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醫推拿名家吳文豹教授:“推拿療法”的探秘..(全視頻播放及文字記錄。)

 成为亨特 2015-06-18
全新剪輯吳文豹教授:“推拿療法”的探秘 - 在线视频播放已經有得睇啦!..by - 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yeah!!!http://www./movie_content_1474.html

 

吳文豹推拿教育研究學院推拿養生保健美容學
~傳授具有幾千年中醫歷史養生美容秘技,新班現開始接受報名。
上課時間:2011年12月3日開始,逢星期三、六,晚上7至9時
(每堂2小時,共10堂)。
內容:介紹經絡奇穴,講授中醫養生美容原理。
查詢:tuina_hk@yahoo.com.hk,相關網址:
http://www./?page_id=101[太開心]


 

講座內容提要:-

從歷史上講,可以用三句話概括推拿:第一,歷史悠久;第二,源遠流長;第三,內涵豐富。

推拿跟按摩不同,推拿是推法跟拿法組成一個名詞。推拿主要是中醫的推拿,在中醫理論的框架下面用醫生的雙手來治療疾病。按摩是推拿以外的東西,推拿只有中國人才有,而按摩在全世界各個國家都有。

推拿是本能的,推拿是最早的中醫療法。

推拿在中醫歷史上的地位:第一,起源最早;第二,運用最廣。

推拿在古代叫按摩,明代後才改稱推拿,明朝時期推拿水準非常高,當時為什麼下令取消“按摩科”?“手法意外”。但在習慣上,中國北方地區至今仍然稱按摩,而南方地區已經改稱推拿。

推拿靠手法治病,必須經過規範、正規的訓練,不是有力的人就能做推拿。

學無止境,學習推拿,要靠長期慢慢地領悟。一旦臨症,機觸於外,巧生於內。


開場白

主持人:推拿可以說是中醫的傳統技法之一,有著4000多年的文字記載歷史,同時是我們現代中國人養生保健和治病重要的醫療手段之一。推拿到底有怎樣的神奇功效,今天請到的是吳文豹先生,他來聊一聊推拿療法的技法。

吳文豹:我從事推拿專業差不多已經50年。從事這個專業,我在大醫院做過,在西醫院做過,也做過中醫的骨傷科。各方面做下來,感覺推拿裡面有好多的東西是西醫不能解決的,丟了很可惜。

主持人:“推拿”這兩個字大家其實不陌生,在深圳比如說休閒場所都能看到這兩個字。我代大家問一個問題,在休閒場所,你們看到推拿,也會看到按摩,它們的價錢是不是一樣的?哪個貴一點?是推拿。不是貴一點,推拿貴一倍,按摩便宜。我想知道推拿跟按摩之間有什麼不同,為什麼推拿會這麼貴呢?

吳文豹:推拿跟按摩只是兩個名稱的問題,大家看按摩是兩個手指疊加在一起,一個“按”、一個“摩”,推拿是推法跟拿法組成一個名詞。這兩個名詞代表不同性質的手法。推拿主要是中醫的推拿,在中醫理論的框架下面用我們的雙手來治療疾病,這個概念要清楚。比如說針灸醫生用針,外科醫生用手術刀,推拿靠我們的兩手,靠我們的手法,這是最大的區別。中醫裡面有兩大內容,一個是治病,一個是保健。養生、保健、長壽,從古代開始推拿方法就很常用。

主持人:推拿除了保健,還可以治病,而按摩主要是起保健作用。

吳文豹:按摩是推拿以外的東西,有人的地方都有手技療法,他們有他們的特點,我們有我們的特色。

主持人:推拿只有中國人才有,而按摩在全世界各個國家都有。

吳文豹:我1961年到上海中醫藥大學學習,那時候叫上海中醫學院。推拿專業當時只有上海有。我畢業之後,在上海第一人民醫院工作,在骨傷科。

今天的題目是“推拿療法”,推拿是一個療法,跟針灸一樣,針灸為什麼成為療法?因為可以治療內科病、婦科病、腸胃病、頭痛,什麼病都可以用針灸,推拿也是一樣。現在社會上有一個趨勢,推拿有一個骨傷科推拿,效果很好。但是現在越來越少人知道推拿還可以治療內科疾病、婦科疾病、小兒科疾病。

主持人:下面歡迎您跟大家來講講什麼是推拿。

推拿是最早的中醫療法

大家對推拿很熟悉,但是對它瞭解的深度,同志們未必知道。

推拿療法,在我們中國並不陌生,“推拿”兩個字太熟悉了,尤其在深圳,我在香港20年,港深兩地來來去去,看到深圳的推拿按摩蓬勃地發展。大家能看到的有的實際上不是“推拿”,但是冠用“推拿”這個詞。從歷史上講,我用三句話概括一下:第一,歷史悠久;第二,源遠流長;第三,內涵豐富。大家注意我講的是“內涵豐富”,不是“內容豐富”,內容是外表,內涵是裡面的東西。

