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人言,吃亏,眼前,眼后

 谢楚军 2015-06-17

不是哲学话题,而是教育话题,具体地说是有关幼儿教育的话题。

且说侄儿今年五岁,小名顺顺,幼儿园大班即将毕业,下半年进入小学一年级,平时在家基本上由爷爷奶奶照看着。我有时候回老家,注意到老人家照看顺顺时,总是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似乎顺顺只有规规矩矩坐着不动才行。然而小孩好动,不可能规规矩矩安静坐着,如今用棍棒教育小孩的方式越来越不合乎时代,尤其是隔代带小孩,几乎不可能用棍棒,最多就是口头吓唬几句,所以,老人家在照看过程中就一直在顺顺身边吆喝着。在老人家眼里,似乎顺顺的一切行为都不合乎规范。

春节期间,兄弟们都回到家,老人家可以暂时休息,因为顺顺有父母照看。年青人照看小孩可能没有老人家仔细,只要小孩不要去危险环境,一般是不管的。有一次我去邻居家聊天,坐在邻居家门口看见顺顺一个人在沙堆里不知道刨什么,我叫了一句顺顺,算是打了招呼,没有干涉他。顺顺也只应了我一声,继续刨他的。我和邻居一边聊天,一边偷偷注意顺顺,不禁想起牛顿的一句话:“……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孩子,偶尔拾到一个美丽的贝壳,然而真理的大海……”

一会儿顺顺的爸爸也过来聊天,看到顺顺,大声叱喝说:“顺顺,你看,早晨刚换的干净衣服,不到两个小时,就弄得满身灰土,你还讲卫生不?赶快回去,找奶奶把手洗干净,把身上的灰土擦干净!”

我接着说:“人家是小孩子,他想怎么玩就让他怎么玩,你们大人管那么多干什么?”

我弟弟,也就是顺顺的爸爸,反驳说:“都像你这样教育小孩,那小孩不无法无天了?”

我说:“人家在沙堆里玩得正高兴,违法了吗?世界上很多小孩子本来不蠢,结果被教育蠢了。”

顺顺还是被爸爸牵了回去,又遭到妈妈的一顿叱喝,说把干净衣服弄脏了。奶奶边倒热水也边责备顺顺不听话,只是语气没有妈妈那么强烈。我不知道顺顺生活在“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的训导中,是否快乐。

顺顺的爸妈不在家,爷爷奶奶去割猪菜,顺顺自然由我照看。与其说是照看,不如说是欣赏,欣赏小孩子怎么玩耍。顺顺搬出童车在晒谷坪里转来转去,我把顺顺引导到一个不长的斜坡边,叫顺顺从坡上溜下去,我站在坡下看着。

斜坡平时没人走,并不平坦,溜下去有摔跤的可能,但是是土坡,没有石头,即使摔跤了也不会受伤。顺顺第一次摔跤了,人仰车翻,我并没有去扶,他也没有叫我去扶,而是自己笑眯眯地爬起来,搬着童车走上去又来第二次。如此反复,多次被摔得哈哈大笑^_^。慢慢地,顺顺似乎把握了溜坡的要领,很多次能顺利溜到坡下。每次溜到我的脚边,顺顺总是发出爽朗的笑声,不知道是为自己的成功而笑还是怎么的,反正很快乐。我觉得整个过程不仅是一次快乐的玩耍,而且是一次成功的历练。

爷爷奶奶割猪菜回来了,看到正在溜坡的顺顺,不顾顺顺正在兴头上,立即制止,把顺顺连人带车,一起抱进屋里。我不好和老人家争辩什么幼儿教育问题,就回屋里看书。

老人家和顺顺在偏屋里不知道咿呀咿呀一些什么,估计是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之类。我边看书边想,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或许是对的,然而眼后呢,有人想过么?如果依老人家的标准,把小孩教育得像温顺的绵羊,眼前虽然平平安安,但眼后小孩长大了,如何面对生活的挑战和生活的风险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