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操的人格魅力

 书蠹之家315 2015-06-21
 

曹操的人格魅力

                               

    谈到三国我们不能不谈曹操,因为他在三国的历史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是魏国的开创者,也是三国同归于晋的奠基者,但是他却是历史上最受争议的人物。对于曹操是奸贼、奸雄还是英雄,古往今来人们众说纷纭、各执一词。宋代说书中,就有闻刘备败者则痛苦流涕,闻曹操败者则拍手称快,足见人们对曹操的憎恨和愤怒。但是历史上曹操的真实面目到底如何?当翻开历史的画卷,我们会发现曹操的身上集中了不少的闪光点。

    ㈠曹操颇有胆识。面对董卓横行暴政、无恶不作,满朝文武不知所措、痛哭失声,唯独曹操抚掌大笑,笑其懦弱,献宝刀,欲刺董卓,事情虽未成功,但曹操过人的胆量实在令人佩服。

    ㈡曹操为人正直。年轻时曾任洛阳北部尉,刚到任时,就在县衙设立五色棒,不论贫贱富贵,只要触犯法律,就依法棒打之。东汉末年,宦官专政权势极大,但曹操却从不阿谀奉承。曾经十常侍蹇硕的叔叔因夜间提刀而行被曹操巡夜拿住,他毫不殉情依法对其行刑。

    ㈢曹操军纪严明。曾经在一次行军途中,曹操下令如有践踏农田者,立即处斩,但行不多远,曹操的马因风而惊闯入麦田,曹操当即叫来令官准备对自己行刑,赖众人规劝,曹操拔剑割发以示谢罪。我们都知道古时人们都是留发的,割发如断头,因此曹操的割发足见其严格的作风。

    ㈣曹操爱惜人才。他曾经作《短歌行》“青青子矜,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道出了他对人才的渴望。曹操身边文有郭嘉、贾诩、程昱、荀或等谋臣,武有张辽、许楮、徐晃、曹洪等猛将,他们大部分是从敌营投奔过来,但曹操却不计前嫌,对他们倍加爱惜。曹操身为一代枭雄,有泪不轻弹,然因失郭嘉、典韦而痛哭流涕;为收复关羽对其封汉寿亭侯、赏金授印。陈琳原为袁绍身边的一位从事,曾经撰檄文痛骂曹操,骂其祖宗,曹操看后大怒,当曹操见到陈琳时,见其仪表不俗,怜其才,仍让他做从事。曹操的胸襟如此宽广不禁令人刮目相看。

    ㈤曹操善于聆听。他听取许攸之言兵进乌巢烧尽袁绍之粮草,断其后路,以少胜多,扭转乾坤,最终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他听取郭嘉遗言放袁尚入辽东,最终不费一兵一卒收辽东、杀袁尚,获得了一石二鸟之功效。

    ㈥曹操情商颇高。他在与袁绍的官渡之战中屡战屡败,却从没有挫伤他的锐气。赤壁之战中,曹操八十万大军,瞬间灰飞烟灭,败走华容道,但曹操却仰天长笑曰:胜败乃兵家常事,来日东山再起,重新踏平东吴。八十万大军是曹操的心血,曹操却能不气馁,不放弃,这不能不让我们佩服。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曹操的身上也存在着不少的瑕疵,这些瑕疵也就成为了后人对他批判的话柄。

    ㈠曹操为人奸诈。历史上的曹操的确奸诈,其表现最为淋漓尽致的要数他和许攸之间的一段对话。这段对话发生在一场战争中,名为曹袁官渡之战,当时曹操正孤军深入,也无外援,粮草已尽,正当愁眉不展之时,曹操闻许攸至,跣足而出。此时许攸为袁绍身边一谋士,建议袁绍攻击曹营,然而袁绍不听,许攸气愤而走。许攸和曹操坐下后,攸问:“公有粮草几何”。操答到:“可用一年”。攸又问:错,重答”。操答道:“半年”。攸气愤地说:“公见老朋友都不说实话,再给你最后一次机会”。操答道:“可用一月”。攸站起来就走,曹操赶快阻拦笑而答:“公岂不闻兵不厌诈乎”。这三问三答足以说明曹操的奸诈。但是我想看待这个问题不应该单纯地从一个侧面来讲,我们应该立足于当时的历史环境,那时是一个动荡的年代,战争不断,打仗讲究兵不厌诈,这也是常有的事,我们不能对敌人就说他是奸诈狡猾,对自己就是足智多谋。

    ㈡曹操篡汉。我想改朝换代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历史的进步,汉代秦,隋灭周,唐灭隋,这都顺应了历史的潮流。能者上庸者下,为什么一个国家的皇帝一定要姓刘?

