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代传播中的视觉符号探讨

 云在青天ysz 2015-06-20

现代传播中的视觉符号探讨

胡 家 宁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11

(金陵科技学院艺术学院, 江苏南京210001)

摘 要: 传播活动通过采用一定的技术形式和表现手段, 来实现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传递关系与交换关系。与文字符号相比, 视觉符号的直观性、易读性、生动性等特点使它更具视觉冲击力。其传播形式培养造就了更善于用具象的视觉形象去感知世界的年青一代, 促进了人们思维能力的提高, 并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因此对视觉符号的形式探讨, 是现代传播更具魅力和效率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 现代传播; 视觉符号; 图形; 图像

传播(Communication) ,指人类交换信息的一种过程,传播活动通过采用一定的技术形式和表现手段,来实现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传递关系与交换关系。今天的传播学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日新月异及其对整个社会实践的全面渗透,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

一、社会发展中的现代传播

从现代传播的知识谱系来看,它包罗万象地涉及到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各个知识领域,其多元性与爆炸性构成了当代传播学发展的内部张力;从现代传播的硬件范围来讲,它包括了以电信、媒介和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三大部分。可以说,把硬科学与软科学相结合,把科学证实与人文反思相结合,把工具理性与社会批判相结合,是现代传播学发展的重要特征。

1 现代传播在社会建设中的功用

现代传播在当今社会建设中的功用,可以从经济、政治以及文化几个基本层面来分析: 从经济上看,随着世界工业社会型经济逐渐向全球化的知识经济发展,信息已取代传统的其他资源,成为战略性资源。信息既可以作为物质生产和再生产的手段而成为配置性资源,也参与社会时空的组织而成为权威性资源。信息资源管理和知识管理,成为各行业的核心管理领域。从政治上看,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对政府管理的理念、政府治理的结构、政府程序和工作流程、政府决策和政策制订都产生了很大的冲击,有效促进了政府行政的现代化、民主化、公开化和效率化,是政府再造的重要推动因素。从文化上看,传播学所面临的是一个文化媒介化的时代,与文化实践、社会心理和教育内容等方面的变化相伴随。文化是当今具体的人为自己创造秩序和意义的时候产生的东西,不仅仅是通过主观心理分析去认识的个人倾向、态度或理念,也包括必须通过客观社会去认识的社会结构、政治体制、公众行为和行为空间、人际互动机制等。传播学的无处不在使它本身成为一个外延很大的学科,对社会管理方式,对个人职业训练,对大众消费心理都具有指导性或服务性的作用。正如控制论创始人维纳的一个判断:“社会传播是社会这个建筑物得以黏合在一起的混凝土。”[1]

2 现代传播中视觉文化的崛起

从人类发展史来看,人类一直在改进对于周围事物的信息接受能力和吸收能力,同时又设法提高自身传播信息的能力、速度、清晰度和便利性,不断更新信息传播的技术和方法论的思考。作为信息或曰文化传播的媒介———人类经历了印刷媒体到可视听媒体(主要包括广播、电视和电子出版物等) 直至今日的网络媒体,其发展历程足以说明人类在传播方式上与观念上的发展与变化。

随着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可视媒体为主要载体的视觉符号进入了属于视觉文化的黄金时代,一切提供观看信息的媒介,如电影、电视、戏剧、摄影、网络影像都在构筑着视觉符号的传播系统。与文字相比,视觉符号显然更具有吸引力,它的直观性、易读性使得不仅仅是儿童,甚至成人都深深地被精彩的、生动的图像所吸引。[2]而作为看电视长大的年青一代,更善于用具象的视觉形象去感知世界,更习惯于视觉文化所营造的“现实世界”。可以说,视觉文化传播系统正在成为我们生存环境的重要的部分,它标志着一种文化形态的转变和形成,更意味着

人类思维范式的一种转换。

二、视觉符号在现代传播中的价值

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文化,都是通过不同的符号方式来呈现。语言和文字是人类社会创造对事物描述的符号,由此构成了以语言文字为中心的理性主义形态;而图形图像则是作为视觉符号,以感性主义形态呈现了视觉文化传播的直观形式。

图形的表现形式很多,主要是二维空间的平面设计,即在一个长与宽组合的平面上,以抽象或具象的手法描绘对象。这种二维空间所表现的图形,不同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感知的自然世界,它是以具有概括和简约特点的图形来表示认知的事物与世界。

图像来源于摄影所产生的图像和数字扫描仪及其相关计算机软件带来的数字图像,它以纪实性、逼真性的手法,再现其形象或场景。与语言符号的传播方式相比,图形图像符号具有以下的优势:

1 图形较之语言认知具有直观性和简易性

由语音、字母和词汇构成的人类文化交际工具的发展和运用在19 世纪达到了顶峰。这一时期,语言文字符号是人们表达感情、传递信息的最为重要的形式,文学作品中大段景物或人物的文字描写,让人们感受到了具象的景色风物,体验到了人物内心世界的独白。当然,在报纸或书籍中间或也会附上些许图片,但仅仅作为文字脚注的形式。

