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种植业经营模式
我国种植业经营模式主要包括农户分散经营模式、“公司+农户”经营模式、农业合作社经营模式以及自主大规模基地种植经营模式,具体如下:
农户分散经营模式,即我国由来已久且普遍存在的小农经济模式,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种植业经营模式。
“公司+农户”模式,是一种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企业与农户通过契约的方式展开合作,发展规模经营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该模式是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初级形态,也是目前农业产业化的主流形式之一。双方都是独立的经营主体,农户根据合同决定种植的品种、面积,企业则为农户提供种植技术支持、农产品收购等服务。
农业合作社在不改变土地权属和单个农户经营规模的同时,将一家一户的分散种植联合成千家万户的规模经营,创造市场优势,使农户从横向、纵向扩张中获得利益。农业合作社作为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载体,使农民能够以较低价格购置农业用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以较优的交易条件销售自己的产品,帮助社员获取技术、信息以及提供培训。
自主经营大规模基地种植经营模式目前主要存在于国有农场的生产经营中,国有农场或下属企业,依托农场自主经营耕地,进行统一布局、统一种植,属于企业化运作模式。随着近年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推广,未来该模式将在我国种植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2)种子行业的经营模式
种业生产主要包括育种(研发)、繁种(生产加工)两个环节,通过直销、经销实现收入。截至2013年底,全国持证种子企业达5,949家,但具有自主研发能力、能够实现育(种)繁(种)推一体化的企业极少,绝大部分企业研发实力薄弱,主要从事繁种和推广工作。销售方面,目前行业内主要企业采取经销和直销相结合的销售方式。
(3)大米加工行业的经营模式
大米加工行业的经营模式主要包括一体化经营模式、粮食系统的储备+稻米加工模式以及单纯的收购稻谷+稻米加工模式。
一体化经营模式,即将自主经营种植基地种植的稻米加工成大米,可以从水稻种植源头开始主导和掌握原材料的品种、品质以及获得稳定、充足的原材料供应保障。
粮食系统的储备+大米加工模式,即我国粮食流通管理部门下设大米加工企业,依托粮食流通管理部门的粮食储备依法从事大米加工业务,可以解决储备粮的轮换消化问题。
单纯的收购稻谷+大米加工模式,是目前我国大米加工行业的主要经营模式,与一般的工业生产模式相同,经营模式表现为原材料采购、加工后销售的形态。在我国当前的稻米市场状况下,该模式的竞争能力面临一定的挑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