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工智能:已经发生了什么 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

 3gzylon 2015-06-20
2015-06-20 09:03 来源:文汇报  我有话说
2015-06-20 09:03:10来源:文汇报作者:责任编辑:蒋正翔

  人工智能是这段时间最红火的话题。《经济学人》、《福布斯》、《大西洋月刊》等欧美主流媒体纷纷推出专题,对人工智能究竟剑指人类文明的未来,还是将成为终结人类文明的可怕力量展开激烈争论,讨论的核心聚焦这样一个话题:人类一手创造的“怪物”,会不会反过来奴役人?

  被改变的日常生活

  从财务查假账、医疗诊断、新闻撰稿、危险作业,到打造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广告语,人工智能已几乎覆盖了各行各业,各类应用令人“脑洞”大开。最近大热的无人驾驶飞机、自动驾驶汽车、人形机器人都应用了人工智能技术。美国运营商Verizon计划推出集成传感器的多媒体控制系统,通过扫描房间、读取居住者驾驶证相关信息,决定电视广告的投放类型:如果主人处于压力状态,会播出度假旅行的广告;如果主人心情挺好,广告也会同样轻松愉快……

  在以色列,一家公司已经推出帮助盲人“脱盲”的助听器,外形小巧,功能强大,集计算机、数字传感器和算法于一体。盲人只需用手指触摸黑板、食品包装纸、报章新闻等上的文字,计算机能立即通过图像分析处理技术,用扬声器把文字“念”出来,盲人可借此恢复基本与健全人无异的阅读能力。可见,无论字体、大小、介质、光照条件,“什么都能读”已不再是人类独有的能力。这款名为OrCam的产品售价约2500美元,相当于高端助听器的定价。

  人工智能技术还通过与人工耳蜗植入等方式相结合,可恢复聋人的听力。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批准了第一代视网膜植入技术,使完全失明的盲人再次“看见”成为可能。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甚至四肢瘫痪的人们可通过思想“控制”轮椅,极大地提高生活质量。这些乍听上去好得像奇迹的人工智能技术,现处起步阶段。

  探索没有边界

  得益于近年来几项关键性技术的突破,人工智能技术正处于高速发展期。

  一方面,计算处理能力的迅速增强,同时硬件成本的不断下降,使人工智能技术具有大规模应用的现实基础。另一方面,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海量的数据资料与相关算法相结合,人工智能具备了深度学习的技术基础。深度学习系统能模仿人脑神经元,处理海量数据,“自己教自己”如何去执行一些过去只有人脑才能完成的任务,如今人工智能在情感分析、图像识别、数据分析等领域已几乎做得和人一样好。脸书去年发布的深脸(DeepFace)脸部识别系统,对人脸识别的准确率达到97%,绝对秒杀“脸盲”人群。

  因此,《福布斯》看好人工智能在金融保险、医疗保健、信息安全等与大数据高度相关的高附加值产业的前景,并指出:大数据、物联网与人工智能的联姻,将最终实现“泛在智能”,未来人类将生活在始终契合其身心的数字“迷雾”中。谷歌、微软、苹果、IBM等巨头自2010年起各自斥资数十亿美元,都企图领跑人工智能领域。加上新兴科技企业,有机构估算,自2009年起人工智能技术已“吸金”超过170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人工智能技术仅具有局限于某一具体领域的特定能力,即通过巨量数据处理能力,“形似”模拟人脑,既不具备任何范围广泛且灵活变通的人类思维能力,也不具备人类的自主性、喜恶和欲望。也就是说随心所欲地思辨、判断、选择依然是人类智力的特征,电脑还做不到。

  人工智能的下一步

  近期一项调研显示,大多数学者对人口智能的未来持正面肯定的观点,认为人工智能可帮助人们实现前所未有的突破。“超人主义”甚至走得更远,他们预言人类最终将与机器合为一体,成为“不朽”。

  不过,就在微软、谷歌等巨头竞相投入巨资研发人工智能的同时,一些响当当的宇宙学家、硅谷创业家却纷纷公开表示对人工智能的忧惧。他们可都不是反对或排斥工业化、新技术的老顽固,把他们的忧虑仅当作杞人忧天,未免过于简单。问题是,现在就对人工智能的下一步发展提出质疑,是否太早了一点?

  在展开这个终极问题前,不妨像《福布斯》那样,把人工智能技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侧重解释复杂的输入信息,如语言、情绪、协调运动等;第二类旨在建立更高层次的认知功能,如学习、决策等。

  看似热闹的争论背后,人们不难发现,其实对于第一类人工智能的前景,学者们的观点比较一致:

  第一类观点认为,总体而言,全社会将从人工智能获益良多。人工智能将成为衡量科学、技术,甚至社会进步的标杆。麻省理工学院的布林约尔松和安德鲁·迈克菲在他们2014年出版的《机器2.0时代:辉煌科技时代的工作、进步与繁荣》一书中指出,从制造业机器人到个性化网络,人工智能正在改变新经济格局,基本上对企业、对提高生活水平、对人类未来,都将发挥积极作用。

  第二类观点,人工智能取代某些工作将成为大势所趋。无聊或危险作业将由机器执行,换句话说,低端蓝领、白领阶层可能会被人工智能取而代之。虽然教育培训可能帮助一部分员工适应新变化,人工智能集聚的新财富也会产生新行业、新工种,未来人工智能对职场的颠覆性影响,可能与工业革命时代蒸汽机对产业工人的替代等量齐观。

  第三种观点以《经济学人》为代表,这家杂志在近期刊发的一系列文章中表示,人机协作领域,即人类的自主思维叠加人工智能的巨大计算能力,潜力巨大。有人工智能相助,人们将把有趣的事情做得更好,国际象棋便是一例--现在电脑可以下赢任何一个人。不过,当今世界上最好的棋手并非电脑,而是国际象棋大师加里·卡斯帕罗夫称之为“半人马”的人类与算法组合团队。这样的人机协作组合将助力更多领域发展:有了人工智能的支持,医生读图检出癌症的能力将大大增强;有了智能手机的语音识别软件,发展中国家读写能力欠佳的人们能更好地使用互联网;有了学术研究数字助理,学者可以提高对假设成立的判断能力;有了图像分类算法,通过谷歌眼镜等可穿戴设备可获得比传统“肉眼看世界”更多的有效信息……

[责任编辑:蒋正翔]
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