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思维之灵魂——通

 连元康lian 2015-06-18

中医思维之灵魂

               ——通

记得有位朋友曾经问过我,学好中医,首先应学什么,我当时回答“学好中医,首先要学习中医的思维方法”。那么什么是中医的思维方法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我一直强调,要想搞清中医学里的好多问题,就得把我们自己还原为古人,就得设身处地把我们置身于那样一个古环境之中,想想在那样一个古环境之中我们的古人,他们是如何的仰观天文,如何的俯察地理,如何的认识人体的,给人治病,总结着治疗方法的呢?

《内经》里明言“知其要者,一言而终”,又曰“治之极于一”,清代程钟龄在《医学心悟》里亦谈到“病变虽多,而法归于一”,这就是我长期寻找思考很久的问题,“一言而终”言的是什么呢,“治之极于一”到底指什么呢,“病变之多,法归于一”归在哪呢?翻阅群书,思索良久,后来在陈修圆的《医学从众录.心痛续论》一书中找到,他引用了高士宗的话“通之三法,各有不同,调气以和血,调血以和气,通也。”,“下逆者,使之上行,中结者,使之旁达,亦通也”,“虚者助其使通,无非通之大法,若必以下为通,妄矣”。终使我茅塞顿开,原来答案在这里,中医的临床思维就在这里,就是一个“通”字,“一通百通,百病皆通”,也至此,我在临床上一直坚持着这样一种思维,使得好多疑难疾病均获痊愈。

众所周知,在学中医内科学时。有最基本的治疗八法“汗、吐、下、和、清、温、消、补”,实际上这八法也全是在讲一个“通”字。现在我运用这种思维一一阐释,希望对临床工作者有所启悟,这也是我临床十年来所有心血的凝聚。首先汗法,即发汗解表,调和腠理,使得营卫通畅;下法即攻下而洁净腑,清肠道,使得里通;吐法可使壅塞上焦之痰涎涌出,畅通上焦;和法即和解上下、左右、表里使得气血通畅;清法,清热解毒,可使内燔火热之邪得以泄通,温法,温经散寒是使疑聚之寒邪温通,经脉通调;消法能使结聚、肿块消散,使得气血相通;补法亦即补缺填空是便经遂贯串,气血津液运通。

诸凡历代各中医门派,各医学大家,都没有离开过“通”之治的临床思维。为什么人体会得病呢?皆因为不通,不论气血运行受阻,还是津液代谢失偿,或代谢产生积聚凝滞等等病因,都只因“不通”而所为。治疗方法也都是按照“通”的思路反其道而治之,如血液瘀滞则用活血化瘀,使血液流通而不郁滞;脑窍不通则用醒脑开窍使窍道通畅而头脑清醒;痰湿困脾则用芳香化浊能使水液澄清而痰浊自化;肝脾不调则用疏肝健脾使肝气疏通而脾胃运化正常,等等治疗方法,这些皆是“通”之所为,通之所用,《内经》里讲“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实际上包含了“通”则无所“疾”,通则无所“苦”的含义,所以我提出“一通百通,百病皆通“的思路。

总之,气血通而百病消,经络通而百病消,脏腑通而百病消,举凡所有的疾病,只要“通”了,哪有不愈之道理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