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九如巷,这扇小门前,我停住了脚步

 苏迷 2015-06-19
九如巷,这扇小门前,我停住了脚步
1
   九如巷3号,张充和故居   蒋世颖摄
  □商报记者 吴梦奇
  不过是苏州古城纵横交叉的小巷中十分不起眼的一条罢了,九如巷,窄窄的、短短的。再次寻访,只为那一座宅第,那一座宅第里曾经住过的一家人,尤其是这一家人中秀外慧中的四姐妹的故事……
  还记得不久前记者站在那扇小门前的情景。门楣上,如今挂着的门牌是九如巷3号。站在门前,我和那年的沈从文一样,莽撞又紧张,不知道小小的门扉后迎接自己的会是什么,一如那年的沈从文也不知道门打开后,张家三小姐会给出怎样的表情。这里的家长是变卖家产创办私学的张冀牗,也曾有“谁娶了都会幸福一辈子”的张家四姐妹、张家的六兄弟同样也是一个个才华横溢的才子……那是一个何等风雅的存在啊,就在这扇小门后面。太忐忑,哪里敢敲门,幸运的是有一个访客正巧来了,门开了,走出一个白白净净的阿婆。上前禀明来意,阿婆热情地为我介绍自己,她正是张家第五子张寰和的妻子周孝华女士。
  进门便是那一口已经不知多少年的老井,小小一眼,矮矮地“蹲”在地上,井栏一圈布满了深深的沟壑。张寰和曾被称为九如巷里张家老宅“最后的守井人”,张家十姐弟中,唯有他留在了九如巷,继承父志,扛起乐益女中的担子,低调奉献在教育之路上……
  如今的张家宅子已经不是从前的“张公馆”了,留下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其余建筑已在上世纪由政府改建。前房较为老旧,周奶奶说这也有九十年左右的历史了。后房修葺了一番,带着现代气息。中间一大块空地都是花草树木,粗粗看了一圈,腊梅、山茶、无花果树……不是奇花异草,但却都已经枝干粗壮,不说也晓得是张家老人留下来的老树。那碗口粗的无花果树,已经砍成了一个树墩,周奶奶说别看只剩一个根了,它生命力强着呢,追溯起来,这树的“种”还是她的婆婆移栽过来的。院中两株腊梅是张寰和夫妇尤其喜欢的,枝干甚为粗壮,每年冬日,还未至,仍然会花满枝头,若有客来,他们还会剪下一枝赠予,哪怕是素不相识来叨扰他们的“张家粉丝”,他们也会热情地递上,那情景,不由让我想起了张三小姐对沈二哥的那句“乡下人,来喝杯甜酒吧”。
  抬头看向屋后的高楼小区,从前的张家大院成了这一处小小的“城中桃源”。周奶奶见我在望后面的高楼建筑,热情地解说:“后边从前就是乐益女中,张家和乐益女中是连在一起的。”张家的人大抵都是这样的,他们热情而有礼数,兼容并蓄,静水流深,真正当得“温文尔雅”四个字。遗憾的是,张寰和老人去年底已然撂下他守了半辈子的古井,102岁的小妹张充和也于昨天留下了张家四姐妹最后的背影,与世人挥别。
  尽管如此,站在九如巷口,我眼前仿佛还有民国时代佳人才子俊秀朗逸的身影晃过,总有心头一暖的感觉。小小九如巷,走不过百步,头头尾尾反复走了两遍,发现唯有张家是我想探访的去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