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在工作不只是为了自我了悟,还得学会敬重他人我想说的是,仅仅去发现内心的问题还不够;你的理解必须示现在行动和关系上面,只有这样,人格的统合才可能发生。这样你本质里的精微面带来的影响才能转化人格。缺少了统合,内在工作是不可能完成的。事实上,缺少统合很可能会造成各式各样的扭曲,以及不正常的发展。我们必须留意自己的行为和人际互动,而且要从内心更高的次元来进行观察。 如果你的外在生活无法与内在情况调成一致,就不可能成为真人。如果内在经验和对待他人的行为是冲突的,扭曲就会产生。如果你懂得了某些真理,但行为却是按照另外的方式在进行;如果你重视实相的某个部分,在真实生活里却把它丢出了窗外,那么非常怪异的事就会发生,而令你和周围的人感到十分挫败。内在工作不仅仅是自我了悟,也不是忘却周遭的人,只顾保有自己的良好感觉。成熟之人的本质,就是敬重他人。 如果你真的想体会做真人的滋味,就必须努力成为这样的人,不论过程有多么辛苦。如同我曾经说过的,内在工作要处理的就是你早先的概念、信念和准则与内在工作之间的冲突。在这个过程中,你会了解和发现以前所不知道的自己,这会让你开始修正行为,而且是带着觉知持续地下工夫。 你的行为应该依照真人的方式来展现,不只是对我或对其它老师,对生命中的每个人都要按照这样的方式,否则就是在助长自己的不成熟。你仍然可能以动物性的方式来行动,因此不论是对待同学或你生命里的所有人,都应该清醒地付出努力,依你所了解的这些细致的品质来生活,而不是耽溺在老旧的模式里。理想上大家都应该彼此尊重、了解和友善对待,如果你不以尊重、感激和认同的方式去跟另一个人互动,就等于没有在尊重或认同自己的崇高面向。 大家都是一体的,我们的差异性仅仅在于物质次元。本质上我们并不是分开的,而是联结在一起的。其它的人和我们一样珍贵,而且值得我们付出尊重、爱及关怀。这份了解必须示现在每一刻的行为里,然后这部分的内在工作就会彻底转化你。 首先要下的工夫就是对本体的证悟,接下来的工作会更困难一些,因为我们必须学习把这份证悟示现在日常生活里。你得学会如何活出这份了悟,如何把生命变得更成熟。若想记住自己的本体以及那些更精微的面向,是需要下很大工夫的。让这些了悟影响自己的生活,改善与他人及环境的互动关系,也需要一番努力。过往的竞争心态、贪得无厌、嫉妒、排拒等,必须转化成慷慨、尊重、感恩和仁慈。如果真的想变得成熟,就必须按照这些价值观来行动。你不能因为别人的行为像个蠢蛋,而展现出不高尚的行为。如果你这么做,就是在违背自己的高尚本质,不尊重自己真正的身份。 如果你很想成为一名真人,就必须按照最高的价值标准来行动。认为把自己的了悟统合起来是很容易的事,便是在展现幼稚的一面,因为你完全不了解人生的真相。变得仁慈、慷慨、有爱心、清明又值得尊重,是必须下工夫的。并没有一个神在那里帮助你达成这件事,你必须在每个当下做出一些努力,否则不会有任何转变。当然,没有人是"必须做"内在工作的,选择权完全在你手上,如果真的想做它,就必须按照这些准则去做。 现在你可能会说:"这实在太困难了,我很愤怒,我不想下这些苦功。"没错,它的确很困难,但如果你真的想变成一个成熟的人,此刻就必须觉察愤怒、挫败和受伤的感觉,而且要学会忍耐和承受。假如你说:"这实在太困难了,我很想逃跑,不再管这件事了。"那么你的行为就像是遇到困难时找妈咪的小孩。真的想长大成人,行为就得像个成年人。 只是坐着一动也不动地打坐,很难在日常生活中体现爱、仁慈和真实不虚的品质。认为在工作坊里进行一些呼吸练习,或是跟一群人打坐、经验本体的某些面向就已经足够了,这样的观念也是偏颇的。你必须依照成熟的价值观来生活,直到它变成你的第二天性为止。要做到这点必须尊重自己,否则就是耽溺在孩童的模式里,背叛了自己最深的面向,也藐视了自己真正的潜能。我们最大的问题就是不断地背叛自己真正的本质,按照不适合我们本质的方式生活。 生命的重点是不丧失自尊自重,不放弃自己的实相活出自己真正的本质意味着心中不趋乐、不避苦,不企图得到别人的赞同,也不想获得别人的赞赏。同时你也不去批判别人、打击别人,或是向外追求名望及权力。你只是真实而自然地活着,并且尊重和体恤他人。你的爱心是没有企图的,也不是刻意制造出来的。