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质量通病防治问题10问10答

 兴海湾 2015-06-20

1、墙、柱等竖向构件为什么会胀模?

现场问题:墙、柱等竖向构件等胀模。

原因分析:

1、模板主次龙骨间距偏大,未按计算值进行设置;超过600mm的未设对拉杆

2、主次龙骨虽然按照计算值进行设置,但是对拉螺栓、扣件等加固不到位;

3、混凝土的塌落度偏大,浇筑时的侧压力超过模板支撑设计时的值,从而导致胀模

措施:

1、墙柱模板内楞间距应根据计算确定,一般柱不应大于25cm,墙不应大于30cm,且内木楞应盖住模板拼缝

2、加强砼浇筑前模板加固的验收,一般最下面二道的对拉螺栓应加双螺母拧紧,并且钢管主龙骨同次木楞之间的缝隙应用三角木楔顶紧。

3、砼浇筑时应严格按照砼配合比施工

2、墙、柱上下层接茬处为什么会漏浆、错位?

现象:墙、柱上下层接茬处漏浆、错位。

原因分析:

1、下层混凝土的浇筑标高有偏差;模板配模高度负偏差大于15mm,造成模板下脚吊空。

2、下层在接茬位置处的混凝土胀模或收口不平整,安装上层模板时,与下层墙体贴附不严。

3、距第一道钢管龙骨(对拉螺栓)距离过大;根部接长木楞未固定

4、支模时未用线坠靠吊造成安装不垂直导致墙体上口位移,或是拧紧加固后未复查垂直度

防治措施:

1、浇筑楼面混凝土时,楼面混凝土的标高和平整度控制一定要到位;墙柱配模时,模板的配模高度负偏差应控制在15mm之内。

2、上层立模前,应将下层上口胀模部位凿除,立面修平整。在支模时,下口与砼墙面接触处固定橡胶条防止漏浆。

3、距离第一道钢管龙骨不大于200mm。下层施工时,在靠近上部的位置预留对拉螺栓孔,间距不大于500mm。上层模板支设时下压一定尺寸,充分利用对拉螺栓进行加固,接茬部位的模板改进做法详见图2-3、2-5所示,图2-4为拆模后的效果

3、墙、柱、梁的阳角部位为什么会漏浆?

质量问题:墙、柱、梁的阳角部位漏浆

原因分析:

1、模板设计时,阳角模板的拼缝方法不正确,没有采用骑缝的方式(企口式方法)。如上图3-4所示。

2、拼缝方法虽正确,但是模板因周转次数过多或施工中模板边角保护不到位造成模板侧边不平直或破损,拼装后缝隙过大,造成漏浆。

3、在施工中,模板的加固扣件未逐个拧紧造成模板下沉或接缝不严密

措施:

1、砼浇筑前,木工质检员严格验收模板施工质量。先安装柱模板,水平梁模板支在柱模上方,板模板压在梁侧模上口。粱、柱、墙阳角部位的模板拼缝必须采用企口方式,即用木楞骑跨模板拼缝处,同时拼缝处宜加贴海绵条。图3-3为梁的拼缝方法。

2、模板施工中应,拆模时应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先拆非承重模板,后拆承重模板”的原则,严禁用撬棍硬拆强撬,严禁敲打模板的棱边和楞角。拆除后的模板应及时清理浮浆、残渣,封模前应均匀涂刷隔离剂,不得漏涂

4、拆模后为什么会出现麻面甚至会脱皮和粘模?

质量问题:拆模后出现麻面甚至会脱皮和粘模

原因分析:

1、在浇筑混凝土前没有湿润模板或湿润不够,由于浇筑气温高,模板先天失水而干燥,混凝土与之接触后,在接触面混凝土失水被“烧坏”,当一拆模板就把表面层带下来。如上图4-1所示。

2、 模板太旧,表面粗糙或清理不干净,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

3、模板未涂刷脱模剂,或涂刷不均,有漏刷现象,导致拆模时砼表面粘结模板。或脱模剂与模板不相容


预防措施:

1、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

2、破损的旧模板应及时更换;涂刷隔离剂之前,应将模板上的残浆等杂物清除干净。

3、模板隔离剂必须涂刷均匀,不得漏涂。不得采用废机油和废柴油,应采用46#清机械油和0#柴油进行兑和,兑和要均匀,比例一般为3:7或2:8

5、拆模后为什么会出现露筋现象

钢筋砼结构内的主筋或箍筋局部裸露在结构构件表面。

原因分析:

1、钢筋定位出现偏差;或移位后的钢筋未按照规范要求纠偏;或出楼面钢筋无定位措施。

2、垫块太少甚至漏放,混凝土保护层太小甚至钢筋紧贴模板外露。

3、钢筋砼结构断面较小,钢筋过密,如遇粒径大碎石卡在钢筋上,砼水泥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

防治措施:

1、对发生位移的钢筋及时进行纠偏;竖向构件钢筋有条件的可以使用定位框或水平和竖向梯子筋,框柱定位框做法详见上图5-3。

2、灌注砼前,应加强检查,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是否准确。为保证砼保护层的厚度,要注意固定好垫块。一般每隔1m左右在钢筋上设置一垫块

6、楼面混凝土为什么会有裂缝现象?

