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鄱阳湖”大米的品牌梦】一粒优质大米的成长记录

 369蓝田书院 2020-09-22

“鄱阳湖”大米的品牌梦

江西自古就是鱼米之乡,素有“江南粮仓 ”之称,稻米产业在全国具有重要的地位。晶莹如玉、醇香绵长、油润可口、营养丰富……良好的生态环境赋予了鄱阳湖大米得天独厚的优良品质。

为了进一步提高品牌知名度,扩大品牌影响力,开拓品牌市场份额,让江西稻米成为绿色、健康、有机的代名词,推动“江西大米”走出江西,走向全国,去年6月,江西通过了开展稻米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实施方案,成为全国率先在全省范围实施稻米品牌战略的省份。“鄱阳湖”大米成功入选江西稻米区域公用品牌,踏上了从“好米”到“名米”的品牌升级之路。

一粒优质大米的成长记录

“对于很多从来没下过田的城市市民来说,对稻米生产的印象还留在传统的农耕时代,其实,一粒普通的大米,已经和现代科技高度融合。”鄱阳湖米业副总经理孙大新说。 

6月4日,记者一行来到“鄱阳湖”大米品牌缔造企业——鄱阳湖米业,见证了从“农田到餐桌”,从一粒种子到一粒优质大米转变的全过程。 

1

好种出好稻

好种出好稻,好稻出好米。作为江西省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鄱阳湖米业深知,好的优质稻品种是打造高品质稻米产品产业链的首个环节,因而,他们在品种选择上十分慎重。

詹驰虎是鄱阳湖米业种养部经理,浸淫农技推广几十年的他一直奔走于种植一线。谈起鄱阳湖的大米,他如数家珍。“大米品牌一定要有一个好的品种来支撑,没有一个好的品种或一个好的品系来支撑的话,品质肯定是不稳定的。我们通过多年的探索,最终确立了将‘外引7号’作为鄱阳湖大米品牌的品种支撑。”

每一个地方要发展自己的特色品牌,就要选取代表当地特色、优势的产品,“外引7号”就是能够体现鄱阳湖湖区特色的品种。“外引7号”,也叫“赣晚籼38号”,具有外观品质好、口感好的特性,在鄱阳种植的“外引7号”,光亮油性比其他地方更好。另外,“外引7号”的市场接受度高,南方人喜欢吃籼稻,北方人喜欢吃粳稻,“外引7号”既有籼稻的优势,同时又具备粳稻的血缘,所以无论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对这个品种都更容易接受。以前,福建、浙江等地的大型大米加工企业经常到鄱阳湖地区的每家每户中收购这些好的原粮,因而,即使没有龙头企业或政府引导,鄱阳湖地区的农民仍旧自发种植了该品种20多年。

“野香优莉丝”则是鄱阳湖米业看中的另一个稻米品种。“野香优莉丝”是近几年稻米市场新发展起来的一个品种,不仅口感好,香味更好,一煮饭,满屋子都是香的。去年,鄱阳湖米业与广东的多家公司合作,只要农户在鄱阳湖区种植的“野香优莉丝”,所生产的原粮全部由鄱阳湖米业高价收购。

今年4月,鄱阳湖米业与江西农业大学建立了种子选育、繁殖和科研的战略合作关系。此前,江西农业大学已将“外引7号”与“赣晚籼31号”杂交,再通过多年的选育、回交,培育出一个新的品种,该品种既保持了外引7号的外观、口感这些优势,又具备以前所不具有的香味。正是看到了该品种的市场潜力,鄱阳湖米业将这个品种独家买断,更名为“鄱湖香稻”,在公司种植基地进行试种,随后推广到种植农户中。

鄱阳湖米业与江西农业大学、江西农科院等科研单位联合开发,同时自己也先后建立了科研平台。目前,已拥有了鄱阳湖富硒大米、鄱阳湖虾稻香米、鄱阳湖经典香粘稻、鄱阳湖农家香米、白莲香软米、赣米鄱源系列产品等鄱阳湖系列优质大米。

2

源头控制原粮品质

“稻米加工区别于其它食品加工,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添加物,因而原粮的品质直接决定了稻米的品质。”詹驰虎说。有了好的种子,并不一定会种出好的稻米。优质稻的种植是个技术活,直接影响后面的加工环节。 

