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修心治身的法则是以无欲的心态而达到内在的清净效果。内在的清净能观到事物运动规律的里表,是人的内在潜能意识活动的灵感现象。妙是用语言无法形容清楚的内心感受。妙,是透过事情的表里而悟出的事物规律。若要了解事物的内在和外在,常守住清净和无欲的心念是重要的条件。 2、无欲、有欲同时出自于道。两者虽然同出于道门,而结果是相反的。清净无欲获取的是道中的妙。心随欲动获取的是形形色色的表面而留下的内心追恋,有欲者对欲感兴趣,积累的结果是心中欲垢。无欲和有欲的心境发展都很微妙,各获其果,各有所得。 3、清净能看到事物的起因,躁动能看到事物的表面;清净能反朴,躁动是欲的积累所形成的不安宁。欲则是来自于事物的繁多而留下的追忆。追忆的内容越多,产生的心念也会越多。内心残留的污垢会使人的心灵在妄、幻中游觅。无欲与有欲同出心念一门,妙不可言。无欲有无欲的收获,有欲有有欲的收获。无欲者喜欢清净,有欲者喜欢繁华。无欲者观到是事物之本质,有欲者观到的是事物之外表。真是各有所得!从有欲到无欲返回的过程,称之谓“悟道”。从有欲中观其表,又从无欲观其里,这不就是“玄”吗?知道了其里,又掌握了其表,这就是“玄”之又“玄”了。“玄”是指事物的规律性,从形式上无法掌握,是心灵上的意会过程。玄是不能用肉眼看得见的物质运动规律。玄之又玄,是通过事物再去了解事物。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是怎么产生和发展的,也就是看得见形的如何产生的呢?清净能帮助人了解和认识那看不见的实质,使心灵正确地去对待看得见事物的发展。“玄”协调着事物发展的因果性。 4、圣人是通过清净悟道而明白了道中之理的有知识的人。圣人正因为明白了天地万物中的阴阳自然之理,懂得了以上的自然现象以及自然规律。因此,能以自然的心态去对待事物的发展。处无为之事,是不用主观意识的心去处理事情,而是以自然的心态去处理事情,以自然的态度去看待世上的一切事物。圣人正因为明白了万事万物的发展规律,不加言语去干涉事物的发展,以自然之心去对待事物的自行发展。不言之教,是以自身的行为去影响众人,而不是以言语去说教众人。不言,符合天道的规则。圣人教人是以天道为楷模,一切让它顺其自然的发展。以身、行、德的不言之教去影响众人的意识。圣人明白了其中的奥妙,以天道为榜样,用无言的行动点化众人,使众人能向善而去恶,能自然地生存。 5、道对于万物的奉献不去求得回报。同时,在万物的发展过程中不去横加干涉。圣人以德来要求自己的行为,即使向众人做了奉献,不夸赞自己的功德;不以当时的成绩而自满,是以继续向上努力的心态来要求自己。 6、世人都以“功成身退而弗居”作为终点。功成名就而退隐舞台了,“弗居”在安静合适的地方度过余生。 7、功成名就后的优厚条件,虽然等待着自己,但视它为陷阱的条件。不可以轻易的掉了进去。荣华富贵对于圣人来说是阻挠清净心发展的相克条件。“是以不去”,即是事业上有了很大的成就,心不去荣华之中。即使有了荣华而弗居,心还在道的事业中,并没有停在“居”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