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的基础教育战略思考(提纲)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都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当下,我们正迎来一个全球范围的“互联网+”时代。 于是有人便认为教育(本文特指基础教育)也将随之发生革命性变化,时髦的提法就是将出现一个云教育、云学习、云课堂的全新教学模式。教师的大部分作用将会被信息技术所取代。 笔者必须严肃地提出一个相反的观点。 在说这个相反观点之前,要重申笔者反复提出的一个认识: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是必然的、当然的、水到渠成的。什么意思?就是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就像人们使用手机一样,无须特别推动而相信人们的自主选择。教师会自主地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产品用于教育实践而无须推波助澜。 对于教育的“互联网+”时代,笔者的相反观点是——教育不但不能盲目跟风地提“互联网+”,反而要提“互联网-”。 “互联网-”就是要主张教育的返璞归真。返璞归真的核心就是“教育生活化”。主张学生动手、动口、动眼(观察自然、观察生活)、动脚、动脑。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对儿童来说,过早地实施“教育信息化”是一种灾难。 “信息化”是对“生活”的异化。儿童大脑一旦过度缺失“原生态生活表象”就会丧失创新能力,就会出现孤独、冷漠、暴戾等变态心理以及怪诞行为。 我们的医学、心理学、教育基础理论对此一定要认真研究。 我们的精英、公知千万不要随意提带有极端倾向的“教育信息化”的理念及口号。因为这是不负责任的。 笔者认为,在“互联网+”时代,教育要提倡“互联网-”。 2015年6月19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