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倪文东教授访碑游学(8)

 白鹭吟 2019-03-03

西安碑林博物馆——《熹平石经残石》

倪文东教授访碑——西安碑林《熹平石经残石》

端方严整的《熹平石经残字》

  《熹平石经残字》,又称《周易残石》。东汉熹平四年(175年)刻,为官方校正六经的文字刻石。刻有《周易》《书经》《诗经》《礼记》《仪礼》《春秋公羊传》等,共46石,立于洛阳太学。这部著名的石经东汉末年遭受破坏,国内仅散存残石。这块《周易残石》在洛阳出土,由于右任先生从古董商手中购得,现藏西安碑林。此残石两面各刻《周易》一段,石呈斜方形残断,全石总计存450余字,为国内现存残石中字数最多的一块,有重要的文史价值和书法价值。

    汉代以后,儒家学说便在文化思想领域占统治地位,其著作是封建统治阶级所喜爱并加以提倡的,借以维护其封建政权。因为当时雕版书籍尚未发明,书籍多赖手抄流传,错误在所难免,这就需要官方来统一审定,确立儒学经典著作的标准版本,用来校正世人传抄讹误,便产生了这部辉煌的《石经》。这种以石刻经赖以保存和校正古代文化典籍的方法,后代多有效仿。

    《熹平石经》未署书者的姓名,传为蔡邕所书。《后汉书》蔡邕本传载:“熹平四年,邕奏求正定六经文字,灵帝许之。邕乃自书册于碑,使工镌刻,立于太学门外,于是后学晚儒,咸取正焉。及碑始立,其观视及摹写者,车乘日千余辆,填塞街陌。”蔡邕,字伯喈,东汉陈留圉(今河南杞县)人。官左中郎将,封高阳乡侯。博学好辞章,妙音律善操琴,尤工书法,以隶书名世。人评其隶书,结构严谨,点画俯仰,体法多变,骨气洞达。这块经书残石,端方严整,宽博得体,循规蹈矩,是典型的官方书体,甚为标准,拘谨而少变化,缺少自然生动的气韵,以楷法作隶书,对后来唐代的隶书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熹平石经》原石照片


弘扬传统文化    传播书法知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