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视觉学习的内涵及策略

 云在青天ysz 2015-06-19

每个明眼人都生活在视觉的世界中,视觉经验成为人们生活中最重要也最可依赖的经验。我们身处的时代更是堪称一个“视觉时代”,网络、电视、电影、广告、DVDMTV ?它们所提供的视觉信息如同海洋,让人在畅游其间的同时,也感觉困惑和艰于选择。本文试图探讨:在这样一个视觉信息占压倒性地位的时代,学校教育在培育学生的视觉体验,促进其视觉成熟和发展方面究竟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有没有进一步拓展的余地? 多元智能理论的倡导者加德纳为我们提供了独特的注解,我们来看:

首先,究竟什么是视觉- 空间智能?

“视觉”,和眼睛“看”的能力有关,主要指一个人在一定时间内对视觉对象的性质、特征、形态的理解和把握;有一类心理学实验,测试的就是人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看”可以“看见”的内容的数量和质量。大量测定表明,正常人看一遍能记住的孤立信息项目是5 6 个。

“空间”这两个字,则强调头脑对视觉对象的立体把握,指能够精确判断物体的空间形象、空间位置或空间距离的能力。比如,一些场景的立体影像会在人脑中浮现,回忆就是这种影像的代表;建筑学家会对自己未来的作品如履如临;白日梦也是,有一位作家说,当他“在一个安静的时刻对着纸和笔出神时,梦就开始了”;关于空间视觉的例子还有:有些人能够精确地感知自己所处的地理位置(像航海家、旅行家) ,或对在空间中移动的物体的位置有着精准的直觉式判断(像球类运动员)

所以,视觉与空间感受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今天,人类对视觉的研究已经相当深入和富有成果,比如,日本爱知工业大学基础教育系的教授在一份研究运动员视力的报告中指出,即使同样从事球类运动,不同项目对运动员的眼力也有着完全不同的要求。这些要求是:静止视力;准确看清笔直逼近物体的视力;准确看清横向运动物体的视力;反差灵敏度;深视力(距离感) ;眼球转动灵敏度;瞬间视力;手眼协调。可以说,不到一秒的眼力差异,将决定一名运动员能否成为优秀的球类运动员。

此外,还有研究表明,长期从事某种特殊职业的人表现出感觉器官敏感化现象。仅就视觉而言,磨工能看到0.0005mm 的空隙,而未受训练的人只能达到0. 1mm;染色专家可区分40 60 种黑色色调,而在末受训练的眼睛看来,它们似乎相同;美术家的眼睛对于比例估计非常敏感,他能分辨物体大小1/ 60 1/ 150 的变化;至于颜色的精确度,在罗马镶嵌美术工厂,20000 种人造的基本颜色色调,显然只有经过训练的眼睛才可能完全辨识。那么,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对于视觉研究和学校中的视觉学习又有什么特殊的贡献呢?

首先,他明确把“视觉”与“空间”相联系,使“看”变得更为广义,也更接近人类视觉的本质;而且,他更进一步赋予其“智能”的内涵,并从这个前人所未见的角度考察“视觉”和“空间”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其要点是:

1. 除了看平面(主要是文字等书面符号体系) ,还看立体(对任何能够刺激视觉感受的媒介或物体感兴趣) ,强调视知觉包含着对立体空间的把握。

2. 除了真实的目击(外在视觉) ,还包括头脑中的“看”(内在视觉) 。他提出了“意识的眼睛”这样的说法,,视觉始自注意(人可以“视而不见”) ,它是具备想象力、创造力和选择性的。

3. 视知觉在不同的人身上有不同的表现,可以经由视觉训练变得丰富、敏锐。

所以,更接近视觉真相的表述是:视觉既是眼睛,也是头脑和心灵的映像。从这个意义上说,盲人也可以经由触觉而拥有内心视觉和真实空间的感觉。“视觉—空间智能”这样的表述本身就是试图纠正人们通常理解“视觉学习”的狭隘之见,:视觉仅仅是单向度的、由内向外的;视觉感受是天生的,本身并没有成长过程;“看”就是“看见”(实物) ,视觉是不包含想象、思考、选择和创造的;视觉学习就是文字或符号学习,是平面的、一维的。_