推拿療法為什麼說歷史悠久、源遠流長?這個療法跟其他的療法不同。其他的療法給人治病,醫生要先找一個工具。針灸療法,還要找個石頭變針,用石頭刺激穴位,後來變成針灸。內科,要喝湯,要采藥。中醫推拿起源于人的本能。我們到現在為止都有這個例子,無論大人、小孩,不小心撞傷了,“這裡很痛”,本能的反映是用手去摸一下,“很痛啊”。大家不要小看這個動作,這是“推拿”的起源,這是本能。所以大家看到其實這個療法是最早的本能療法,從我個人來講,早於一切的療法,我們針灸還要找塊石頭,刺激穴位,不痛了就覺得有用。中藥,還要采藥,神農嘗百草。“推拿”是本能的,我們中醫療法最早的是“推拿”。

中國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在甲骨文中大家可以找到推拿手法。怎麼找呢?漢字的造字有六種方法: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通過這些途徑祖宗造就了漢字。文字中間用得最多的是象形文字。象形文字本身從圖像開始。因為中國文字是圖案,所以我們產生了書法藝術,這是中國文字的特色。

古代的巫師跟神、天溝通之後,把這個過程記錄下來,當時沒紙,就記錄在獸的骨頭上、龜殼上。目前發現的甲骨文上面的字都是卜辭。古代人比較迷信,科學不發達,天上打雷、下雨、火災,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就求神,認為自己是神締造出來的,求神保佑自己,把這個過程記錄下來,最早的“推拿”就從這裡開始了。讀“fu”的甲骨文是最早、反復出現最多的文字。把它橫著看,象形字的特點出來了,就是一個人躺者,一個人用手幫他做按摩。所以“拊揗也,揗,摩也”。“拊”,古同“撫”,“安撫”,“撫慰”。“拊揗”,代表一個動作。

在殷、商、夏、西周時期,原始巫吏盛行,“吏”是什麼意思?是做官的。古代的巫吏,他們非常有權力,跟族長、皇帝討論國家大事,他們是參與者,如果打仗,他說今天不能打,皇帝就不打了。說明他們的權力很大。巫吏表示他是能人,可以跟神溝通,神委託他出來做事的,他學了好多過人的技能,推拿、按摩,給人治病,代表神來幫人看病。所以古代有個說法,醫巫不分家。

打開看《新華字典》中“醫生”的“醫”字,有兩種寫法,一種是繁體字“醫”。一種是簡體字“醫”,兩種寫法,都讀“yi”,說明“醫”與“巫”之關係,“醫”跟“巫”一起出來的,而且是一家,“醫”、“巫”同源。

漢字是形象文字,也是視覺文字。國外有好多文字是聽覺文字,比如說英文講究發音,中國的文字以視覺為主,靠看。視覺文字比聽覺文字更具有穩定性,能夠幫助中國文化流傳下來。大家知道英國人,為什麼其他的文字不比喻?就比喻為英文?因為大家對英文比較熟悉。現在英國人已經不認識600年以前的英文,如果誰認識 600年以前的英文,就可以稱他為專家。中文就不同,一般高中以上文化水準,我們就能閱讀2000多年前諸子百家的著作,理解不理解是另外一回事,至少知道這個字。所以中國文字對繼承歷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非常感謝我們的老祖宗,如果中國文字是聽覺文字的話,我們有好多的東西不知道,傳承不下來。所以中國的文字有集裝資訊、言簡意賅的特點,具有集約性、既有音形等特點。它既有音、形、意的集約,還有抽象、具象的集約。

中國文字的變化,本來是圖案,有藝術,所以有篆書、隸書、草書、行書和楷書。我上一次來圖書館看書法展,特別漂亮,感覺是一種享受。中國文字對中國文化的流傳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扁鵲和華佗的故事

接下來講推拿醫學在中國醫學史上的地位。推拿是中醫療法中最早的療法,推拿在中國中醫歷史上的地位是什麼?我用兩句話總結一下:第一,起源最早;第二,運用最廣。起源早,剛才講過了。運用最廣,補充一下,如運用於內科、婦科、兒科、骨傷科、養生保健。內地開了很多的推拿中心,嚴格來講,起到的最大作用就是保健。這個領域裡面,它是一個療法,運用於各科。推拿手法跟骨傷科手法有相同的地方,也有區別。現在社會上有一種情況,我到港大的時候,經常接待一些人,某某骨傷科教授今天到香港講推拿療法,歡迎。其實骨傷科的手法要求、訓練的方法跟真正的推拿不一樣。

