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图文+视频:教你最正宗粽子制作方法

 林中飞WZL 2015-06-19

  公元前278年,秦国攻下楚国国都,这个消息传到汨罗江畔,楚国名臣屈原放声痛哭。家国不在,愤懑满怀,这位六十二岁的老人,在五月初五那一天,抱石投江,留下他“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清白气节。

  屈原抱石投江后,附近的渔民划着小船争先恐后地赶来,想救起这个即便受冤流放也忠于祖国的三闾大夫,可他们捞了半天,也没把屈原找到。百姓们很难受,就把竹筒饭撒到水里喂鱼,来保护屈原的遗体。到后来,竹筒饭改成了粽子,划小船变成了赛龙舟,五月初五有了新的内容。


  最正宗粽子的制作方法

  在“粽子故乡”湖南的汨罗江畔,86岁的彭姥姥包粽子已经70年有余,沿袭着祖传手艺,她包的粽子,就是最初出现的粽子的味道!如今又到了吃粽子的时候,想跟彭姥姥学习包粽子,感受来自2000年前的清香吗?现在就戳图了解吧↓↓↓

  世界上最接近“粽子之祖”的粽子什么味道?

  农家的腊肉切块剁碎,甜香的蜜枣掰开去核,进到农历四月下旬,新鲜的粽叶刚刚长成,屈子祠村的人们,便开始了一年的粽子季。

  彭协和老人今年86岁,包粽子包了70多年,而且祖辈几代人都是十里八乡有名的包粽子能人。从年头来讲,沿袭着祖传手艺的彭姥姥,她包的粽子,最接近本色。


△守望端午:彭姥姥的粽子情缘

  尽管用粽子去保护屈原遗体的传说一直流传至今,但没人去较真,鱼会不会去吃按照人的口味包出来的粽子,不过可以想见,在2000多年前那个温饱尚不能足的年代,鲜香甜糯的粽子定是当地人最舍不得吃的美食。用它来保护屈原,可见这位坚贞自守的三闾大夫多么受人爱戴。从那个时候起,粽子对于汨罗江畔的人们来说,就有着特殊的情感。


  在湖南省汨罗市屈子祠村,五月初五这一天,人们要纪念屈原,祭龙,划舟;这一天,出嫁的女儿要带上粽子回娘家,娘家也要用粽子来犒劳出嫁的女儿;这一天,是当地一年之中,仅次于春节的一个节日。粽子,是这一天餐桌上永远的主角。

  彭姥姥在十几岁的时候,就是从妈妈那里学会的包粽子。用从妈妈那里学会的手艺去孝敬久别重逢的妈妈,那粽子里包的是永远粘在一起的母女情。可如今,彭姥姥的女儿黄雄干,没有了出嫁女儿的相思之苦,在彭姥姥的一再催促下,几年前终于学会了包粽子,而对彭姥姥女儿的女儿来说,对包粽子一点兴趣都没有。

  这是端午之际的屈子祠村,这个粽子的诞生地,人们还会去吃粽子,但已经不再是自己去包,而是更多地从街头上买工厂流水线生产出来的粽子。粽子的故乡不包粽子,彭姥姥心里着急。每到粽子季,彭姥姥都会被乡亲们请到家里包粽子。


  每次,帮街坊们包粽子,彭姥姥总想教教大家,不过86岁的老人家发现,和众多后生晚辈比起来,她的手始终是最巧的。

  腊肉的、蜜枣的、绿豆的,在外面,彭姥姥会随顺各家各户的心愿,包着各种口味的粽子;而自己家,包的必须是原汁原味的粽子。她说:“红枣蜜枣都是以后才兴的,放一点图味好吃。我们祖上留下来的就是这个包米的,只包几粒净米,就这么吃的。”

  彭姥姥的父亲,是村里的教书先生。她刚刚懂事的时候,父亲就告诉她,屈原夫子最有气节,忠贞爱国,以死明志。汨罗江畔的净米粽子,就要像屈原夫子一样,清清白白。因此,在彭姥姥心里,食材的准备,最为讲究。世界上最接近2000年前粽子之祖味道的粽子,就要在这粽子故乡的粽子传人的手里诞生。


  清晨的露水正在退去,彭姥姥的女儿黄雄干开始寻找最适宜的粽叶。村落里过去家家户户都种的粽子树,如今已经没剩下几颗。

  粽叶是自村产的,糯米也是自家种的。虽然家里只有两亩地,但每年还是要留出一分,来生产最自然的糯稻。秋天收获的糯稻存储起来,等到来年粽子季,全部去壳,露出新鲜的糯米。包粽子的时候,取出一些,不能浸泡,只需淘净滤干。

  各种原材料准备妥当,就进入了最关键的工序,调和碱粉。为了那几十年不变的味道,这道工序,一直以来都是彭姥姥亲自动手。上了年纪之后,彭姥姥患有眼病,看东西有些模糊,可这丝毫不影响她调碱粉的手艺。包了70多年的粽子,凭的是一种感觉。


  原汁原味的粽子,没有腊肉、蜜枣等其它辅料,只有碱粉调和的新鲜糯米。洗干净的粽叶散发出淡淡的清香,绑粽子的绳子要用原生态的蒲叶。

  全家包粽子,还是以彭姥姥为主。两个多小时的工夫,一盆米,八九十个粽子,就包好了。汨罗江畔的粽子,讲究的是包出四个尖角,粽叶的折叠处严丝合缝,这样煮出来的粽子,既不漏米,也不会流进水去。看似简单的技艺,操作起来却没那么容易。


  用心包了70多年的粽子,味道70多年来都没变。让姥姥有些欣慰的是,外孙女今年也来帮她包粽子了,这最正宗的原味粽子,有了传下去的希望……



来源/央视新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