_其次,发现和开发学生的视觉-

空间智能对于现行教学模式的价值与挑战价值之一:让学生用两边的大脑学习。其实我们每天都在用两边的大脑学习和工作,但是因为大多数人总是习惯于使用一边的手和脚(通常是右侧) ,所以也就倾向于用一边的大脑(也就是左脑) 思维。西方“裂脑人”的研究成果证实:人脑两半球在结构上是对称的,但是在功能上却有明显差异,具有高度的专门化。从左右半脑的功能来看:

左脑

# 善于分析、计算、求同;

# 处理语言、数字;

# 进行抽象逻辑思维、集中思维和分析思维;

# 支配说话、阅读、书写、计算、排列、分类、语言、回

忆和时间概念;

# 特点:连续性、有序性、分析性;

# 思维模式:语言的、分析的、数字的、程序的、符号

的、直线的。

右脑

# 善于想象、虚构、感受和求异;

# 处理表象;

# 进行具体形象思维、发散思维和直觉思维;

# 支配视知觉、形象记忆、认识空间关系、识别几何

和立体图形、进行想象、模仿和梦幻,感受音乐和

节奏、表现态度和情感;

# 特点:不连续性、弥散性、整体性;

# 思维模式:非语言的、综合具体的、形象直觉的。

  具有巨大潜力的大脑,本该是平衡的,但如果经常被片面地使用,就容易造成思维定势,甚至会产生各种反作用力:左脑因负担过重而工作能力下降,右脑则负担不足,未能得到有效利用。而且,用惯左脑后,突然要转用右脑会很困难。所以,在青少年时代就培养学生同时运用左右脑,充分挖掘右脑的潜力,使大脑两半球和谐地发展,已成为当代教育的一个新趋势。

那么,什么叫作“用两边的大脑学习”呢? 对一般右利手的人来讲,就是开发右脑的潜能,心理学家称之为“全脑工作方式”。他们指出:这种工作方式就是用右脑去解释和图示出左脑所推理和演绎的内容。当同时使用两边的大脑,并使它们协同工作时,人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都能有效地得到提高,也就是说大脑的功能不是算术法则,1 1 不等于2 ,全脑功能是一个脑半球功能的5 10 倍。

可见,在课堂上单用左脑的理性的方式进行教学还不足以调动学生的大脑潜力,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更愉快也更扎实地学习呢?

举例而言,一个同时使用两边大脑的(综合了口头语言的和视觉感受的) 学习方式是把“分类归并”作为一种预备活动。比如,老师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冬天的作文,就可以在黑板上围绕“冬天”这个词作一个视觉图画:在“冬天”这个中心词的圆圈周围,画上另外一些圆圈,填入感觉性的词语,并把中心圆圈与外围圆圈用直线相连。然后分小组讨论、交流关于冬天的印象和感觉,分别填入各个圈。从冬天的气味到冬天的美食,从色彩到温度,从冬天的节日到冬天的传说,从北方的冬天到南方的冬天,从冬天的音乐到冬天的绘画,应有尽有。通过别的同学与自己不同的感受和视角,每个学生都可能得到启示,并获得新鲜的写作内容。也即,在结合了语言活动(左脑功能) 和视觉活动(右脑功能) ,想法和视野都多样化了,学生们会想到比只是告诉他们一个作文标题更多的东西,于是,创造性的分类归纳和有创意的作文开始出现了,而且这样的讨论还使学生了解其他人独特的经历与视角,刺激和促进了他们考虑问题时的发散性思维。当然,前提是教师首肯并鼓励学生独特的思路和表达,不去强求唯一答案。

其他科目也包括了左右脑的运转。例如数学,在循序渐进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是要用左脑的工作,但在寻找具体解法和列式计算时,则要用右脑。

另一个两边大脑同时运用的例子是画图表、地图。在你研究如何画出那个图时,你问自己关键词和想法是什么? 为什么它们对于主题是重要的? 图和文字内容是否匹配? 怎样的图才是最恰当的? 加德纳在他的书中例举了不少用图表来简化和记忆学习内容的做法。这些做法,在小学高年级和中学已经多有采纳,但如何把它变成每个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 都能熟练使用的方法,就需要更好的课堂设计以及科学有效的长期训练。