1973年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墓出土的西漢醫學史,這是中國目前現存的最早的醫書,早于《黃帝內經》。這麼早的書已經有十幾種推拿手法介紹,還有推拿手法的工具介紹。反映了戰國以前推拿就有了一定成就,這是很重要的。古代推拿在療法中間占到很大的比重,是重要療法之一。

接下來我介紹兩個名醫:扁鵲和華佗。中國歷代到現在,一些名醫都會推拿,而且做得非常好,出現了大家、專家。司馬遷的《史記》中《扁鵲蒼公列傳》談到,“臣聞之古之時,醫有俞跗,治病不以湯液醴酒”。他治療病人時不給人家吃湯藥,鑱石撟引,案扤毒熨。鑱石就是針灸,用石頭刺激穴位。撟引就是推拿講的被動動作,通過動關節幫人家做動作。“案扤”就是推拿手法的名稱,毒熨,用中藥煲成藥縛在傷處。說明推拿在當時已經非常風行了。

《周禮疏理案》中記載有扁鵲囑其弟子子游為虢太子治療屍厥症的故事,說扁鵲過虢境,看見虢太子昏厥過去了。就叫子明熬中藥,子儀把脈,子遊給他做按摩。弟子們都會按摩,大家可以想像扁鵲的推拿技藝高超。《韓詩外傳》也記載“扁鵲砭針礪石,子遊按摩。”說明扁鵲對按摩非常熟悉,非常有研究。

華佗是中國外科手術的鼻祖。華佗是麻沸散的發明者,麻沸散是華佗創制的用於外科手術的麻醉藥。《後漢書·華佗傳》載:“若疾發結於內,針藥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好多人喜歡健身保健,是他創造了“五禽戲”。但是華佗還是按摩的高手、大家。《三國志·華佗傳》中記載:“華佗將膏摩用於腹部外科手術後的康復”。其文曰:“若病在腸中,便斷腸湔洗,縫腹膏摩。”開刀之後,傷口縫起來,在病人的腹部上做按摩。膏摩,現在在醫療中心裡,配製很多的中藥塗在傷處上做按摩,這個就是膏摩。《後漢書·華佗傳》說,華佗以膏摩、放血、服藥等治療頑固頭暈。可以看出華佗是按摩高手。中國歷史上有幾部醫學大作,一個是《肘後救卒方》、《諸病源候論》、《千金藥方》、《外台秘要》,都是中國歷史上響噹噹的著作,裡面寫的文章,包括了華佗傳下來的膏摩的藥方。後世冠名華佗的醫書如《華氏中藏經》、《華陀神醫秘傳》等,都記載了華陀重視手法醫學,將按摩作為其主要臨床治療方法之一。歷史明確了華佗不但是外科專家,五禽戲的發明者,也是推拿的高手。

為什麼明代把按摩改叫推拿?

隋唐時期中國封建社會進入全盛時期,尤其是唐朝。國家一強盛,科學技術就上去了。這個時代推拿到底在醫學界的地位有多高?隋代政府設立了正規的宮廷醫學院“太醫署”,據《唐六典》記載,當時的隋代太醫署按摩科設有按摩博士120人,按摩師120人,按摩生100人。請大家注意,當時太醫署還沒有針灸科,針灸科還沒有出現,而按摩已於醫、藥、祝禁並列,大家想想當時規模巨大,足以想像當時按摩在隋宮廷和醫學界的地位明確,是主要的療法之一。

唐朝,對隋朝的按摩機構進行了改革。據《唐六典》記載,唐代按摩科設按摩博士1人、按摩師4人、他們都是教學人員。官銜在從九品下,也帶學生,按摩生15人,按摩工16人,是直接為宮廷服務的推拿臨床人員,按摩人員給皇室人員進行治療。

從唐朝開始,以後的宋元明清,中國的好多中醫著作都有推拿、按摩的內容,而且占的比例不小。大家可以看出按摩的地位。推拿療法成為中醫在教學、臨床中的重要內容和治病手段,成為中醫學裡面重要的組成部分。

從唐開始,歷經宋、元、明、清,推拿在向前發展,跌宕起伏,有高有低,最高在太醫,有時候流落民間。明代的中醫按摩,改名為“中醫推拿”,秘密是什麼?1、你查看《黃帝內經》講的推拿,叫按摩,明代以後改叫推拿;2、習慣上,中國北方地區至今稱按摩,而南方地區改稱推拿。現在國家發展了,推拿也發展了。北方大醫院裡面的推拿科,不寫“推拿科”,寫“按摩科”。南方的醫院很清楚,叫“推拿科”;3、不是中醫推拿之內的內容,統稱為按摩。所以現在區別很明確。

