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奇的大宁河(游记)

 释怀斋 2015-06-22



  神奇的大宁河 (游记)

                     何 

    从大宁河小三峡游览归来的人,说起大宁河,没有一个不惊叹,不赞美的。那简直是一条神奇的河流!我无论如何是要亲历其境饱览一番了。

    我这次旅游,并非专门为旅游而旅游,因为即便是暑假期中,我也担负着函授教学的任务。这一次,我正好要到奉节、巫山、巫溪等几个教学点去,对学员进行“面授”,所以就一搭两便,安排了从巫溪乘船到巫山,顺便游览大宁河的路线。我从最新出版的《中国地图》上,找到了“大宁河”的位置:它发源于大巴山南麓的崇山峻岭之间,流经巫溪、巫山两县的高山峡谷,在巍峨的巫峡峡口——巫山城东——注入浩浩长江。已经被开辟为旅游线的所谓“小三峡”,就是大宁河下游从大昌古镇至大宁河口的一段,虽以奇、险、幽、葱著称于世,何足以反映大宁河的全貌?我所选择的是“大宁河全景式游览线”,具体计划是:先完成奉节县的面授任务,然后从奉节乘车到巫溪城(古称大宁镇)——顺便把孩子春晓送到巫溪亲戚家里过暑假,完成巫溪县的面授任务,用半天时间访问大宁河上游(一线天、宁厂古镇),于当天下午5点钟前返回巫溪城买好下巫山的船票,第二天便乘“柳叶舟”顺流而下,直至大宁河口的巫山城。这样,便可以充分领略神奇的大宁河风光了。

    一.山野景象,美不胜收

     那是1982年7月盛夏,刚放暑假不久。我带着刚刚小学毕业的10岁的孩子春晓,完成了奉节县的面授任务后,就从奉节乘车去巫溪,未到目的地,沿途风光就把我给迷住了。

    汽车开上城北最高的山梁,浩浩长江尽收眼底。想到1200年前杜甫的登高,看看眼下的大江流水,自有“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气势,令人心荡神驰!

    夔州山野,此时虽然不见“无边落木萧萧下”,经历了58年“大炼钢铁”的滥砍滥伐,少有古老的树林,但是那高高低低、重重叠叠的峰峰岭岭,却也苍苍翠翠,美不胜收。这些年新植的树苗长了起来,绐人以崭新的希望。你看那一片一片果树园,脐橙、夔柚,橘子、苹果,香梨、核桃这些果树,种植得尤其多。脐橙、夔柚是奉节特产,品质优良,闻名全国。地里的西瓜、香瓜这些夏天的瓜果,散发着成熟的清香,诱人口馋。现在正是香瓜、西瓜、香梨、苹果上市的季节,给人消夏解渴,是水果摊上最惹人的俏货,难怪奉节城里的地摊上到处都是这些瓜果,价钱又那么便宜,无论本地人还是旅游者,都最爱吃这些东西。看来,水果种植业已经发展起来,成为奉节县一项支柱产业。从水果的消耗量可以看出,夔州人的生活水平,已有了显著的提高,现在是再不会发生在杜夫子“堂前扑枣”那类事情了。

    汽车翻过一道山梁后,就沿着梅溪河谷向北奔驰:一面是山,一面是溪谷,两面风光尽收眼底。一个小时后,过了康乐乡梅溪河大桥,汽车就顺着支流崔家河的方向,继续向北奔驰。再过一小时,过了大树、竹园两个区镇,就进入巫溪县境了。汽车通过竹园镇附近一座新修的大桥,这大桥横跨在山溪之上,由于山势较高,比梅溪河大桥显得更加险峻!车上有人告诉我,过去没有公路和桥梁,农民进城,得走上整整一天,筋疲力尽;现在都坐公共汽车,两小时就够了,舒舒服服的,一点不费劲儿。

    更奇特的是夔、巫两县交界一带,那“双峰山岭”之间所形成的“带状平台”上,分布均匀的无数“馒头山丘”和无数“天坑”。所谓“双峰山岭”,就是两条相距很近(不过千米)平行山岭,海拔在15000公尺左右。“双峰山岭”之间形成一个 “带状平台”(即稍低于“双峰山岭”的带状高原),宽略千米,不知其有多长;“带状平台”上均匀地分布着青翠欲滴的“馒头山丘”,差不多全是四座一组,天然相拥,中间形成独特的“天坑”。这是怎样奇异的景象啊!就是在整个世界上,恐怕也很难找到类似的奇景!

“那些小山,多象馒头啊!”孩子惊呼起来,“爸,你看:好多,好多!”

