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丕东:“人贩死刑”的商业炒作,是对公众情绪的危险消费

 天空勇者 2015-06-19

文/周丕东


近日,微信、微博被“坚持贩卖儿童判死型”的图文刷屏,参与者一波接一波,个个义愤填膺,几乎一片倒地表达了对“人贩死刑”法律不立,不足以平民愤的观点。


商家恶意激发公众情绪是危险的行为


有网友发现,帖子图片中有“感谢珍爱网友情支持”字样,点击进去就是珍爱网注册页面。甚至还计算出这个推广帮助珍爱网节省了推广费用12.5万元。后珍爱网发布声明表达歉意。


公众情绪是基于社会善恶的表达,利用公众情绪来制造公众群体性行为的表达方式,是极其危险的,如果公众情绪被集体激怒,便如脱缰的野马,冲破理性的藩篱,甚至酿成了社会悲剧。比如希特勒,就是别具用心地利用公众情绪燃烧起了民族主义的烈火,对世界造成了毁灭性的伤害。公众情绪是社会稳定、理性的基础,切不可随意煽动。


商家出于商业目的来激发公众情绪并加以消费,如果仅仅是消费,那是商家的打擦边球的商业运作,但如果通过恶意激发公众情绪再用以消费,则完全超越了商业范畴,虽然没有明确的法律制裁,但对于社会影响来说是非常恶劣。


这种全民式的接力行为,被验证为遭到商家的欺骗以后,会产生多种极具伤害的后果。一种可能,往后公众对这些高度关注的话题变得警惕,如同受到过“狼来了”的欺骗,让公众丧失了社会热点的关注,泛化了公众的情绪,失去了公众的社会热情。还有一种可能,会激化事态,走向反面,对社会造成伤害。


死刑不是最佳选项


这些年,微博、微信的兴起,智能手机的普及,公众对热点事件的了解与参与度都大大提高。人是情绪化的动物,因生活感受、社会际遇的共鸣,强烈需要参与表达甚至是发泄。寻找失拐儿童的影片《亲爱的》,曾让无数父母热泪盈眶,对被拐儿童父母的悲伤绝望感同身受。只是,无论公众表达了多少强烈的愤怒,还是有人贩子的存在,还是不断发生着儿童被拐事件,对社会的刺痛仍然没有停止。在这个节点上,网络出现了“人贩死刑”的接力,是公众情绪最直接最激烈的表达,期望形成举国之力,促成“人贩死刑”的实现。


其实,这是极不理智的行为,但公众集体情绪的爆发,本身就带有盲目起哄的性质。当强烈的社会愿望得不到解决的时候,就希望有一种方式,能够是一劳永逸的捷径,于是所有的情绪从悬崖飞身而下,千万丈瀑布般要实现集体性的胜利。


这也是暴力行为,只是我们没有觉察到也不愿意承认。存在着这种暴力的倾向是因为我们的民族从古至今一直生活在暴力之中,以暴力论输赢。从原始社会到今天,暴力与权力是没有分开。原始社会的部落首领、封建社会的帝王是怎么来的,一部分就是靠暴力掠夺来。你有能力杀得了别人,越有心机杀得越多心越狠,你就越有可能成为人上人享受荣华富贵,那完全是靠鲜血浇灌出来的权力与荣耀。崇尚暴力,已经成了我们的民族特征。就算今天的征地、强拆,不也是向往暴力吗?你当市长、县长、城管队长,把百姓的房子拆了,打赢了百姓你就是工作能力强,就可以得到升官发财的机会。相反,让你办这些事,打架打输了,或被百姓拍了录像传到网上,你就是工作不得力,能力有问题,伤害了老百姓的感情,下来吧,换个心狠手辣的上去。


如果没有考虑后遗性,暴力是解决问题效率最高的方式。因此,当贩卖儿童的犯罪难以消灭,继续在伤害着无数家庭的时候,公众的的这种暴力情绪也就暴发了。对于数千年暴力浸染的社会来说,死亡是暴力惩罚的终极形式,死亡可以改朝换代,死亡可以让肉体灰飞烟灭,死亡是扫除罪恶的最快捷的方式了。


是的,死亡可以改朝换代,但用死亡来暴力统治,也一样免不了被改朝换代。死亡是最解恨的方式,却不是解恨的最佳方式,世界上许多国家取消了死刑,暴力犯罪不升反降就是最鲜明的案例。当然,以我国的国情,现在去讲免除死刑,还是不大现实。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指出:21世纪没有死刑的一席之地,我们必须继续坚定地表明死刑是不公正、不符合基本人权主张的,剥夺生命的判罚太过绝对和不可逆转,死刑不仅有损于人类尊严,而且并不能比其他惩罚措施更为有效地阻止犯罪,联合国将继续努力终结这一残酷刑罚。


死刑不是首选,亿万人同仇敌忾要求死刑,也不代表着死刑就是众望所归。社会的发展,理性比情绪更重要,给人贩子最绝望的方式,也会有其最绝望的行为,这对被拐走的儿童是会带来致命的风险。如何解决拐卖儿童的难题,可以从几方面继续深化。


一、严格人口登记血缘审查。这个目前已经在做,无出生证明者,采用DNA比对。只要继续完善,避免出生证、DNA结果造假,封堵可能的漏洞即可。


二、加大对对于人口贩卖买方的处罚。除了刑事处罚,要根据家庭收入状况进行经济处罚,加大人口购买的风险与成本。买方市场减弱,卖方市场也就失去动力,案件自然减少。


三、建立失踪儿童救助机制。充分利用现有的互联网及媒体,由政府组建救助平台向全社会公开,并通过公益广告、微博微信等让全社会关注,将失踪儿童的信息、无法证实血缘关系的儿童信息、人贩子的个人信息和活动信息,公众采集的疑似信息同步到平台。美国名为“Amber系统”将失踪儿童和嫌疑犯置于民众的海洋中,1996年以来,这个系统已经成功寻回或解救了602名失踪儿童,1990年时,全美只有62%的失踪儿童可以被找回,而如今,这一比例已经变为97.7%。


我们关注儿童拐卖,但并不等于我们要呼吁通过对“人贩死刑”的法律,比这个终极方式更重要的是我们保持理性用具体的行动来寻找儿童和打击人口买卖,虽然后者更艰巨,但那是一个长效、可靠的方式,带来的是社会质的变化。


周丕东个人微信号:zhoupidong001

周丕东微信公众号:zpd998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