    ㈢曹操说了一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正是这一句话让人们对曹操厌恶极深,但事实是不是这个样子的?陈寿的《三国志》中曾记载操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然而《三国演义》中却添加了天下这两个字,这就无形之中夸大了曹操的自负。从这句话中我们也可以体会到曹操当时的心情,他已经感到了后悔,这对不可一世的曹操来说已经是相当不容易了,这也是曹操的超人之处。

    ㈣曹操阴险毒辣。他的性格具有双重性,既有狠毒的一面,也有仁义的一面。弥衡有旷世之才被孔融引荐给曹操,却被曹操送与黄祖,从而成为刀下之鬼,这是曹操借刀杀人之计。杨修聪明过人是曹操身边的得力助手,也遭到了曹操的毒手。这与曹操的狠毒有着密切的关系,但与弥衡、杨修的为人也有很大的关系。苏洵的《六国论》中曾言:“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我想,衡、修之死,全非操之过,乃其二人之过,衡过于狂傲,修聪明过分才导致二人落了个悲惨的下场,如果他们能够矜持一点,我想曹操会善待他们,他们也会功成名就,安享晚年。陈琳曾痛骂曹操,可谓是罪大恶极,但陈琳一句“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耳”使曹操对他网开一面,并被重用。陈宫曾经侍奉吕布,屡屡献计攻打曹操使曹军倍受重创,但宫死之后,曹操却把陈宫的家人接到自己的馆舍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侍奉着,曹操的仁义之心不得不令我们称赞。

    有人说读《三国演义》可以让人明是非,懂谋略。我想,从曹操的身上我们应该学习他的败而不馁、正直公正、赏罚公平、善纳忠言、爱惜人才的优秀品格。

                           

 

曹操的人格魅力

                               

    谈到三国我们不能不谈曹操,因为他在三国的历史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是魏国的开创者,也是三国同归于晋的奠基者,但是他却是历史上最受争议的人物。对于曹操是奸贼、奸雄还是英雄,古往今来人们众说纷纭、各执一词。宋代说书中,就有闻刘备败者则痛苦流涕,闻曹操败者则拍手称快,足见人们对曹操的憎恨和愤怒。但是历史上曹操的真实面目到底如何?当翻开历史的画卷,我们会发现曹操的身上集中了不少的闪光点。

    ㈠曹操颇有胆识。面对董卓横行暴政、无恶不作,满朝文武不知所措、痛哭失声,唯独曹操抚掌大笑,笑其懦弱,献宝刀,欲刺董卓,事情虽未成功,但曹操过人的胆量实在令人佩服。

    ㈡曹操为人正直。年轻时曾任洛阳北部尉,刚到任时,就在县衙设立五色棒,不论贫贱富贵,只要触犯法律,就依法棒打之。东汉末年,宦官专政权势极大,但曹操却从不阿谀奉承。曾经十常侍蹇硕的叔叔因夜间提刀而行被曹操巡夜拿住,他毫不殉情依法对其行刑。

    ㈢曹操军纪严明。曾经在一次行军途中,曹操下令如有践踏农田者,立即处斩,但行不多远,曹操的马因风而惊闯入麦田,曹操当即叫来令官准备对自己行刑,赖众人规劝,曹操拔剑割发以示谢罪。我们都知道古时人们都是留发的,割发如断头,因此曹操的割发足见其严格的作风。

    ㈣曹操爱惜人才。他曾经作《短歌行》“青青子矜,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道出了他对人才的渴望。曹操身边文有郭嘉、贾诩、程昱、荀或等谋臣,武有张辽、许楮、徐晃、曹洪等猛将,他们大部分是从敌营投奔过来,但曹操却不计前嫌,对他们倍加爱惜。曹操身为一代枭雄,有泪不轻弹,然因失郭嘉、典韦而痛哭流涕;为收复关羽对其封汉寿亭侯、赏金授印。陈琳原为袁绍身边的一位从事,曾经撰檄文痛骂曹操,骂其祖宗,曹操看后大怒,当曹操见到陈琳时,见其仪表不俗,怜其才,仍让他做从事。曹操的胸襟如此宽广不禁令人刮目相看。

