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的金光大道就在面前,就看敢不敢走!

 陆苏拉德图书馆 2015-06-17


办任何事情,要想获得成效,首先要做的工作是确立目标,明确方向,以免事倍功半或走到相反的路上而不自知。

教育是个古老的课题,有大量实践,世界各地的做法也大不相同,所谓确立目标,明确方向,就不能忽略前人的工作。事实上,教育已经成了社会习俗,和其他社会习俗一样,我们必须正视它,尊重它,不能随意改革,更不能简单废除,另搞一套,这样做注定要失败。

对教育,我们现在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对现有诸多教育模式做出评价,舍弃落后的和低效的模式,选择其中最好的模式,作为努力的目标和方向。

若把教育比作摆渡——从蒙昧的此岸达到睿智的彼岸——的话,那么在教育的航道上,前人已经制造了众多漂亮的“轮船”,选择其中最优者就可以了,不必摸着石头过河。另外一件需要做的事是联系自身实际,将自己摆放进去,不要对美好事物只顾欣赏、赞叹,自己却没有行动。

现有可参考的模式——教育之路,“豪华轮”——主要有以下几种。

 

1,柏拉图之路:素质教育。

他的观点很明确:要求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以音乐陶冶心灵,以体操锻炼身体,从学习最高知识开始。他说,“音乐教育除了非常注重道德和社会目的以外,必须把美的东西作为自己的目的来研究,把人教育成美和善的。”

我把它称作艺术教育,也是名副其实的素质教育。

房龙指出,希腊的教育十分原始,简陋,但成就巨大。

 

希腊的大多数人是文盲,他们的诗歌、历史、哲学,大多是口耳相传,但奇怪的是他们比我们这些淹没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的现代人,更有文学修养。(《艺术的故事》,中国妇女出版社,2004年p34

 

对此话,我要说,希腊人何止“更有文学修养”,还更有艺术修养、更有哲学修养和更有道德修养呢!他们的事例表明,世界上最有智慧且最富有创造力的民族读书并不多,智慧不是靠多读书获得的,确定几部经典,反复诵读就够了。与之相反的方式是像房龙所说的,“淹没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越读越蠢。至于希腊人的成就,在前已经引用过,就是《漫话圣经》中那段话,在此不再重复。

类似的还有犹太人的教育。他们长期在世界各地流动,备受歧视与欺压,受的教育五花八门,极不规范和完备,所学课程往往还违反他们的宗教信仰和心愿,很多人根本进不了当地学校或拒绝接受正规教育,主要依赖家教和社区教育,却因此而成为高才辈出,大师成群,在创造上仅次于希腊人的智慧民族。

 

2,孔子与王阳明之路:学做人。

若略去目的和内容,仅从形式和方法上看,称孔子为伟大的教育家是合适的。

他给数千学生施教,遵循有教无类,言传身教,因材施教,不迷信鬼神,不死扣教条,倡导学者为己,在生活中学习,等等,在今天看来都属优秀的教学原则和方法。

今天的教师教学总的特点是加压。让我们看到这么幅情景:学校将青草(文凭和知识)摆放在崎岖高处,学生就像羊群,教师就像手握皮鞭的牧人,迫使羊群向高处(高年级、高学历)走,苦不堪言。

孔子却给我们展示另一番情景,不管是谁,只要给教师献上“束修”(十条干肉)就可进学堂。日常的学习是听老师讲经,课下加以“时习之”,有什么问题尽管提出,老师会针对每个人的实际情况一一给予解答。共同的问题则开个“研讨会”,如谈各人的志向之类,老师也提出自己的想法,供参考。没有考试,不留“家庭作业”,不提供标准答案,只要求在社会实践中过关:独立地或跟随老师在持家、干政等活动中应付自如即可。

孔子尤其注意保存学生的本性,如子路勇武、子贡爱财也善于理财,就让他们发挥各自的特长,不以伦理道德去约束他们。公冶长代朋友受过而去坐牢,孔子并不责怪他,反而将女儿嫁给他。宰我白天睡大觉,孔子只是在旁嘀咕几声,并没有干扰他的好梦。后来的事实表明,宰我学有所成,进入72士之列,并非“粪土”和“朽木”。

