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夏遗珍_玉器11_渎山大玉海

 百眼通 2015-06-19

  元代。玉器。传世珍品。现藏北海公园团城。

  渎山大玉海又名玉瓮、玉钵,是元世祖忽必烈犒赏三军时盛酒的器物,是我国历史上最早、最大的玉雕,堪称划时代里程碑式的玉器作品,也是世界宝玉石发展史上罕见的杰作。

  渎山大玉海呈椭圆形,由玉海和底座两部分组成。高70厘米,口径175厘米至182厘米,最大周长493厘米,膛深55厘米,重达3500公斤。

  渎山大玉海不仅体型巨大,而且装饰精美。玉海的外壁浮雕海水纹,下部以浮雕加阴线刻的手法表现波浪,上部海水纹是阴线刻的底纹,而以浮雕的各种海兽为主体,有龙,猪、马,鹿、犀等,形态各异。海兽虽均为想象中的动物,但其造型都很写实,延续了宋代以来的起凸手法,随形施艺,颇具匠心。

  大玉海是元世祖忽必烈在至元二年(1265年)下令制作的,由当时的大都(今北京)皇家玉作工匠制作完成。玉海本为乘酒所用,但其制作意图是为了反映元代国势的强盛,所以渎山大玉海尽管工艺上精益求精,却并不流于繁琐,自有一种雄浑豪放的气魄。

  (玉瓮亭) 

  大玉海原本陈设于北海琼岛广寒殿中,元代末年遗失,清代时放置于西便门外真武庙中,被道士用来腌菜。乾隆皇帝于1745年以千金将其收回,放于北海团城中,并建玉瓮亭以保护。由于玉海底座已失,乾隆皇帝还命人加配底座,并先后四次对玉海进行修饰。

  乾隆帝还赋诗铭刻于瓮内,概括了玉海的形状、花纹以及来历等。乾隆在诗的序文中说,玉海“有白章,随其形刻鱼兽出没于波涛之状,大可贮酒三十余石,盖金元旧物也。”乾隆皇帝还命臣下48人都赋诗赞颂玉海,这些诗也被刻在玉瓮亭的亭柱之上。

  (现代独山玉作品) 

  渎山大玉海的玉料为青灰夹生黑斑色,经过专家鉴定为河南南阳独山玉。独山玉为中国四大名玉之一,因产于南阳附近的独山而得名。独山玉的玉质地坚韧致密、细腻柔润,色彩斑驳陆离,常常由两种以上的颜色组成多彩玉。独山玉有着悠久历史,相传和氏璧就是独山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