价值之二:教学应发现和关心不同类型的学习方式。

所谓学习方式,牵涉到一个人如何吸收、理解和记住知识。在学校里,教师对一个学生与学业相关的两大基本判断是“聪明不聪明”、“努力不努力”,如果既不聪明又不努力(都是按照惯常的标准来衡量的) ,那么基本上就没什么办法能使他学得更好。但心理学家却早就知道有不同的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这些学习方式虽然是由环境、努力等多种因素造成的,但最根本还在于每个人不同的大脑运作方式。也即:每个人的大脑和他的指纹一样独一无二,因此他运用大脑的方式、他的学习方式也会与别人不同,换句话说,同等的聪明,可能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如果他在集体中没有表现机会的话,有些聪明是很容易被埋没的。

加德纳认为,教师不应只停留于关心学生是否聪明、有多聪明,而应考察你的学生究竟是“怎样的”聪明。加德纳指出每个人智能长项的区别,并由此说明不同人的基本学习方式也是不同的。这种考察个体智能的标淮,正是多元智能理论与传统智力论的明显不同之处。目前已了解到的较为典型的三种学习方式是:

视觉学习:能够通过眼睛看(阅读、观察、看图表和示范) 获得最佳学习效果;

听觉学习:通过耳朵听来学习,喜欢听录音带、演讲和口头指导,用辩论和讨论的方式获得信息和知识;

动觉(运动型) 学习:需要将身体活动(亲手操作或触摸) 引入学习,通过亲身参与掌握知识。

通常人们多少会同时用到三种(乃至更多) 学习方式,但科学家发现,大多数孩子会偏爱其中某种方式,因为他们某一方面的感觉比其他方面的感觉更易协调和影响学习。通过对美国、香港和日本5000 多位小学五年级到高三学生学习方式的调查发现,这些人中:偏爱视觉学习者:29 %;偏爱听觉学习者:34 %;偏爱动觉学习者:37 %

我们可以把学习与同时能接受多个频道信息的电视作比较:除非是有线电视,否则某一频道总是要比其它频道清晰。正如一般人倾向于把最清晰的频道作为新闻和娱乐的主要来源,学习者也侧重于把一种方式———可能是视觉、听觉或动觉———作为主要的接收、处理信息、表达所学知识和想法的方式。但是,如果一个接收站受到持久的干扰而不能有效工作(最可能的情况是:学生通过视觉学习,而老师主要以听觉方式教学) ,学生又不知如何变换频道,他会感到沮丧,并导致学习困难,对自己丧失信心。这就要求教师能耐心、细心地发现每个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才能有效加以引导,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成为成功的学习者。

挑战与质疑:上述研究向现有的传统教学体系提出了许多疑问,也构成了挑战,主要有:

1. 学校和教室环境较为单调呆板,不能激发学生视觉学习的兴趣。学生在教室中接受视觉信息和刺激的渠道远没有生活中接受信息的渠道来得丰富和立体———视觉刺激物单调、稀少,教室布置肃穆呆板,缺乏色彩,由于忽略和不能满足儿童的视觉需求而导致他们对学校、学习兴趣不高,甚至厌学。

2. 学生在学校中接受知识信息的渠道单一,绝大部分学习材料都被平面化、文字化了,不利于发展视觉和空间想象。因为文字的确是最容易看到和保存知识的形态,虽然通过文字学习本来只是视觉学习的一种而已,在课堂中却几乎变成了全部:进而由于长期、单调的课堂学习形式使学习行为也变得单调。比如“, 做作业”的概念对一般孩子而言就是翻课本,然后,在格子纸上,以单一而单调的颜色(通常是蓝、黑色) ,来做题目、记述想法。这样的传统方式,已成为学生根深蒂固的学习习惯,虽然这种学习方法很乏昧而单调。

