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庭农场的“钱景”与前景

 昵称22082973 2015-06-17
几年前,一款名为“开心农场”的社交网络游戏风靡一时,让城市里的上班族体验到了回归田园当“农场主”的乐趣。如今,家庭农场成为现实,许多农村地区涌现出一批名副其实的“农场主”。我市家庭农场发展已有一年,现状如何,前景又是怎样?日前,记者进行了一番探访。
  政策扶持力度大
  2013年2月14日,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家庭农场”的概念首次出现在中央一号文件中。随后全国各地迅速掀起了“家庭农场热”,纷纷开始鼓励和扶持“家庭农场”。
  就如何推进家庭农场发展,我市先后组织赴上海、兴化、东海等地考察学习,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于去年7月出台了《关于发展家庭农场的实施意见(试行)》,从规范工商登记、推进土地流转、强化人才培养、加强科技服务、促进产销衔接、落实扶持政策六个方面全力扶持家庭农场发展。在发展家庭农场过程中,我市严格按照“积极稳妥、农民自愿、注重实效、典型示范、政策引导”的原则,在提质控量上下功夫,防止出现“一窝蜂”“重数量轻质量”等现象,让家庭农场这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康可持续发展。
  从2013年开始,市财政每年拿出80万元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项目扶持等形式,助力家庭农场发展。同时,积极探索家庭农场管理机制,出台了《“六佳”示范家庭农场认定办法》,即通过组织“六佳”(规模佳、配套佳、技术佳、管理佳、营销佳、效益佳)示范家庭农场评选活动,对示范家庭农场实行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进一步促进家庭农场健康可持续发展。目前,第一批“六佳”示范家庭农场已在评选中。 
  据了解,当前全市注册登记家庭农场共有80家,总面积达1.38万亩。今年计划再发展50家,目前已有77家申报。
  家庭农场受青睐
  随着政府政策的大力扶持,我市越来越多的人创办起自己的家庭农场,从水产养殖、蔬菜种植、畜禽养殖到有机稻米种植等,涉及农业的方方面面。家庭农场越来越受到邮城人的青睐,并在不断拓宽着人们的致富渠道。
  作为我市首个家庭农场,康之源家庭农场于2013年3月26日正式挂牌,成为我市发展家庭农场的“探路者”。“以前在农村几乎每家都有一片地,收成好的时候,每年也能盈利几万元。但由于是传统种植,不仅农产品种类单一,而且缺少市场意识和经营管理思维,不利于长足发展。”康之源家庭农场负责人薛重举告诉记者,后来在报纸上看到了关于家庭农场的相关报道,决定自己也要办一个家庭农场,申办工商营业执照,取得大众的信任,扩大营销渠道,由原始的自给自足向服务市场转变。
  “去年是做家庭农场的第一年,年收入达十几万元,较以往翻两番。”薛重举笑着说,经过去年一年的探索学习,今年,他将继续扩大发展,在原有250亩地的基础上,扩展鱼塘30亩。此外,推进实施“515”计划,即每年养50头种猪、销售1000头生猪、为50家农户提供沼气。
  家庭农场化解了传统农户散养式、低技术、低效益、抗风险能力弱等弱点,而“家庭农场+公司”的新探索,则使生产过程更加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我市首家家庭农场有限公司负责人潘钻友告诉记者,去年4月,省委书记罗志军来金港村驻点调研,了解到他想成立家庭农场的愿望后,鼓励他把家庭农场办好育壮,并与他就种植规模、种田技术、机械化作业等进行探讨。在市工商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现场服务下,潘钻友如愿领取了钻友家庭农场有限公司的营业执照。目前,钻友家庭农场有限公司流转土地面积为152亩,主要从事粮食、蔬菜种植和水产养殖,拥有上海50拖拉机以及开沟机、插秧机等大型农机具8台套。“去年纯利润为10.5万元,比以往提高了30%。”潘钻友说,未来他将在原有基础上一步步壮大自己的公司,丰富公司产品,使“钻友”这个品牌“走出去”。
  曾经农村居民想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纷纷奔向城市打工。如今随着家庭农场渐入人心,让众人不仅看到了前景还看到了“钱景”,一些高学历的大学生也将目光投向了这块宝地,纷纷返乡创办起家庭农场。
  “如今就业竞争压力大,要想找到一份理想且又能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并不容易,创业则成为我们大学生的另一种出路。”我市第一家由大学生创办的家庭农场——福瑞水产养殖家庭农场的负责人高寅表示,之所以创办家庭农场,不仅是看到了家庭农场的发展前景,而且能发挥自己所长。与此同时,政府扶持力度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创业的风险。“农场去年利润为40万元左右,今年我们将全部采用生物肥养殖,杜绝使用化学肥料,逐步向‘绿色水产’的目标迈进。”高寅说。
  发展瓶颈待破解
  家庭农场是促进家庭经营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的有效形式,是促进农业转型、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吸引农村年轻人农内就业的有效路径。然而,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的发展还面临着不少需要破解的难题。
  “从一方面看,家庭农场大规模种植提高了农业产出效率,缓解了如今存在的土地弃耕问题,转出户在转出土地的同时也转让了风险,获得租金的同时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可以获得更多非农收入。而从另一方面来说,家庭农场这种从“分”到“合”的经营模式,涉及到转出户、承包人、政府等方方面面,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市农工办经管科科长张剑表示,目前制约我市家庭农场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土地流转难度大、从业技能普遍不高、资金周转较慢、基础设施不配套、各种风险难以回避等。
  相关专业人士建议,要加强引导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范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合理确定土地流转价格;加大对党员家庭农场主的培育,在党员聚集处建立家庭农场联合支部,让党的政策阳光充分洒向农村最活跃的地方;加大水利设施配套,确保家庭农场所经营土地灌得上、排得出、降得下,为家庭农场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在继续发展机耕、机插、机收的同时,重点发展水稻的育秧服务、病虫害统一防治服务、仓储烘干服务等;开展农业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重点培训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经营管理人员,鼓励和支持大学生特别是农业院校的大学生到农村、回家乡创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政府也应加大扶持力度,通过补贴、配套等途径稳定农产品生产,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