為什麼明代把按摩改叫推拿?中間有一個故事。明啟唐制,重設按摩為醫學,明朝時期推拿水準非常高,是十三科之一,但興旺了200年後,到明隆慶五年(1571年),明朝政府把醫學體制改革了,把十三科改成十一科,按摩科從此被政府取消,按摩就衰落了,失去了在政府醫療體系中的地位。流傳了幾千年的按摩為什麼突然沒有了呢?政府為什麼下令取消按摩科?“手法意外”。這個故事我們常常引用,到現在都有現實的意義。大家不要以為沒有學過,動手最方便,看著書就可以做了,因為拙劣的手法容易造成嚴重的醫療事故,明朝政府於是下令取消了按摩科。張介賓,明代醫學家(1563-1640年)。字會卿,號景嶽,別號通一子。淅江紹興人,跟魯迅先生是同鄉。他是中醫歷史上非常有名的大家,他對經子百家窮研博覽,通易理,對《易經》非常有研究,精通天文、兵法之學,尤精於醫術。他早年學醫,壯歲從戎,後來身處幕府,就是現在的高級參謀,遊歷北方,後回鄉專心研究醫學。景嶽精研《內經》30年,以《靈樞》啟《素問》之微。“《素問》發《靈樞》之秘”,《素問》和《靈樞》是《內經》的兩個組成部分。

張介賓於西元1624年完成《類經》三十九卷,將《黃帝內經素問》、《靈樞經》分類編次為12類,390條,條理分明。他總結前人經驗,博采眾說,編成《景嶽全書》,在歷史上很有名,凡六十四卷,綜集內、婦、兒、外等各科大成,為中醫史上醫學巨著,成為明代的醫學大家,也是中國中醫歷史上的偉大醫學家。這個明代醫學界泰斗對“手法意外”有什麼樣的看法?他提出了嚴厲的批評。“今見按摩之流,不知利害,專用剛強手法,極力困人,開人關節,走人元氣,莫此為甚,病者亦以謂法所當然,即有不堪,勉強忍受,多見強者致弱、弱者不起,非惟不能去病,而適以增害,用若此輩者,不可不知為慎。”這麼講之後,可以看出不當手法的嚴重性。對我們後世也是警鐘,不要以為推拿很容易學,辦個班,學三個月,就是大家了。不是這麼回事,這樣會害人的。可見手法很重要,否則很可能把幾千年的傳統療法給毀了。推拿手法在民間大受歡迎,怎麼辦?“按摩”兩字不用,改用“推拿”,就是俗話講的“換湯不換藥”。明代兒科醫學家萬全在他的《幼科發揮》中,最早正式提出“推拿”兩個字,從此推拿流傳下來。從按摩變成推拿,中間有這麼一個故事。我把它提出來,希望對後世學推拿的人能起到警示作用。

真正的推拿手法應該是怎麼樣的?

推拿手法是中醫推拿醫學裡面的主體、特色、本質。我前面講過針灸醫生靠針,外科醫生靠手術刀,推拿靠我們的手、手法。如果沒有手法,就不叫推拿。所以講推拿的內容,首先要講手法。手法對於一位推拿醫生來講,等同于外科醫生手中的手術刀,針灸醫生手中的銀針,內科醫生的處方。手法應該有規可尋,有法可依,它有嚴格的規定、要求,沒有經過規範、正規的訓練手法,可以講不是推拿手法。那不叫手法,叫手動。我們看“手法”,前面是“手”後面才是“法”。人們生活在社會裡面,一定會受到國家法律的約束。“手法”,就是手的動作,有規則、規定要求你一定要這麼做,不這麼做就不是手法。歷史上對手法有什麼樣的要求?《黃帝內經》怎麼講?對推拿手法使用者本著“‘得其人乃傳、非其人勿言’的要求,傳手法者,各得其人,任之其能”。不經過正規訓練,不會手法,不能傳給你,你要學一些手法,必須掌握手法的技能,大家一定要明確。

《黃帝內經》中的《靈樞·官能》有什麼作用?不但介紹了推拿應該具有什麼技能,還談到針灸、內科應該具有什麼技能。今天主要講推拿,其他不講。手法者具備的“任之其能”的條件是什麼?《靈樞·官能》篇中說手法者“爪苦手毒,為事善傷者,可時按積抑痺。”可以治療骨傷疾病,可以治療風濕類的病。“爪苦手毒”是什麼意思?《黃帝內經》有要求,推拿醫生在進行手法時所具備的基本條件有兩種解釋:一指手狠,包括力量和耐力;二手心熱,即手法所體現出的功力,不是你想要就有的,要進行特殊的訓練。