3. 教师不了解学生学习方式的差异,教学方式较为刻板单一,并用同一种标准去要求、评价所有学生,不利于发现和发展学生已有的学习特长。在传统课堂中,教师对“好”和“差”的内涵往往自有定论,而且每次接触新的班级都试图尽快对学生进行分类分等,而不是考虑其不同的潜能;具体教学方法也比较因循保守,按习惯思维行事,很少对教材作出个性化的视觉阐释。

4. 班级人数过多,不利于学习方式的个别化发展。

无论是展开视觉—空间活动还是实施个别化教学,都缺少余地。所以,了解多元智力理论中“视觉- 空间智能”的确切内涵是十分重要的,它将有助于我们改变司空见惯的教学行为,更有针对性地开发学生潜能。

第三,如何在课堂和日常生活中发展学生的视觉- 空间智能?

下面是为活跃学生的视觉- 空间思维设计的一些教学或游戏方法。

形象化———做一块“内心黑板”。这种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内在视觉,要求学生开启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最容易的方法之一是帮助学生把书本和讲课的材料变成图画形象。做法是让他们闭上眼睛想象他们正在学习的东西。运用这种方法要让学生在他们的脑子里创造自己的“内心黑板”(也可称为“内心荧屏”) ,他们可以在黑板上记录任何需要记忆的事物:生字、数学公式、历史事实以及任何数据。当被问到任何一部分特殊信息时,学生__只要调出他们的“黑板”,看看上面的数据就行了。

一个更为开放的应用这个方法的做法是:让学生闭上眼睛“看”他们刚刚学过的或读过东西(如一个故事或课本的一个章节) 。然后,他们可以画或谈他们的经验。教师也可以通过更为正式的“引导意象时段”的方法向学生介绍新的观念或资料(,带学生参加一个“导游团”,假想进入人的循环系统,学习人体解剖知识) 。当然,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也可能经历非空间思维的内容(如动态形象、语言形象、音乐形象等,都可以成为调动想象力的手段)

色彩记号———彩色教室、彩色课本和彩色作业本。具有高度空间想象力的学生常常对色彩很敏感。不幸的是在学校的一天里通常只充满了黑白色的课本、练习册和黑板。其实,有很多方法可以在课堂里加上色彩作为学习的工具。比如,在课堂上写字时用不同的粉笔、记号笔,允许学生用彩色铅笔、彩色圆珠笔和在彩色纸上写明作业要求。学生可以用不同颜色的马克笔在他们的学习材料上做标记(如把所有主题思想用红色标出,辅助数据用绿色标出,不明确的部分用黄色标出) 。总之,用色彩来强调规律、规则,突出重点或讲解时分类(,用不同颜色表示不同的历史时期) 。最后,颜色甚至还有一个功用:当学生对付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时,他们可以用喜欢的颜色来减轻紧张的心情(当遇到不懂的问题或想法,想象自己最喜欢的颜色,有助于找到答案或分辨事物)

图画比喻———画出课文和题目。比喻是用一种想法来表达另一种想法。图画比喻是用视觉形象来表达思想,:用具象表达抽象。发展心理学家认为儿童是比喻的大师:他们在不谙文字符号的含义时就已经能用图画形式表达自己的心情以及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和想象了。可惜这种能力常常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按部就班、成人思维的绘画教学而消失了。事实上,教育者如果发掘这种能力的话,能够帮助学习者掌握新知识。比喻的教育价值是:使学生在已知和未知之间建立起联系。作为教师,应该思考你想让学生掌握的重点或主要观念,然后把你的想法与某个视觉形象联系起来,自己构思完整的比喻(如“中国历史的发展与弹簧有何相似之处?) 或者让学生发展他们自己的比喻(“如果身体中的主要器官是动物,那么他们会是什么动物?)

