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你是否觉得自己本该混的更好? 我学习刻苦、工作努力,是一个有思想、有能力的好青年,但是:
【二】 让别人知道你知道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的确有许多领导会因为各种原因出现任人唯亲、唯权、唯钱的现象。但即使是一个不称职的领导,也需要一个能帮助他带来业绩、政绩和成绩的人,况且大多上级还是有一定辨别能力的。 因此,反思自己不得志的原因,除了外部环境,我们更应该自我反省:水平高低不是自己说了算,而必须通过别人的判断。你要让别人知道你很“牛”,就必须主动将自己的优势、擅长的东西展示出来让别人知道。 当然,小编并不是要鼓励大家去拍马屁,只是通过这种现象,我们引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即知识共享。要让大家知道你很牛,你就需要拿出东西来证明,然后让别人对你做出判断:你是否是个值得合作的人?是否是公司不可或缺的人? 说起共享知识,可能你的第一反应就是,我的知识是我的竞争力,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学来的宝贝,为什么要共享出去?但你真的明白自己的竞争力是什么吗?是当前掌握的知识量吗?咨询师田志刚对此分析道:
【三】 能共享,才表示真正掌握 工作中,如果你有一个什么好的想法和建议,上司最常跟你说的一句话就是“你写一个报告给我发来吧!”但你是否发现,很多时候我们自认为自己知道的东西,却很难用语言或文字系统、完整地表达出来,别人也很难理解我们的意思。 为什么会这样?主要原因就是,你对这个知识点的掌握并没有达到你所认为的那样娴熟,还需要深入的学习、研究。正如咨询师田志刚说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为了个人的学习和成长,为了能够成为某个知识领域的佼佼者,你应该多说、多写。
总之,能够把自己的想法表达、甚至共享出来,才表示真正的掌握,进而摆脱一知半解的状态。 【四】 知识共享,让你获得机会 ①结识高质量的朋友 有句话说:“看一个人的身价,看他的对手;看一个人的底牌,看他的朋友。”每个人都想结交高水平的朋友,通过高质量的沟通彼此成长。但如果你水平高,就一定能结交到高水平的朋友吗?不一定。因为别人并不知道你的水平,只有将自己的知识共享出去,才能让更多的人认识你、了解你、信任你。
如果你想拓展朋友圈,找到真正有价值的朋友,主动把知识共享出来就是一条重要的捷径。 ②获得工作机会
由于共享了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这位同学最终被成功录取。他的博客为招聘方提供了一个全面判断的依据,因为多年积累的内容基本上不可能造假,面试中那句“我学习能力很强”便得到了印证。可见,主动共享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还有助获得工作机会。 【五】 选择你的共享方式 是不是只有写博客、发表论文才是共享呢?当然不是,知识共享的范围和内容很广。比如与人交流一本书的读后感,是共享;在论坛里别人的帖子后发表自己的想法,也是共享;甚至是日常的简短聊天都充满了共享,就像下面这段对话:
除此之外,工作中也常常有这样的共享机会。比如:
当然,知识共享的作用并不仅是增加收入、职位晋升、获得头衔等。这个共享的过程也是你学习、思考和实践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这个过程比最后的结果更有价值,更具生命力。所以提升自己才应该是你共享的出发点。 也许你会说,我口齿不清,文笔不好,有想法也不知如何表达。但事实上,大部分的人都不是诗人、作家,不必要求自己的表达多么华丽和有技巧,只要能把道理说清讲明就可以。万科集团董事长王石在四十五岁之前也很不擅长写东西,但自从他开了博客之后就笔耕不辍,最后也练就了一手好文笔。可见,文笔和口才都是可以锻炼的。 那么,在知识共享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 【注意事项一】 弄清共享的对象
这位教授的问题就在于,没有分清其知识共享的对象。他解释的原因都没有错,但这个老乡最需要的其实就是一个能简单到“买几片什么药给猪吃”这样的方法,而不是列举一堆对解决问题毫无帮助的原因。 因此,在进行知识共享时,一定要弄清共享的对象,然后以他们能接受的方式把知识展现出来,这样的共享才真正有效。
总之,弄清了共享的对象,才不会陷入鸡同鸭讲的困扰,就像《他还是不懂》这首歌中唱的那样:
【注意事项二】 弄清共享的范围 在进行知识共享的时候,你还需要考虑共享的范围。如果你想共享给同事、朋友,只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与他们多沟通,开会讨论的时候多发言即可;如果你想共享给社会,就必须弄清楚目标对象关注的是什么,应该通过什么渠道才能有效传递给他们。但是,知识共享的范围在不同的阶段要有不同的侧重点,咨询师田志刚建议:
假如你是一个毕业五年以上的三维建模师,你就可以将你在建模设计领域的经验和体会,共享在这一领域的专业社区或博客,甚至向相关领域的杂志投稿发表自己的观点。而如果已经有了十年、二十年的经验,你的知识共享范围就可以扩展到整个社会了。因为此时你已熟练掌握了基础知识,并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多在行业内的研讨会、论坛等发表自己的见解,也有助形成你的个人品牌。 需要注意的是,在做知识共享的时候千万不可有“爆料”的想法,也不可涉及企业的商业机密,否则有可能引起意想不到的麻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