明代方以智的《通雅》是一部談訓詁、講音韻、說文字和雜考事物名稱的學術著作,它的學術價值得到眾多研究學者的肯定。方以智在《通雅》中說,手毒(手心熱者),要通過訓練才有。何子元日:蓋人手心有火,故能運脾助暖,如果腸胃有寒氣,放到上面,熱了就可以了。

《醫宗金鑒》是清乾隆四年由太醫吳謙負責編修的一部醫學教科書。《醫宗金鑒》這個名字也是由乾隆皇帝欽定的,當時召集了全國有名的醫生寫的。裡面的說法怎麼講?“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稱為手法也。”就是推拿時要使患者不知其苦。我們看現在某些推拿,推得病人哇哇叫,還告訴別人說推拿肯定痛,有痛要忍住,他們拼命用力。推拿治療,手法最重要。

還有講“傷有輕重,而手法各有其所,其痊可之遲速,及遺留殘疾與否,皆關乎手法之所施得宜,或失其宜或未盡其法也。”你給人家看病,是早點好還是晚點好,關乎手法。可見手法的重要性。

手法的要求,一旦臨床,就是開始看病了。“機觸於外,巧生於內”,就是心裡有數,一上去就知道怎麼做,這個病應該怎麼按。清代吳尚先的《理論駢文》中說: “手勢不可過重,令患者難受。”清代胡廷光編《傷科匯纂·上髎歌訣》中說:“上髎不與接骨同,全憑手法與身功,法使驟然人不覺,患如知也骨已攏。”醫生按按病人,病人馬上就覺得好了,對手法的要求就這麼高。

現在全國很多著名醫院設有推拿科,要求推拿手法均勻、持久、有力(勁)、柔和、深透。剛中有柔、柔中有剛、剛柔相濟。輕而不浮、重而不滯。指實掌虛、蓄力於掌、發力於指。“意到氣到”、“意氣相隨”、“以意領氣”。大家聽到這裡,有什麼感覺?跟中國練武很接近啊,甚至是相同的,這就是中國文化。

學好推拿,先要學好手法

要學習中醫推拿,首先要學好手法。要學好手法,精於手法,不但要掌握手法動作要領,而且要掌握手法的內涵。現在這方面的人才比較少,包括各個醫科大學。推拿一定要有內涵,你外表動作再漂亮沒用。

學習推拿手法有二大要點:1、掌握各種手法外在的規範化動作。2、更重要的是掌握各種手法內在的勁力功法要素。這是最重要的。你再聰明,天才也好,必定要經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米袋上的訓練,在米袋上訓練手法已經很幸福了。我學推拿的時候,60年代,因為自然災害,米袋用不起,就在沙袋上練;第二個階段是人體上的訓練;第三個階段是常見病治療操作訓練。一定要經過這三個階段的訓練,不然天才都不行。米袋上的訓練,主要訓練手法動作的規範、正確。人體上的訓練主要訓練手法如何適應人體各部位。頭頸有頭頸的做法,頭有頭的做法,因為每部分的肌肉走向、肌肉的厚、薄、緊、松都不一樣,所以一定要適應人體各個部位。常見病治療操作訓練,主要訓練各種病症治療的基本手法,操作步驟與常規。

規範化的動作是怎樣的?我把動作表現一下。這是一指禪推法,經過訓練、規範化的動作是這樣的。還有一種滾法,滾法也是滾法推拿的主治手法。滾法的操作是依靠腕關節的伸屈動作來促使手掌背部在人體體表進行來回“滾動” 的。為什麼介紹這兩種,這是推拿流派的代表手法,也是常見手法。腕關節的旋轉加屈伸,組合形成滾法,來回要均勻。這都是我們臨床中間常用的手法。

手法強調什麼?內外兼修。現在我們社會上學的推拿手法,大家碰到一個問題,老師講可以了,其實最重要的東西沒有教啊。用《易經》的兩句話來說一下:“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道,中國人很常用,回家,家人跟小孩講,晚上八點回來。小孩說知道了。這是比喻一下。什麼是“形而上”?就是“道”,形態以外、以上的東西就是“形而上”,你看得到形態。比如說我做這個手法,我的勁怎麼用?大家不知道,勁用的方法就是“形而上”。但是剛才兩位同學表演的法,這是“形而下”,看得到。比如說這瓶水,“形而下”,大家可以看得到。