索引卡———记忆好帮手。它可以在任何科目中使用,帮助记忆和吸收知识。用手掌大小的硬纸做成。比如,地理:国名- 首都;省名- 省会;外语- 母语;历史、自然科学和文科:正面问题- 反面答案;对低年级学生:正面文字- 反面拼音;困难的词语- 自己的画。

思维速写(学习地图) ———每个人都是发明家和创造者。在许多历史名人的笔记中,都可以发现他们用简单的速写发展了许多伟大的想法,像达尔文、爱迪生和汽车大王福特,都是如此。教师应该认识到这种视觉思维的价值可以帮助学生表达他们对题目的理解。思维速写要让学生画重点、主题、中心思想或核心概念。注意:在支持学生用速写联系一种想法时不要强调是否完整和符合逻辑,也不要仅仅根据图画本身来评判,而要从速写中看到学生的理解力。大自然中许多天然结构的精美样式为我们提供了画下自己瞬间思考和灵感的最佳范例。对于视觉—空间型的孩子来说,运用简洁的图画式提纲来整理学习材料和帮助记忆是有效的。比如,树状分类:“水果”。

多彩的粘贴纸———提醒和提问。这是学生完成作业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尤其对于低年级和粗心大意的学生特别有效,对一般学生也可以起到引起兴趣的作用。具体做法是:在每堂课老师布置完作业后就抽出一张记下,并贴在课本的相应位置,露出一点边儿。也可以记下课堂上突然产生的疑问。同样贴上,便于课后提问和复习时作为重点。

利用电脑———全方位助学器。电脑对各种学习方式的学生都提供了可能性,视觉型的学生尤其喜欢这种刺激物。比如,可以在电脑上默单词,这比让他们进行书本阅读或学习更能保持信息。另外,在电脑上敲打和做笔记有助于学生的写作技巧,而数学中的示范练习和其他科目都可以用电脑游戏来进行,现在有很好的教育软件可以利用:孩子们的书本转化成在个人微机上“可读的”电子形式,由于加上了生动的图象和声音效果,可以成为课堂教学的有创造性的补充。

地理记忆激励法———头脑中的路径和山水。在教室和家里的墙上挂上各种地图,当电视新闻涉及某个城市、地区或国家时,让学生找出来并做上记号。只要经常看地图就可以帮助学生较容易地建立起地域概念,既促进他们的视觉敏感性,又帮助他们熟悉了地理知识。

运用多种多样的视觉材料———把世界搬进教室。首先是为学生提供、同时也让他们自己寻找合适的阅读材料,激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进而对学习本身产生兴趣:其次是运用丰富的视觉材料调动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充分和深入的理解,把文字学习和其他类型的视觉学习结合起来。运用视觉学习材料有两种形式:__

第一类:观赏式。视觉材料有:图片,绘画作品,摄影作品,录像,电影等。心理学已经证实,视觉记忆比语言记忆要优越得多,给受试者看10000 张图像,正确识别率达99. 6 %。所谓“一图抵千字”。

第二类:参与式。如参观各种艺术展,参观各类建筑;动手制作各类材料、各种形态的手工艺作品。人的视觉感受能力在充分而丰富的刺激下,可以得到很好的发展。博物馆是个好去处,但每次都必须设计一个主题,有备而去,而不是走马观花。观察内容要具体:比如,“中国陶瓷碗的形态及其花纹变化”;“今天你最感兴趣的展品是什么? 为什么?”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兴趣小组时间让学生有机会去完成自己的视觉—空间作品,形式、材料不拘,只要能表达想法或美感即可。比如:做陶,纸工,书法,编织、各种模型。

观察练习———“记忆托盘”。观察一个盛有各种杂物的盘子,让学生看一眼,取走或增加数样,再让学生判断,可以训练其观察记忆力和视觉的敏锐性。

看和描述———回忆式空间描述。“我家布局”、一束花、一部电影、一件雕塑作品等,都可以作为学生表述内心或想象视觉的材料。

用视觉方式讲故事。看图说话,想象性口头作文,脑中“过电影”等。

纸牌游戏。数数、排序、各种游戏;用以强化视觉辨识力、记忆力、视觉警惕性、搜索力和手眼协调能力。这些能力十分重要,可以促进学生阅读、学习的成功,也为教师的成功教学提供了保证。

总之,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视觉学习环境,是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想象力的最好、最直接的途径之一,作为教育者不应忽略并视之为“小节”,而应加倍重视并予以积极引导。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崭新的视界和可操作的空间,值得借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