从浸种开始,经过育秧、插秧、田间管理直到收获,稻米品质的优劣与种植技术的高低有着很大的关系。 

原粮的种植生产基地建设是控制品质的重点。要生产出优质的稻米,灌溉水、种植土壤、空气、植被覆盖、交通、人文环境等都需要进行科学评估,并按照其条件和生产需要进行分类。然后再依据基地原粮各自用途并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制定的操作规范来实施种植管理、监控和技术指导。

鄱阳湖米业对种植土壤的选择尤其严苛,既要有机质含量高,重金属含量又要尽可能的低。因而,公司的原粮基本都来自鄱阳县北部区域,该片区的水质、土壤相比其他地方更好,比如湖区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一般在3.0%以上,高的可以达到3.5%-3.6%,其他地方的有机质含量却很难达到2.0%以上。

要保证稻米的品质,不仅要在种植土壤这个源头上把控,还要防治生长过程中的病虫害。

2018年,鄱阳湖米业带领农户调整种植结构模式,在鄱阳县乐丰镇和饶丰镇打造了三万亩稻虾共作产业园,采取虾稻共作和轮作的方式。一块田里同时种植水稻和养殖小龙虾,水稻的种植为小龙虾的生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环境,以及所需要的食料,小龙虾生长过程中又能抑制水稻的病虫害、杂草的发生,有效控制了农药的使用,达到保证稻米品质的目的。

鄱阳湖米业的原粮主要来自于公司自有基地和订单农户,实行“统一品种、统一操作规程、统一回收”的规模化、制度化管理和考核。

“我们的优质稻种植区域主要集中在鄱阳县北部,目前已经扩展到余干、乐平、万年和鹰潭等地区,面积近30万亩。”孙大新如是说。而统一的种植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基地与订单原粮品质的优质与一致性。 

3

智能加工提升科技含量

稻谷通过最初的脱壳程序,到最后的包装,是稻米生产至关重要的一环。在鄱阳湖的加工厂房里,从一粒普通稻谷华丽变身为一粒晶莹剔透、洁净靓丽的大米,期间有多道“雕琢”工序和检验“关卡”。

“近些年来,鄱阳的粮食加工技术通过引进和自主创新,有了长足的进步。为优质稻产优质米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鄱阳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张鹏介绍。 

在鄱阳湖米业,记者看到的都是从日本、瑞士引进的先进设备和自动化控制系统,在加工生产环节全部采用数字化、程序化过程管理,实现了在线收集质量信息、统计分析和过程纠偏,确保了大米的质量安全稳定性。 

采用先进的进口智能全自动生产工艺设备,自动化程度高、劳动用工少、操作方便、运转平稳、高效节能,从投料到包装全自动完成,可实现年生产10万吨精制大米,生产数据实时发送到“互联网+”指挥中心,并进行大数据分析与处理,保障产品质量。

不仅如此,鄱阳湖米业还建有容量可达10万吨的恒温式智能原粮仓储。通过对仓内温度的实时监测及可视化显示,按预设定的要求实现温度的精确性控制及可靠性执行,确保粮食品质优良,延缓粮食陈化速度,延长粮食储藏周期,减少粮食轮换费用,通过与互联网指挥中心连接,可实时传送室内温湿度情况并进行大数据分析与处理。

硬件要硬,软件不软。孙大新告诉记者,再高大上的设备都是可复制的,不确定的因素就是人员的职业操守、职业技能。为此,鄱阳湖米业从中粮、华润等国企聘请专业的管理人才,对工厂现场进行把控。

从一粒普通的稻谷到一颗优质的大米,粮食的生产过程就如同雕琢一件工艺品,技艺固然非常重要,但是更需要的是用心与精心。每一道工序的精心,成就了从农田到餐桌的安全和美味。

下期预告

一个区域公用品牌的爆发

作为新和源的董事长,李小昆上台发表演讲,他说:“只要我们坚定‘可持续、负责任’的信念,坚持绿色发展、坚持全产业链全程可溯源,坚守产品优越性及安全性,将我们对社会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付诸于实际行动,一定能将‘鄱阳湖’大米区域公用品牌打造成为一个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具有长久生命力的品牌。”

来源:江西农业杂志社  肖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