告訴我們學東西不光是“形而下”,“形而下”的東西通俗的說法就是低級的東西,你學到“形而上”的地步就說明你懂得了內在的東西。我們學推拿也是這樣的。我們學習推拿手法從“形而下”的外在動作開始修煉,逐漸進入“形而上” 的內在功力的修煉。而這個部分,包括大學,現在講得越來越少,有的地方還不講,這是不對的,這是直覺體悟的方法,就是感覺。剛才我講我的用力、動作大家看到了,但是用了多少力?幾斤、幾兩講不出來,要靠體會。我做給你看,放在你的身上有什麼樣的感覺,你把它記錄下來,反復的體會,慢慢變成你自己的東西。 “我會了,我推拿學好了”,不是這樣的。具有中國特色用勁的推拿手法,用勁的方法、裡面的要求是中國人的特色,外國人沒有的。中國人的用勁強調以心為統、以意領氣、以氣催力,氣到力到。剛中有柔、柔中有剛、剛柔相濟,強調手法勁力“深透”入肌膚。不到肌膚裡面怎麼治病?針灸有針進去,外科開刀打開了,中藥吃下去了,我們就靠手,你手法不能深透,就等於沒做。還要有心去學習。鼓勵小孩讀書,我們常常說:“你用心好好讀書啊”,這是用心,中國人的心的概念跟外國人的概念不一樣。外國人看心臟,很清楚,動脈、靜脈等。這是中醫的特點,不然學不好中醫。很多人用西醫的思維來學中醫,學不好。

推拿手法與中華武學的異同

介紹兩個同推拿有關的例子,跟中國武術相近。推拿流派種類太多,我講兩個有代表性的流派。第一,一指禪推拿流派手法的創始人叫李鍳成,宮廷名醫,河南人。他精通少林武術,非常厲害。清代咸豐年間,他在揚州一帶行醫,是江南地區一指禪學派的開山鼻祖;第二。李鍳成的徒弟丁鳳山,江蘇人,系清咸豐年間的武秀才,他是練內功的人,他學一指禪之後,長期在滬、杭間行醫,並廣收門徒,使一指禪推拿得以流傳,以指代針行醫,遍治內外科疾病,成為江浙兩省一指禪學派的創始人。為什麼舉一指禪?現在大學裡面,正統的教學一指禪,以它為主。

內功推拿的師承脈絡,可追溯到清末山東的李樹嘉,本身從武術中間來的,起源於中國的北方,清末傳到山東。傳到他這裡具有一套完整的手法,中國的武術跟推拿有非常密切的關係。李氏擅長武藝,且精於手法療傷。李傳于同鄉馬萬起(1884-1941年),馬於20年代從山東到上海,以拳術和內功推拿飲譽滬上。內功推拿主張治療時,患者先鍛煉少林內功,而後再手法治療。其特色手法有擦法、點揉法、拿法等。馬萬起後來傳他的弟弟馬萬龍,馬萬龍是我的老師,我跟他學的時候他已經70多歲,沒跟幾年他就去世了。內功推拿跟中國武術的用勁、用氣有很大的關係。

中醫推拿手法與中華武學在修煉內功跟勁力方面是相同的,只是勁力用在手法上,而後者用在技擊上。

不是有力的人才能做推拿

內在功力與練習肌肉收縮所發出的力兩者完全不同。為什麼要注意?不是有力的人才能做推拿,這是錯誤的。推拿的功力,是用特殊的方法訓練出來的,叫“勁”。力是靠肌肉收縮發出來的,兩者的性質完全不同。內在的功力講究以心為統,力(勁)由心起,以意領氣,以氣為勁,講究松、沉、彈、透,手法一起,全身合力而出。練習肌肉收縮用力,是靠肌肉用力發出的力量,勁不等於力,勁力不等於拙力。我前面講這麼多,還是回到了原始社會的本能,撞一下要摸一下,這是本能。推拿的用勁必須經過嚴格的訓練,慢慢才能得到,不是你手膀大就一定有力量,靠這個會出事的。

當今推拿手法有哪些不良傾向,向大家介紹一下,希望引起大家的共鳴。

第一,推拿手法需用力、力大才能做手法,不認識手法是用內勁功力。有段時間中國女排讓我到北京幫她們看病。舉重、摔跤的人退休了,一定能學好推拿嗎?他們有力啊,我說不行啊,這是兩回事。

第二,對內功“要求”一無所知。一個是自己沒有好好學,還有一個是現代推拿教學存在問題。教的老師本身好多不懂內功是怎麼回事?教的同學怎麼會懂呢?