尤其让今天的教育界感到羞愧的是,孔子主张乐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而且身体力行,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教学一大特点,就是“弦歌一堂”。(李零)他自己就经常在学生面前唱歌奏乐,在危难之时仍然说唱如常,自得其乐。当代教育却把学习变成苦役。

在孔子之后,王阳明无疑是杰出的一位。他办过书院,对教育很有一套,在此很难全面介绍,针对今天的现实,仅以下一段话就足以令我们反省。在“教约”中,他写道:

 

凡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量其资禀,能二百字者止授以一百字,常使精神力量有余,则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

 

在这里我们看到,学习要取得成效,一是内容要少而精。切莫追求数量,压垮精神,而要“常使精神有余”。二是要乐学。让学习成为精神享受,而不是“厌苦之患”。三是启发教学。让学生“自得之”而不是灌输得之。四是以美为目的。短短几十个字的一段话就把古学之优势和当代教育的主要缺陷大致罗列出来了。

我们还可以按照本书将精神理解为灵魂的思维状态。相应地,“常使精神有余”的意思就是让学生有充裕的思维时间,教学少而精的目的就是要腾出思的时间。道理简单明确,就四个字:行成于思(韩愈),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是思而不是学。教师不要代学生思,不要以沉重的学业压制学生,引导学生边学边思,以思为重,这无疑是更富成效的教学法。

 

3,南怀瑾之路:人师教育。

 

年近九旬的南怀瑾在2007年给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举办题为“国学与中国文化”的讲座中谈及教育,语惊四座,发人深思。

首先是教育目的。他认为当代教育目标低下,成了谋生手段,实际上没有目标,因为谋生是人和动物的本能,学不学都要谋生。

 

中国原来的知识分子读书的目标,是求学问,包括作人做事、身心修养等等一切的学问,凭兴趣来的,玩味一辈子,人格平等独立的,同谋生是两件事。不像现在人读书,都是为了谋生。所以我提起你们诸位年轻同学们注意几个问题:第一个,父母出问题,所有的父母培养子女,是把自己做不到的希望压在孩子身上,自己没有发财,希望自己儿女出来发财;自己没有做官的,希望儿女出来做官;自己理想不到的,希望儿女将来给我做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严重的错误!第二个,升学主义,不是求学问。第三个,读书的目标是升官发财,至少是赚大钱。这是个什么教育?我搞不清楚。自己的社会、家庭、国家,教育没有个方向,没有个目标。

 

其次是教学内容,现在的安排也是错的。“今天这个教育在树这个金字塔,都向上面爬。而教的是知识,不是教的学问啊!人格没有养成,做人做事都不对,对社会国家有什么真正益处呢?”

第三是教师不符合要求:经师与人师之别。“什么是经师呢?教知识,四书五经,数理化,国文,教这个知识容易。人师呢,他的人格,他的一切,在导师制的书院可以做一位人师,人格的表率,像孔子、孟子一样,不容易!所以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第四是施教权,他倡导民-主制,形式多样,不要政府包办。这点在前面文章(“放弃教育权”)已有论述。

在他看来,古代书院、书塾教育比现在的大课堂教学更有成效。主要在于前者教育目的,境界,形式等方面胜于后者,又是人师而不是经师执教。

 

4,爱因斯坦:大师之路。

 

爱因斯坦是世界公认的大师,他的成就不仅表现在科学上,在教育观上也是不同凡响。他的教育观之所以引人注目,就在于所论就是他的实践,而且具有普适性——谁只要认真按他所指出那样做去,就同样有希望成为大师。

他的教育言论颇多,网络上都能找到。以下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却也是违反常规的,受到广泛关注,却少有人能够付诸实践,我加了一些评论在括号中。

 

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启发而来的,没有早期音乐教育,干什么事我都会一事无成。(音乐教育最早最彻底的倡导者是柏拉图。)

唯一真正有价值的是直觉。(对重大发明创造尤其重要。)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却包含了整个宇宙,刺激进步,促成进化。(知识是外在的,直觉和想象力是自身的资源。)

没有想像力的灵魂,就像没有望远镜的天文台。

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将一切书本的,他人的意见放在第二位。)