    ㈤曹操善于聆听。他听取许攸之言兵进乌巢烧尽袁绍之粮草,断其后路,以少胜多,扭转乾坤,最终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他听取郭嘉遗言放袁尚入辽东,最终不费一兵一卒收辽东、杀袁尚,获得了一石二鸟之功效。

    ㈥曹操情商颇高。他在与袁绍的官渡之战中屡战屡败,却从没有挫伤他的锐气。赤壁之战中,曹操八十万大军,瞬间灰飞烟灭,败走华容道,但曹操却仰天长笑曰:胜败乃兵家常事,来日东山再起,重新踏平东吴。八十万大军是曹操的心血,曹操却能不气馁,不放弃,这不能不让我们佩服。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曹操的身上也存在着不少的瑕疵,这些瑕疵也就成为了后人对他批判的话柄。

    ㈠曹操为人奸诈。历史上的曹操的确奸诈,其表现最为淋漓尽致的要数他和许攸之间的一段对话。这段对话发生在一场战争中,名为曹袁官渡之战,当时曹操正孤军深入,也无外援,粮草已尽,正当愁眉不展之时,曹操闻许攸至,跣足而出。此时许攸为袁绍身边一谋士,建议袁绍攻击曹营,然而袁绍不听,许攸气愤而走。许攸和曹操坐下后,攸问:“公有粮草几何”。操答到:“可用一年”。攸又问:错,重答”。操答道:“半年”。攸气愤地说:“公见老朋友都不说实话,再给你最后一次机会”。操答道:“可用一月”。攸站起来就走,曹操赶快阻拦笑而答:“公岂不闻兵不厌诈乎”。这三问三答足以说明曹操的奸诈。但是我想看待这个问题不应该单纯地从一个侧面来讲,我们应该立足于当时的历史环境,那时是一个动荡的年代,战争不断,打仗讲究兵不厌诈,这也是常有的事,我们不能对敌人就说他是奸诈狡猾,对自己就是足智多谋。

    ㈡曹操篡汉。我想改朝换代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历史的进步,汉代秦,隋灭周,唐灭隋,这都顺应了历史的潮流。能者上庸者下,为什么一个国家的皇帝一定要姓刘?

    ㈢曹操说了一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正是这一句话让人们对曹操厌恶极深,但事实是不是这个样子的?陈寿的《三国志》中曾记载操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然而《三国演义》中却添加了天下这两个字,这就无形之中夸大了曹操的自负。从这句话中我们也可以体会到曹操当时的心情,他已经感到了后悔,这对不可一世的曹操来说已经是相当不容易了,这也是曹操的超人之处。

    ㈣曹操阴险毒辣。他的性格具有双重性,既有狠毒的一面,也有仁义的一面。弥衡有旷世之才被孔融引荐给曹操,却被曹操送与黄祖,从而成为刀下之鬼,这是曹操借刀杀人之计。杨修聪明过人是曹操身边的得力助手,也遭到了曹操的毒手。这与曹操的狠毒有着密切的关系,但与弥衡、杨修的为人也有很大的关系。苏洵的《六国论》中曾言:“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我想,衡、修之死,全非操之过,乃其二人之过,衡过于狂傲,修聪明过分才导致二人落了个悲惨的下场,如果他们能够矜持一点,我想曹操会善待他们,他们也会功成名就,安享晚年。陈琳曾痛骂曹操,可谓是罪大恶极,但陈琳一句“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耳”使曹操对他网开一面,并被重用。陈宫曾经侍奉吕布,屡屡献计攻打曹操使曹军倍受重创,但宫死之后,曹操却把陈宫的家人接到自己的馆舍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侍奉着,曹操的仁义之心不得不令我们称赞。

    有人说读《三国演义》可以让人明是非,懂谋略。我想,从曹操的身上我们应该学习他的败而不馁、正直公正、赏罚公平、善纳忠言、爱惜人才的优秀品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