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成石经

 百眼通 2015-06-19

西安碑林博物馆 

  开成石经,唐代十二经刻石,又称唐石经。 
  开成石经原碑立于唐长安城务本坊国子监内,宋时移至府学北墉,即今西安市碑林。 

《开成石经》 

  开成石经刻成后立于唐长安城国子监内,成为当时知识分子必读之书,同时也是读经者抄录校对的标准。 

开成石经拓本 

  开成石经是我国古代七次刻经中保存最完好的一部,它俨然是一座大型石质书库,在我国印刷术发明以前,对文化的保存和传播起了重要作用。 

孔颖达像 

  开成石经始刻于唐文宗太和七年(833年),开成二年(837年)完成。 
  唐初诏命经学大师贾公彦、孔颖达订正经籍。文宗大和年间,在郑覃、唐玄度建议下,依汉故事镌石太学。
  开成石经包括《周易》6卷、《尚书》13卷、《诗经》20卷、《周礼》11卷、《礼仪》17卷、《礼记》20卷、《春秋左氏传》30卷、《春秋公羊传》12卷、《尔雅》3卷,以及《公羊春秋》《孝经》《论语》等十二种经书和《五经文字》及《九经字样》。
  开成石经计114石,228面,共六十五万零二百五十二字。
  开成石经版面格式与汉魏石经不同,每碑上下分列8段,每段约刻37行,每行刻10字,均自右至左,从上而下。文刻两面,先表后里雕刻碑文。 
  开成石经每一经篇标题为隶书,经文为正书,刻字端正清晰,按经篇次序衔接,卷首篇题俱在其中,一石衔接一石,不易凌乱。 

开成石经 

  开成石经每石原通高约3米,宽0.8米,下设方座,中插经碑高约1.8米,上置碑额。 
  1949年前,“碑林管理会”将碑石去额平列,成现有形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