使青年人发展批判的独立思考,对于有价值的教育也是生命攸关的,由于太多和太杂的学科(学分制)造成青年人的过重负担,大大危害了这种独立思考的发展。负担过重必然导致肤浅。(这是应试教育培育不出创造性人才的原因。)

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抛掉,就是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诱离要点的一切。(在一部厚书中,让你深受教益的可能仅是一二句话,努力把它找出来。)

我从来不记在辞典上已经印有的东西。我的记忆力是运用来记忆书本上还没有的东西。(应试教育就是要你死记硬背这些东西。)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行成于思。不爱思考,不善于思考,知识再多也枉然。)

别担心你的数学,我跟你保证,我在数学上的困难比你还多。(一般人不必花费过多的时间学数学。)

不要试图去做一个成功的人,要努力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人最大的价值来自创造活动,而不是服务活动。)

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才也是德,美德。)

光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当代教育的通病:将本来和谐发展的人改造成为有用的机器。)

人们所努力追求的庸俗的目标——财产、虚荣、奢侈的生活——我总觉得都是可鄙的。(这是统治者和教育家不能一味讨好群众的理由。)

 我绝对相信,在这个世界上,财富绝不能使人类进步。(因而“致富”不能作为教育目的——用得上老子这句话: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唯一妨碍我学习的就是我的教育。(对未来的大师来说,不必太过注重课堂学习,不必费心获取高分。把学校看作是优良的学习环境好了,向自己确定的目标努力。) 



5,北美“豪华轮”:美国人的音体美教育。 



    经过初步考察,一位华人对美国小学的印象是:当我把9岁的儿子带到美国,送他进那所离公寓不远的美国小学的时候,我就像是把自己最心爱的东西交给了一个我并不信任的人去保管,终日忧心忡忡。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学校啊!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放声大笑,每天最少让学生玩两个小时,下午不到3点就放学回家,最让我开眼的是根本没有教科书。

    可是很快,她就改变了看法。因为她的儿子上学不久,立刻喜欢上学校的一切,包括教师、同学和各种活动,进步神速。这当中的秘密我把它归结为以下几点。

    1,以德为重的启蒙教育——《圣经》教育。尽管人们对宗教争论不已,但普遍都不放弃以《圣经》教育儿童,这种教育的最大作用就是让人自幼获得虔诚的美德。儿童在入学前就养成相互关爱和友好互助的品性,让来自五湖四海互不相识的人消除陌生感、距离感,立即结成友爱的团体。尽管不时发生校园枪击和抢劫、诈骗等恶性事件,总体上看,美国还是个和谐又充满活力的社会,友好诚信是主流,与人交往不必担心受骗和受歧视。

    前面提到,虔诚的美德必须通过印随教育自小养成,它是人走向辉煌目标不可缺少的素质。

    2,突出身心健康的教育目标。美国政府没有制定统一的教育目标,一般遵循视导和课程研究协会所提出的现代小学的六项任务。内容为:一、增进儿童的身体健康与发展儿童的强健体格;二、增进儿童的心理健康与发展儿童的健全人格;三、发展儿童对社会和科学的认识;四、发展儿童有效参与民主社会的技能;五、发展儿童符合民主生活的价值观;六、发展儿童的创造性活动。

    3,教育权在民。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学目的和教学方式等,由教师委员会和家长委员会决定,政府教育部门不干预,校长负责执行教师和家长的决定、筹集经费和统筹安排等事项。

    4,课程设置注重通识和实用。美国小学共设有八大课程,分别是语言、数学、科学、社会研究、健康卫生、艺术、音乐和体育,以音体美为重点,其他课程要求很低。对音乐教育尤其重视,到了小学三年级,每个学生都要选学一种乐器,还要参加学校的乐队,经常登台演出。

    5,学生学业轻松。没有教科书,不必死记硬背教材;没有或只有少量家庭作业;注重平时表现,没有统一考试。 

老庄的无为主义在这里显现其特殊功效。教育越是不规范,不把读书和学知识放心上,甚至对待学习形同儿戏的民族,精神文明建设成就越大。相反,学校林立,教育规范,儿童大量读书和做作业,成套灌输知识并严格考核制度的民族,精神文明建设成就恰恰难上档次。原因也如老庄所言,前者是顺其自然保存天性的做法,后者则是泯灭天性刻意人为的做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