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东省中医院

 七毛大顺 2015-06-19
前不久,34岁的胡女士在家中突然昏迷倒地,被紧急送往医院途中,呼吸、心跳停止。经抢救无效,患者死亡。
  尸体解剖结果显示,胡女士昏迷的原因是脑血管畸形,事发当晚脑血管破裂压迫脑干,造成呼吸停止。据统计,因血管畸形所致的脑出血中,最常见的就是蛛网膜下腔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青壮年多见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常见的脑出血之一,而75%~80%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由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的,病死率为50%~70%,存活的病人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此外,脑底异常血管网和高血压动脉硬化症及一些血液病也会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多见于青壮年,大多平时有头痛病史,往往在情绪激动中或用力情况下急性发作,如咳嗽、用力排便、剧烈运动、过度劳累、饮酒、天气寒冷等。常见症状有突发剧烈头痛、眩晕、呕吐,还可出现背痛、腿痛、烦躁、复视、怕光、怕声响、谵妄或惊厥等症状,严重者伴有昏迷。也有极少数病人在安静状态下发病, 60岁以上老年患者临床表现常不典型。

  脑血管造影检查最有价值

  颅脑ct检查是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重要手段,脑血管造影(dsa)是确诊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特别是颅内动脉瘤最有价值的方法。所以在病情容许的情况下,应该争取尽早行dsa以确定病因,决定治疗方法和判断预后。其他如ct血管成像、磁共振血管成像等都可用于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的诊断。二者检出动脉瘤的敏感性相当。前者具有成像速度快、创伤小的优点;而后者具有无需对比剂的优点,所以适用于肾功能受损的病人。但检查的时间较长,不适合危重病人。

  除此之外,由于一些血液疾病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原因,所以血液学的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也是必要的,同时为了了解患者的全身情况,必要时可做肝肾功能等进一步的检查。

  反复头痛者是高危人群

  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首先应关注头痛者。反复头痛的人一定要到医院检查,及时发现隐患,防止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生;如果身边的人由于情绪激动或用力等情况出现以上所述的症状,第一时间就要想到是否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可能,并在最短时间内将患者运送至最近的医院。在转运患者的过程中,尤其是转运有意识障碍的患者要注意以下事项:

  1.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头高侧卧位,防止舌根后坠。

  2.及时清理患者口中的呕吐物,防止误吸入气道。

  3.在运送过程中尽量避免震动。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分为保守治疗及外科手术两大类。前者以药物治疗为主,也包括脑脊液引流,绝对卧床休息4~6周,保持安静,避免用力排便、咳嗽、打喷嚏和情绪激动等。目的是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积水、防止再出血及脑动脉痉挛、脑缺血。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去除病因,对止血和防止再出血很有意义。

  蛛网膜下腔出血中医属中风、真头痛范围,常分为肝阳暴亢型、阴虚阳亢型和痰浊蒙窍型等,对急性发病表现为热证明显者可服安宫牛黄丸。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手术或介入干预治疗,通过辨证施治,中医药在减轻术后症状上有较好的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