20 世纪90 年代后,世界进入了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来去匆匆的人们已经没有时间和耐心去阅读文字,人们渴望方便、快捷的交流方式,以便在快速发展的现实中获取自己需要的资讯。图形图像适应了人们的这一需求。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它以其高度概括和简约的造型或真实生动的形象,表达出丰富而深邃的内涵。与文字相比,图形图像它的直观性、易读性、共通性的特征,使它超越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的限制,成为现代社会中人们交流思想、传播信息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形式。

2 图像较之语言讲述更具生动性与感染力

摄影师用手中的照相机,用光与影客观地记录了关于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许多的场景、风情如果没有照片将它们以客观手法定格下来,光凭文字语言的描绘后人很难想象出事物的直观形象的本来面貌。图像与文字相比,真实直观的形象表达,避免了因主体的差异而导致的不同认识,最大限度地展现了事物客观的面貌。

摄影师通常也会借现实生活中的景物,表达作者对生活的见解和感受, 一些司空见惯的景物———花鸟、人物、风光,却在摄影师慧眼独具的观察中挖掘出了无限的美感和诗意,使观众对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有直观的认识之外,还体会到一种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意境美。例如,一个旅游的网站,如果没有充满诗意的优美图像, 仅凭文字的表述很难吸引观众的眼球,真实、生动的图像是最煽情的广告词,它引发人们的联想, 并促使其前往观光的行动。

如果说摄影图像较为真实地记录了物象,那么对图像内容进行适当艺术加工的数字图像,则是艺术家创造性思维的生动展现。笔者见过一组用图像展示的“快乐的秘诀”,在这里,种种处世哲学的说教被情趣盎然的图像所代替。如北极熊与众男士一起如厕的场景诙谐地表达了“要处乱不惊”的气魄;一只小猫在众狼狗列队注视下蹒跚而过的景象,体现了“尊重弱者”的人道主义思想,绝妙的创意,配以真实的影像的剪接,令人拍案叫绝。数字图像颠覆了传统图像所谓的真实再现的表现手法,促使思维范式的转换,即图像的内容并不一定是真实的,图像只不过是一种艺术家表达思想观念的手段。

3图像的表达形式较之语言理性表述更具视觉冲击力

无论印刷媒体还是电子媒体, 文字和图像都是其两大构成要素。但是在同一画面上,文字太多的话, 就会显得沉闷, 缺乏生气,如果添加一些富有情趣的图形或图像,画面将给人以完全不同的印象。以电子网页的浏览查询行为模式为例:作为网络上传递种种信息的人机交互界面来说,主页页面如同车站的窗口,当人们浏览信息路过此窗口时,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图形与色彩,就能吸引观众在确认信息的情况下,继续点击进入下面的内容。否则,人们在纷繁的信息面前是不会驻足观看的。纵观一些著名网站的主页面,其设计无一不是按照形式美的法则,在规定的画面空间中把文字、图形和色彩等视觉要素进行有机的组合,形成内容表达清晰、整体性好、具有艺术内涵的视觉效果。此现象给我们的启示是:设计赋予图形元素以生命,它所形成的视觉冲击力是牢牢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提高人们获取信息的兴趣和效率的重要保证。

三、怎样的视觉符号使现代传播更具魅力

既然视觉符号在现代传播中扮演着如此重要的角色,那么图形图像质量的优劣不仅涉及到画面的视觉效果,而且必然影响到信息的传播与接受。因此,对图形图像的探讨,将有助于信息的传播在有效性的前提下更具魅力。

1 简洁的图形是快速识别与认知的基础

图形的本质在于它的功用性,虽然经过艺术设计的图形具有观赏价值,但它主要不是供人们观赏,而是作为承载信息的视觉形式。因此图形含义必须明确,无论要说明什么、传达什么,首先要符合人们认识心理和认识能力。例如李宁牌运动系列将拼音字母“L”横向夸张,形成了极具动感的图形,准确传达出运动、速度的体育概念。

运用视觉语言表达意图,必须寻求恰当形式予以准确体现。笔者认为简洁明了的图形形式是直观认知的最佳方式。科学实验证明,人在接受视觉信息的过程中,随着接受的次数的增加,可以自动地省略掉一些无关紧要的细节,而把复杂的信息抽象成一个简单的符号来储存。根据这个事实,将要传达的信息内容运用人们熟悉的简洁图形予以表达,将极大地提高人们的认知度。以随处可见的交通标识为例:运用箭头表示车辆、行人行进的方向;运用人物或车辆的剪影图形表示出不同的车辆、行人的行动规则。其图形传递的信息承担着指导、规范车辆、人群的行动规范。又如在各地旅游景点的国际通用公共标识, 无论什么国籍、什么年龄层次的人们, 都很容易从简洁的形式组构中识别出它与某个具体事物的关联,准确无误地解读其信息内容。

简洁的图形便于认知也容易记忆。在当今信息激增的社会里,人们每时每刻都处在自觉或不自觉地信息接受状态中,其中包括各种图形信息。如果图形过于复杂,将削弱对视觉的刺激,那么它在人们记忆中的痕迹也就微弱了。运用格式塔心理学家所提出的视知觉基本规律去解释,即理想、清晰的单一性图形,有助于人们的认识与记忆。