原因分析:

1、配合比:水灰比、塌落度过大,容易造成混凝土骨料沉陷量较大和表面浮浆层较厚,级配不均匀,所以,在混凝土收缩时,表层的收缩量比内部大,因而造成裂缝,见图6-1。

2、模板排架系统缺少足够的刚度,垂直支撑与楼面接触部位没有设置楔子顶紧或模板支撑数量过少,使砼在振捣过程中及成型后模板出现局部变形,导致裂缝的产生;

3、过早拆模:有些项目为赶工期,拆模时间过早,混凝土尚未达到规定的强度,就盲目过早拆除平板模板和垂直支撑,进入下道工序施工,导致结构受损产生裂缝

控制措施:

1、严格控制混凝土塌落度,应按检验批要求做塌落度测试,其塌落度控制应不大于150毫米,高层时应控制在不大于180毫米范围内,对塌落度大的商品混凝土坚决退场。

2、模板和支撑的选用必须经过计算,除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边支撑立杆与墙间距不应大于300mm,中间一般不应大于1000mm。

3、根据工期要求,结合施工季节气温变化,配备足够数量的模板,拆模时,混凝土强度应满足规范要求

7 、应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12h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和保湿养护,养护方法根据季节变化选定,养护时间应符合规范要求。

8、楼梯施工缝处为什么会夹渣和存在接缝错位现象?

原因分析:

1、施工缝留设位置不正确。

2、施工缝与梯段斜面不垂直,既不符合规范要求,同时容易囤积施工垃圾;

3、接缝位置处理不到位:施工缝处的锯屑、浮浆残渣等杂物未清除或未清除干净;浇筑前未对接缝处进行凿毛处理。如上图7-1所示

防治措施:

1、根据规范中梁板结构施工缝应留设在剪力最小处的原则,梁板一般留设在净跨跨中的1/3范围内,因为该处的剪力最小,弯矩最大。而对于净跨在3米以内的楼梯,第三个踏步的位置基本能满足此条件,同时又便于施工。留设时最好以盖住负弯矩筋为宜。详见下图。

2、根据规范要求,梁板等结构的施工缝应采用企口式接缝或垂直立缝,不宜留斜槎。因此楼梯段斜板施工缝应垂直于梯段板斜面。详见上图7-2所示

9、后浇带部位排架为什么不能拆除?

现象:后浇带处两边出现高差、断开的梁板支座处易产生裂缝。

现场问题:后浇带支撑未到顶,起不到支撑作用。

原因分析:

1、后浇带模板支撑不当,在浇梁板混凝土时此处模板下沉,造成在梁板混凝土浇筑成型过程中后浇带两边出现高差;或后浇带模板体系未独立支设,排架整体拆除后,后浇带两侧梁板由简支结构变为悬臂构件,配筋与受力不匹配,导致梁板产生裂缝。

2、在后浇带未浇筑前提前拆除所在跨的模板,且对梁的自由端支撑加固措施不当,致使两端梁变成悬臂结构,造成自由端下挠,形成高差。如上图8-1所示

防治措施:

1、后浇带处模板体系应独立。后浇带模板的支设与两侧顶板、梁模板单独分开支设,在配设模板的时候考虑将模板在后浇带处分开,支撑搭设也要分开,自成体系,后浇带模板两边各伸入顶板500mm,与顶板模板相接处做成企口。梁、板端部两侧立模采用梳子板。做法见上图8-2。

2、在后浇带承受施工荷载的情况下,拆除排架前先采取顶撑措施,如用槽钢顶住后浇带处断开梁底部位,待后浇带浇筑完毕达到强度后再拆除支撑

10、充墙上部梁底或板底为什么会出现裂缝?

墙体抹灰前,混凝土梁底或板底与砌体交接处出现水平裂缝,严重者贯通墙体两面。

原因分析:

1、整个墙体自身的沉缩过大。

2、镶砖时机或填缝时机没有掌握好,砌筑方式错误。

3、填充材料选用不当,用其他材料混砌。

4、填充材料最上皮砌块未顶贴梁底灰缝不饱满。如图9-1、9-2所示。

防治措施:

1、要解决墙体自身的沉缩,必须从三个方面加以控制:一是控制砌块含水率及确保28d龄期后出厂;二是改善砂浆和易性,砌筑时灰缝饱满密实,原浆随手刮浆压缝;三是控制灰缝厚度,8~12mm,宜为10mm(蒸压加气砼砌块的水平灰缝宜为15mm,竖向灰缝宜为12mm),灰缝应横平竖直,厚薄均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