第三、因不懂用力技巧,無內勁可言,日久自己受傷,手指關節變形出現傷痛。我有一次到深圳來,碰到好多做推拿的找我,他們把手拿出來,我一看就怕了,他們的關節變形了,皮膚粗糙得像樹皮,因為不懂用力,就拼命有力。大家看我的手,我做了50年,我的手沒有老繭,所以用勁的方法非常重要。

第四、遇到體型大的病人,拼命用蠻力,造成醫、病二傷。病人出去了,自己又去看病,兩個人受傷。

第五、手法笨拙,造成病人損傷。

第六、不甚深解,誤人不淺。現在推拿技術發展得很快,很多人學推拿,但是沒有遇到好老師。我碰到一個教推拿的教授,我問他學過推拿嗎?他說推拿很簡單啊,按幾個動作,拿一張碟一放。害死人啊。

第七,高學歷低技能現象。有一些人拿出證就是推拿碩士、推拿博士。有句話,行家一動手,就知有沒有。一做,一動手,醜態百出。因為現在的教學流行西洋的教學方法,做一個實驗,寫一篇論文就通過了,但是沒有人研究,裡面的功力到底怎麼樣?推拿手法的精髓、精華到底在哪裡。對中國文化要繼承、要發揚,你拿什麼繼承?不懂怎麼繼承啊?繼什麼承什麼?這個要清楚。

我總結一下。謂手法,應有法,法者,法度也,有很多的規定、要求,我們要遵從。要逐長訓之悟得,必須通過很長時間的訓練。悟,就是要反復思考、反復體會,這樣認識才能提高。中醫的學問要學一輩子,我們學校在香港招生,有人問: “學推拿,我上三個月行不行?”校長說:你學三個月就不用來了。那要學多久?我們說要學一輩子。學無止境,功力的東西要慢慢地加深,慢慢地領悟出來。一旦臨症,機觸於外,巧生於內。一碰到病人,你心中有數,用多少力,用力大小、怎麼用力。手隨心轉,法從手出。心靈神至,心與手合,氣於力合。剛中有柔,柔中有剛,剛柔相濟,蓄力於內,發力於外,柔如錦綿,剛如陳鐵,起手循法(這是有規定的,不能亂來的)。收手有度,太多不行,太少沒有效果。這是我對手法的總結、體會。推拿療法的題目太大了,重點講手法,當然診斷、治療、病種、怎麼學,有好多內容,今天的時間有限,就簡單向大家介紹這些,謝謝大家!


與聽眾對話

提問:我有一個問題,我是強制性脊椎炎患者,能否通過推拿的療法治好?

吳文豹:強制性脊椎炎的起因至今不清楚,我們學的時候是內風濕性脊椎炎症。推拿治療,大家注意一點,分初期、中期、後期。初期,開始發病,從幾個關節往上走,關節沒有形成硬化的時候,推拿效果非常好。中間有一些硬化,要保持它,不能讓它繼續發展。等它完全強制性了,硬化了,推拿就難了。所以什麼療法都有有效的時候,沒效的時候。

主持人:我想延續這個問題,補問一下,強制性脊椎炎發現的時候都比較晚了,我有一個朋友有這個病,已經到您說的不能治療的階段了,早期怎麼沒有發現?

吳文豹:這個病早期常常不會引起注意,從腰底部開始,一直往上走,到腰椎、頸椎。最開始醫生覺得是關節炎,這樣就發展下去了。我強調一下,什麼療法都不是萬能的。

提問:有一些同事長期站立,腿部形成靜脈曲張,我想請問一下中醫推拿對靜脈曲張有什麼療效?

吳文豹:靜脈曲張,在早期,預防性的推拿有效。像這種情況長期站著,可以自我推拿、自我保健。如果靜脈曲張地很厲害,推拿效果不好。

提問:現在深圳除了推拿、按摩以外,還有到醫院按摩治療,還有各大超市賣的按摩機械,由幾千塊錢到幾萬塊錢。對老年人,特別是有病的人,向他們建議最好採取哪一種治療的方法?第二,2009年我有幸參加對深圳按摩醫療的調查,當時對羅湖區進行調查,羅湖區有1800所按摩、推拿的場所,深圳市準備出臺兩個規定,一個就是按摩桑拿管理暫行辦法,一個是導遊暫行辦法,這兩個辦法到現在沒有出臺。通過調查以後,發現深圳市的桑拿推拿第一搞不清什麼是按摩、推拿。第二,假冒偽劣,隨便一個盲人來就叫盲人按摩。桑拿、按摩出現很多治安案件、涉黃案件,所以深圳市原來準備出臺這個條例,但是至今沒有出臺,我覺得你應該給深圳城管局、工商局提出建議,什麼人可以註冊,達到什麼資格才能註冊?

