文、画意三大篇章,展出中国山水、人与自然、集锦创意、大陆风景、台湾乡土、人物摄影、气韵、线条的游戏、人体叠影9个主题。展览中既有被人们所熟识的集锦摄影作品,又有郎静山鲜于面世的纪实摄影作品;既有集锦摄影作品的完美呈现,又有作品创意过程的细节纵览;还包括通过新媒体的动态演示;此外,还有珍贵的文献和实物资料,是对郎静山摄影艺术的全方位展示。

绝嶂回云 61cm×42.2cm 1942年 

山舍炊烟 27cm×36cm 1933年 

  画意摄影独步天下

  早在20世纪20年代,郎静山将西方舶来的摄影术与中国传统的画理相融合,运用绘画技巧与摄影暗房曝光的交替重叠,创造性地开拓出“中国集锦摄影艺术”,并以集锦摄影独步天下。1928年,郎静山担任《上海时报》首任摄影记者,成为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位摄影记者。此后他成功地进入国际众多的摄影比赛。1932年创作的《柳荫轻舟》入选日本摄影沙龙后,1934年,以黄山峰树为主题的第一张集锦摄影作品《春树奇峰》满载着世人的惊羡眼光问世,从此开启郎静山在摄影艺术创作道路上的辉煌历程,创下了1000多幅次作品在世界的沙龙摄影界展出,屡获大奖的辉煌纪录。1944年,美国摄影学会为他举办摄影展,曾巡回美国39个城市展出,1980年还被美国摄影学会选为世界十大摄影师之一。

  作为中国的画意摄影之先驱,郎静山的摄影作品,重在表达中国画的美学意境。其作品既讲究构图,又注重谢赫六法中的“气韵生动”;既有宋元山水那种大气磅礡的风貌,又有文人画的淡泊特质。其暗房更是较早地运用各种手势遮叠,不囿于媒材的综合利用,有时以渐远渐淡的手法制造轻盈的感觉与无限的空间,有时又以浓厚的色调呈现出深远的空间,都有一股特殊的气韵,将艺术之生命力巧妙升华,其《仙山楼阁》《松荫高士》《晓汲清江》等作品即是最好的见证。

  展览同时展示了郎静山在中国摄影史上具有开创地位的作品——《中国》,在所有郎静山的艺术中是最具时代意义的。在视觉的表达上,《中国》充满视觉冲击力。它是单纯的黑白对比,而大面积的黑岩,扩大了长江气势上的雄伟,也是绝非传统唯美的模式。

春树奇峰 61cm×42.6cm 1934年 

枫桥夜泊 61cm×37.4cm 20世纪60年代 

  镜头记录画坛名家

  除了集锦和画意摄影,郎静山作品的看点,还在于从摄影作品中,能够看到张大千、徐悲鸿、齐白石、黄宾虹等20世纪中国画坛“名家大腕”的传神瞬间。“去台的名人雅士,我父亲全都拍过,他的镜头记录了那个时代的人文。”郎静山的小女儿郎毓文女士说。

  郎静山作品中,身着古代服装,或者仰望群山,或独钓江雪,或林中静思的点景人物,都指向一个人:张大千。

  郎静山与张大千的友情,亦是20世纪中国文艺史上的一段经典佳话:在张大千“沉迷”于“仿古伪画”的创作时,就多次通过郎静山拿给黄宾虹看,以试探后者的“眼力”;郎静山第一次做裸体摄影艺术展,就是张大千为他“站台”:买一张郎静山摄影,他就画一张国画送给观众。“我父亲在50年代曾经和张大千、溥心畲他们去日本旅游,张大千在那里喜欢上一个日本长发姑娘,父亲还帮他们拍了照片。”郎毓文回忆。

  “他生前,曾不仅一次地表示,自己的创作目的,不是为了显现自己是艺术家、摄影师,而是想要通过画意摄影、集锦摄影……宣扬中国文化,将中国文化的精神融入摄影艺术之中。”郎毓文说。

  在展览举办之际,郎静山之女郎毓文向国家捐赠郎静山摄影作品134幅,为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作品自己会找地方,它该到哪里就到哪里。”谈起捐赠,郎毓文说。对于此次展览之缘起,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则表示,时值中国美术馆建馆50周年,馆方设立“影像中国——20世纪中国摄影名家”系列典藏项目,以期推动摄影艺术的国家收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