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云晓:恐吓式教育会让孩子变得冷漠

 一壶先生 2015-06-18

孙云晓:恐吓式教育会让孩子变得冷漠

2014年5月10日,《广州日报》报道了一位高三女孩因为拒绝看望病危的姥姥而被母亲找男子“劫持”的新闻。原来这个女孩在珠海上高三,父母离异后判给父亲抚养,前段时间女孩的姥姥病危,母亲就要求女儿和她一起回山东看望姥姥。女孩因为临近高考,不愿耽误学习,拒绝了母亲的要求。母亲一气之下就找了两名男子在校门口强行将女儿掳上了租来的轿车,驶向山东。后来车辆在G4高速粤北收费站被警方拦截,涉案人员被送往公安机关。

有人认为这则新闻暴露出了当前在中学生身上出现的越来越多的功利主义,比如案例中的女孩,高考固然重要,但是否超越了亲情?是否连抽出两天时间探望病危姥姥的时间都没有?但我们更要反思是什么导致了这些功利主义的存在。

新闻中的这位母亲让人感觉到同情和无奈,或许母亲的病危和女儿对亲情的冷漠,让她失去了理智,不惜采取了非法的手段。但这种过激的行为明显缺乏对孩子的理解和尊重,或许正是平日里这种专制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变得冷漠和功利。

心理学家霍夫曼在1982年的研究发现,父母的教育风格决定孩子的价值取向。在家庭教育中,如果父母采用诱导的教育方式,引导儿童辨别是非,那么儿童就更倾向于表现人道主义的价值取向;相反,如果父母经常把爱的撤销作为管教方法,那么儿童就更倾向于表现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变得冷漠。

所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应该避免那种强制的,恐吓式的教育方式,当孩子犯错时,要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引导孩子明辨是非做正确的事情,而不能强迫孩子完全以父母的意志来做事情。这也就是为什么心理学家一直在强调父母在教育孩子时需要尊重的、民主的教育方式。

(原创文章)(摘自新浪博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