吳文豹:我建議有病時,如果做推拿去醫院,想保健靠自己。你想放鬆,你可以用器材。但是器材設計得最好,肯定永遠不能代替我們的手,最多解決一兩個問題,不是所有的問題。以心為主的,要靠手的感應。至於深圳按摩的現象,如果市政府想這麼做,我可以提供一些技術上的參考意見。其他的問題是政府行為。

提問:你剛才一直提到,在推拿的時候是不能夠痛,但是在中醫裡面,痛則不通,是否會痛的話是正常的。

吳文豹:我們推拿就解決兩個問題。第一,他痛了,我要用手法來減輕他的痛。消除這個痛苦,不是增加痛苦。第二,它不能動我讓它動,本來不動,推拿之後就可以動了。

提問:怎麼把太極跟推拿聯繫起來?你們本身是不是太極高手?第二個問題,你講到一指禪跟內功,我覺得他們是少林功,為什麼要區別?

吳文豹:這個跟中國的文化有關係,我們的武學文化分兩大類,外家拳、內家拳,外家拳以剛為主,內家拳以柔為主,以柔克剛。你可能對少林武功有點誤解,少林也講究內功,從剛的方面表現出的內功,是柔,而不是太極拳從柔中表現。你看好多太極高手,你看沒動,很靜,沒用力,但是一使勁就厲害了。他們用勁在技擊上,推拿用勁在手法中,區別就在這裡。

提問:推拿是否代替吃藥、打針,第二推拿是治病還是防病?

吳文豹:推拿主要的目的就是治病,我們古代主要治病的方法之一。中國民族傳承到現在,對疾病的鬥爭中間,推拿起到很大的功勞。還有對養生、保健也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我建議你,有些病可能打針、吃藥好,有一些病推拿、針灸好,關鍵是怎麼區分,這個很重要。

提問:現代的中醫,無論是推拿或者是按摩以後的發展怎麼樣走向科學化?是否給大家介紹一下國外整體推拿方面的情況。

吳文豹:針灸推拿的發展,千萬要注意,剛才主持人講的中國的文化底蘊一定要清楚。中醫是什麼?怎麼學中醫?我感覺醫學院教課中間出現很大的誤解。一上來就講《黃帝內經》,但是怎麼去學、怎麼理解《黃帝內經》,用什麼方法來解讀?都沒有人講。看西醫,就比較清楚,一看就是紅血球、白血球。中西文化的背景不同,中醫靠體會,讀悟,反復讀,反復體會,直到悟到其中的道。中醫治病,最終的目的是陰陽平衡。陰陽怎麼解釋?這是古代最早的文字。你氣虛要補氣,怎麼解釋?中國人懂,用力要由心而起,外國人聽不懂,心臟就是動脈、靜脈,他們聽不懂,但是中國人聽得懂,如“要用心讀書啊”。外國人一聽拿心來讀書啊?你要研究中國的文化背景,還一定要知道求學怎麼去求,解讀的方法很重要。我感覺中醫教學上,非常欠缺,一上來就講,弄得暈頭轉向。還有一個傾向,因為中醫習慣用模糊的語言,用詞有很多的意思,可以解釋成這個,也可以成那個。中醫的情況往往被一些人異化,所以大家要有自己的判斷。比如講你是什麼病?風濕,風濕怎麼解釋?一切酸痛都叫風濕,這是中醫的理論。西醫不同,它很清楚,血液等指標一看就明白。把中醫學好,文化背景要搞清楚。真正有本事的人,會把很深的道理用很淺的方式講出來。

提問:道與器怎麼理解?有一個心結,中國這麼多家的企業製造中藥,但在歐洲,沒有一個產品達到他們的安全標準。

吳文豹:形而上者為之道,一切探究原理的、無形的、內在的東西就是道。今天講到推拿,同學們上來表演的動作就是器,你看到、摸得到,用相機可以拍下來的就是器。

中藥沒有被外國承認,這就是兩種文化背景的對接出了問題。為什麼這麼講?比如用西醫的方法研究黃杞的成分,結果出來了,他們認為人參、黃杞沒有多大的作用啊。中醫發揮作用的就是處方,名醫開名藥,關鍵是如何相互搭配,每件的分量多少是最關鍵的。有一個病人在發高燒,我們院長去會診,拿處方一看,院長看了後,講了兩句話:這個方子沒錯,但是這兩個藥的劑量調一下。照他的話辦了,兩天之後熱就下來了,怎麼講?關鍵的竅門、本領在裡面,就是我回答你的形而上的東西。推拿,我出手,根據病人的病,用勁多少,用語言講不出來,用文字寫不出來,但是確實存在。學中醫,一定要好好瞭解中國文化,怎麼切入、怎麼研究、這是最重要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