综上所述,要保证信息准确、快速被人们认知,最好考虑视觉简化的需要,运用简洁的、富有象征意义的形式和形象,帮助人们很快确定视觉对象的基本面貌并牢牢地记住它,使图形在人们的直觉中快速产生识别与认知。

2生动的图像是引起关注产生记忆的条件

人的感觉是来自物质世界的刺激直接作用于有机体的感官所引起的神经冲动,再由感觉神经传导到大脑皮层,在人脑中产生对物质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因此,生动的、具有较强视觉效果的图像,容易引起视觉器官的快感并作用于思维从而产生对物质的认识与记忆。

与简练概括的图形不同的是图像具有客观真实性,其主要的审美特征为:真实性和思维意识性。

图像的真实性是由于摄影机械技术而带来的与“现实”对等的影像,正如美国学者苏珊·桑塔格所说:“摄影所从事的就是??提供精确地模仿现实的形象人物。”摄影通过瞬间的把握、角度的选择,栩栩

如生地展现了对象的形象,如人物的形象、动物的皮毛质感、气象万变的景色等等。强烈的直观感、再现性和无可比拟的真实效果,使其视觉效果的真实与生动给人犹如身临其境的感受。

图像,不仅生动地展现事物与事件,更重要的是真实地表达作者对生活的见解与感受,以及丰富的思想感情。例如,解海龙拍摄的“大眼睛”形象,以一个手握铅笔头、两只直视前方、对求知充满渴望的大眼睛小女孩的瞬间形象,曾深深地打动了许多人,在题为《我要上学》的照片发表后,很快被国内各大报纸杂志争相转载,并由此点燃了希望工程的圣火。其生动的影像展现了人类眼睛、艺术创造和机械技术的魅力,而这三者的结合是现象的真实与本质的真实的统一,是浅层的表象和深层的真理的统一,构成了历史的真实、具体的真实。[3]直观图形带来的生动形象与思维意识所表达的深刻内涵相结合,图像无疑是“生动”一词的最好注解。

3 符合媒体技术的图像是提高传播速度的保证

人类的传播史经历了以纸张为媒体,通过印刷来实现传播,经历了包括广播、电视和电子出版物为主的可视听媒体,以各种电子设备作为辅助工具来实现传播,以及当今以计算机网络为媒体的网络传播。

不同的传播方式,需要与之相匹配的传播技术,对图像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例如纸质媒体,以平面印刷来传播图文信息,人们对于信息的接受主要以阅读为主,因此对图像质量的要求较高,包括图像的层次感、清晰度和图片剪裁的完整性等,受到其物质性和所依赖的印刷技术的限制,其表现的形式和空间均较为有限。再如可视听媒体,它们较之纸质媒体,具有文字、图像和声音综合传播的能力———电视

以声像合一的画面吸引了无数观众、电子出版物更是以其互动性使人有如临其境之感。这时的图像更多是以纪实的面貌出现,因此图像的逼真性、纪实性的要求是保证图像与其对象准确、真实和直接吻合的前提。[4]而计算机网络媒体,传播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对信息的制作和发行,突破了传统的出版物制作和发行方式,同时它的交互性,则实现了异地对话、人机对话,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人们的即时交流。如同其他媒体一样,网络媒体对图像也有着特定要求。

例如:经常上网的人都有下载信息时间过长的经历,尤其是图像。这是由于网络频宽不够引起的上网“塞车”。与文字信息传播的快速相比,图像文件的每次下载,浏览器都将向Web 服务器请求一次链接, 所以图像文件越多就意味着页面下载的时间越长。

因此,为了使受众能更多、更有效地接收网页上的信息,必须考虑图像的传播技术要求。设计者对图像的大小、阅读舒适度以及制作表达手段都要有明确的概念,以保证浏览时的必要清晰度和下载速度的快捷;必须将“视觉审美”与“使用方便”的需求结合起来,合理地安排图像在页面上的位置、数量、形式等,从而使网页页面呈现整体性好、具有艺术内涵、便于快速传播的视觉传达效果。

当今社会日趋繁多的精神需求,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多样化的信息传播方式,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互补共荣、协同发展,将大力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传播活动和传媒产业的健康发展。从推进人类文明进程的角度来看,不断设计出优秀的图形图像,并给予视觉语言更为宽泛的含义,促进现代视觉文化的发展,增强和提升当代传播的活力与魅力,是时代赋予当代设计师的重任。

参考文献:

[1 ]陈卫星. 传播的观念[M] .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4.

[2 ]文然,邢雁冰. 视觉文化在现代传播中的意义[J ] . 记者摇篮,2006(5) :31 - 32.

[3 ]李仁臣,曾庆香,高世屹. 论新闻图像与受众的对话[J ] . 新闻大学,2006(1) :79 - 85.

[4 ]洪杰文,宋强. 现代传播方式比较[J ] . 印刷世界,2002(12) :35 - 3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