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藏族文化︱唐卡的制作过程。

 炎龙828 2015-06-22


这里让我们拥有一个值得一生为之拼搏的高远志向!在浅色的流年里学会分享与感恩,于万千的人群中,恰巧奔赴到你的人生中,这何尝不是一种你我深深的藏缘。

一周藏文化




唐卡的制作过程

图/互联网



编辑/闹久

本文内容由藏文化创意馆作者整理编辑

一切全球化的今天,唐卡,不再只是一种膜拜的对象,也不再只是一种装饰,更多地则以一种文化艺术价值而倍受世人的推崇。也有人把唐卡视为是最能反映藏文化的介质之一,仔细想想,其实也并非不无道理。一副唐卡的制作,不仅能够反映出精湛的绘画技艺和丰富的画派传承,更是满贯了藏文化的信仰准则和价值取向。 那么,除了通过对唐卡本身的直观欣赏,对其制作过程的具体了解,岂不是我们真正认识唐卡、认识藏文化的最佳方式呢?


制作唐卡的原材料通常是由自然界的矿物质配制而成。就质地而言,一般为布﹑纸等材料。颜料则以金﹑银﹑朱砂等矿物质和植物颜料。



绘制唐卡的工序,以《造像量度经》中的要求,分别作解。

第一步是画前仪式:唐卡画师必须是人品高尚﹑慈悲智慧﹑尊崇佛法的僧人或俗人,画前,要沐浴焚香,诵念经文,上师还会通过观修,祈请智慧之神文殊菩萨进入画师的躯体。如果画的是密宗本尊或护法神,则要根据所画的本尊或护法神举行入密仪式和观修。画师的衣食住行也要遵循宗教的各种仪式,入绘制期间严禁吃肉﹑饮酒﹑吃葱蒜﹑不近女色等,在画师的个人能力﹑素质﹑品行都符合要求后,才能进行绘制。


第二步是制作画布:唐卡的画布主要为棉布﹑麻布,或者混纺,需根据画面尺寸剪裁拼接。然后将画布湿润,缝于四根细木条上,再用麻绳绷在特制的井字形木框上。接着用淡胶水刷画布,堵上所有布眼,阴干用白垩土掺和优质骨胶,均匀地刷在棉布上,晾干后用贝壳或圆石反复打磨,这样的工序起码三次以上,每将画布湿磨一次,都得将木框上的绳子拉紧一次,直至画布光洁如纸,细腻如绸,画师便可在这块紧绷于木框上的白布上直接绘画。


第三步是构图起稿:按照佛经的规定,起稿须先画定位线,包括边线﹑中心垂直线﹑两条对角线和其他所需的辅助线,先画主佛,而后画菩萨﹑法师﹑护法神;接着画山河﹑日月﹑彩虹﹑蓝天﹑祥云﹑花草﹑动物﹑建筑和供品等。绘佛像时,先绘莲花座,在画衣饰,然后画佛身,而佛像的眼睛留待后期“开眼眉”时一并在再画。画出佛像的素描草图之后,再用墨构线定型。



第四步是着色与染色:按佛经中对各类神像的色彩规范平涂色彩。在绘画步骤上与起稿相反,首先从背景中的云天﹑草地﹑山石﹑花草画起,最后画神佛诸像,要求色彩均匀饱满,厚薄一致。为了防腐,颜料还会加入牛胆汁甚至麝香。但要注意胶水的浓淡,胶淡了就会容易掉色,胶浓了容易碎裂。染色,即在涂完的基础上对表现的内容进行层层渲染,以表现人和物的结构变化,并染出层次与空间。其方法为干染和湿染两类,干染有平染、点染和复染等,湿染有分为混合染,分层染,过度染等。


第五步是构线定型:构线在唐卡的绘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求线条流畅,下笔准确。一是勾画出形状,二是表现出质感,三是增加画面的装饰效果。


第六步是铺金描银:铺金和勾金是绘制唐卡时最精彩的看点,也是藏族传统唐卡的绘画艺术的特艺,并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它善于用多种手法让金银呈现不同的光泽效果与丰富的层次,并起到统一协调画面的作用。如用泥金表现面部和身体;用描金来勾画花草﹑树木﹑山石的边沿;用沥粉贴金来凸显莲台宝座及臂钏璎珞等八件饰件。对金银原材料的选择和制作极为讲究,并形成了一整套特殊工艺。如描金时需用藏红花,山上的白尾花﹑红菊花等熬成汁作成透明的漆片,熔化后调金粉使用,可让金色更加辉煌艳丽。


第七步是开眼:以上工序全部完成以后,最后要刻画佛像的脸部,这一过程成为开眼。先用黑色或红褐色颜料将上色时被颜料盖住的五官轮廓重新描一遍,然后用白色颜料画出眼白部分,最后用浓墨点出眼中曈孔而完成点金。


第八步是缝裱开光:唐卡绘制完成后,须在画面的四周缝裱锦缎,其规格尺寸均得按比例裁剪。在缝裱的过程中,对于唐卡画面四周的丝带贴面,背面的裱衬以及木棒两端的套盖轴头等都有严格的规格和要求。其后,为了遮挡灰尘,保护唐卡画芯,在唐卡正面加一道遮幔。最后,请僧人或活佛诵经加持唐卡,使它附有了一种神圣性。以上是绘制唐卡的工艺的全部流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