生为一个成熟的人,爱心、慷慨、体恤、恭敬有礼、行为举止细腻、态度成熟,就是你的第二天性。 若想让这些价值标准或特质变成第二天性,必须有意识地下工夫,但这并不代表你必须变成一个严格冷酷的人。重点在于必须下工夫觉察自己和他人的互动方式,尤其是尊重自己和别人,诚恳地展现自己。我指的并不是要放弃享乐,而是不主动追求享乐。这也不意味要制造痛苦,而是不逃避痛苦。 一个自尊自重的人很清楚生命的重点不在于好或坏的感受,而是在于不失自尊自重,不放弃自己最真实的实相--心中最高最纯净的面向。不论事情有多美妙或多痛苦,你自重的程度都足以维持自己的完整性。这不代表必须获得成功、胜利或达成心愿,而是以最诚恳的方式面对自己,展现出最核心的价值。 体恤自己、尊重自己、爱自己,意味着学习维持自己的完整性和尊严。这意味着如果必须学习,就勇敢地去学;必须做什么,就勇敢地去做;必须说什么,就勇敢地去说。维持自己的完整性和尊严意味着不抱怨,而且不论自己的感受是什么,都能尊重和体贴别人,即使快要死了,仍然能尊重自己和他人。因为,你是谁比你将要死亡更为重要,也比可能失业或失去情人更重要。自尊自重比这所有的事更珍贵。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练习不把情绪立即展现出来的理由。当你做这项练习的时候,不但要持续地留意自己,而且要留意不立即把情绪展现出来。你必须把它放在心里去深入地感受和理解,并且把它当成自我了解的资粮。你或许不能一直保持在这种状态,但即使无法做得很完美,也不要打击自己;重点在于尽量保持觉知,持续地做下去。 这意味着如果你的潜意识里有一股愤怒,就要试着去了解它,而不是把它发泄在某人身上。如果有人排拒你、令你感到受伤,你也要把它放在心里,而不是立刻告诉那个人:"你排斥我,所以我觉得你很糟糕。"你只是去感觉自己遭到了排拒,然后试着靠自己去理解这份感受。如果有老师的话,你可以和老师一起进行探索。你要善用这股能量和资粮,以及从内在工作中产生的热力,将其用在自我了解和转化上面 觉知情绪,就是不压抑,也不发泄所有的情绪都是自动化反应,譬如绝望或失望。不对这类感觉产生反应,意味着即使早上起来觉得人生无望,你仍然会起床、上班。不产生自动化情绪反应,指的是朋友来访而你正觉得孤独,需要拥抱,但你仍然不按照这份渴望去行动;你只是在内心里感受着它,因为你知道这只是一种原始的需求罢了。 你可能得花很长的时间来了解自动化情绪反应究竟是什么,但这也无妨,只要不耽溺在情绪化反应之中,一直保持着觉知就够了。我们现在讲的不是压抑情绪,而是不把情绪展现出来,因为展现它们就等于释放掉它们,这么一来你就无法深入了解了。展现情绪会阻碍转化过程,一个成熟的人是不会将情绪发泄出来的。这项练习非常重要,它能教导我们许多东西。了解这项练习或许很困难,但若想活出最真实的自己,就必须持续地练习。自我耽溺是无法带来任何帮助的,因为耽溺意味着助长原始的需求和价值观。 做这项练习时,需要运用所有的觉知和已经发展出来的意志力。我们必须带着觉知靠自己来转化人格。一个自尊自重的人不会宣称自己已经开悟,也不会渴望被视为开悟的人。一个人变得愈真实,就愈不想彰显自己,因为你会把体悟放在心中。渴望将其显现出来、留给他人强烈的印象,就是在满足原始的需求,而真人是不会按照这些需求行动的。一个成熟的人不会想取悦别人。 这项练习并不是要制止情绪,而是不让自己对情绪产生反应,因为我们发觉这是从幼稚又原始的需求产生的。这就好像养育小孩一样:你不会让孩子为所欲为,否则他会把屋子弄得一团糟,甚至伤到自己。不是吗?对待你自己也是同一回事:你不会让心中的那个小孩为所欲为,因为他会把你的人生弄得一团糟,继而伤害到你。事情就是这么简单,你必须学会自律。你必须认清自己的行为是不成熟的,而且是无效的,甚至具有破坏性。当一个孩子生气时,他会丢奶瓶或是摔东西,因为这么做会令他舒服一些。他不明白你为什么要制止他,因此当你制止他的时候,他会更生气。面对自己也是同一回事。你可能会说表达愤怒令我感觉舒服一些,但这种行为仍然会对自己和他人造成损伤。表达愤怒是一种自动化反应,为了长大成人,你必须学会不将其展现出来。这件事的重点不在于展现情绪是好是坏,重点是人必须自重以及诚实面对自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