    馒头小山是很多。奇怪的是:尽都四座一组,围成一个的“天坑”。这些“天坑”盛上水,就该是绝美的“天池”——世界上,恐怕绝没有如此集中而众多的“天池胜景”!然而这些“天坑”,却全不见碧水的波光粼粼。

    “多么遗憾!”我不禁为造化的美中不足,而嗟叹起来。

    “爸,遗憾什么?”孩子春晓不解地问。

     我淡淡地说:“那些天坑里没有水。”

    “为什么没有水呢?真怪!”孩子想了想,满脸疑问说。

     我没有回答。一位哲人的声音,却在耳畔响了起来:“人,不能等待自然的恩赐……”

     我站起身,向窗外挥了挥拳头。

    “爸爸,您想干啥?!”孩子向我喊道。

    “爸不干啥。”我笑着说。

    下山了。眼前展开一片平原,汽车开到文峰场,稍歇片刻。乘客们纷纷下车,上厕所,然后就在车站附近的小店吃午饭。突然刮起一阵冷风,下起毛毛雨来,虽是七月天,因为穿衣太少,感到浑身凉浸浸的。我担心春晓着凉,赶快从包里扯出一件衣服,给孩子披上。

    半小时后,继续起程,汽车转向东方行驶,驶过一片很大的平原——在川东北的山野中,这样的平川是何等的稀少、可贵。然而这偌大坝子,竟看不到一片水田。原来这坝子是不能盛水的,地下有空穴渗漏,所以做不成水田,栽不成稻谷,只能种小麦、玉米、红苕之类旱地作物。

    “原来是一片旱原!”我明白了。

    在多雨的四川盆地,竟有这样的“旱原”,岂不怪哉?这又是怎样的美中不足!

    汽车驶过“旱原”,雨停了,窗外的天空重又晴朗起来。七月天就是这样:一日之间,常有几幅面孔。

汽车奔驰着,峰回路转,终于看到了一片盛水的农田和尚未收割的稻谷。不久,就到了有名的凤凰乡。那可是巫溪县的最美的粮仓!传说,那神鸟凤凰是“非梧桐不栖、非醴泉不饮”的,这儿既是神鸟凤凰之乡,足见其梧桐、醴泉兼备,丰足无比,美好无双了。放眼望去,路旁的石壁中,果然有一股清泉喷涌而出,想必就是“凤凰泉”了。司机理解大家的心思,停了车,让大家畅饮凤凰泉水。大家争先恐后,各不相让,拥向泉边:有的直接张开嘴去接那喷出的泉水,弄得满脸都是水花;有的斯文一点,用双手不捧起泉水,“咕咕”地喝;有的用杯子接了泉水,站在一边,细细地品味。“真甜啊——!”大家赞叹着,“难怪凤凰要留在这儿。”

    大家畅饮了泉水,解了乏,精神焕发地重新上车。汽车加足马力,继续东进,跨过一条小河,转过几道山梁,那小巧玲珑的巫溪县城(历史悠久的大宁古镇)和神奇的大宁河,就横陈在眼下了。

我的心顿时为之一振!“到了!”我对身旁的孩子说。

    二.宁河雾罩,奇妙无比

    大宁河蜿蜒地流过巫溪城东,远远地,就听见“嚯嚯——哗哗——”的水声了。

一下车,我带着春晓立即向江边奔去。江边一片沙滩,堆满五颜六色的鹅卵石,那晶莹、自然的色泽,比长江“三峡石”还要漂亮。我们情不自禁地拣了起来。拣起这个,又拣那个,发现一个比一个漂亮,可是口袋哪里装得下许多?只好“割爱”,留下几枚最舍不得丢掉的,作为纪念。

    接着,我就把孩子送到了亲戚家,安顿好了——亲戚为小客人到来,已作了充分的准备,不在话下。我独自到巫溪县教育局报了到,衔接了明后天的教学工作。

    第三天下午面授结束后,我去亲戚家看春晓。巫溪城很小,春晓都已经耍熟了,她说这里最好玩的就是沙滩,她已经和表姨一道去过好几次了。她让我参观:“爸,您看:这是我拣的石头,比那天拣的更好看了!”

    我察看了孩子所拣的一花篮小石子,各色各样的,艳丽非常。表姨说:“这全是春晓挑选的。她简直喜欢得不得了!”

    春晓说:“我还要去拣。”

    我说:“好,爸陪你耍半天。明天爸要离开巫溪,到巫山去上课,你就留在这儿过暑假。临到开学了,表姨送你回家,你愿意吗?” 春晓说;“我愿意。这儿可好玩啦。”

    于是,我又带春晓到大宁河沙滩上,拣起石子来。突然,有浓浓的乳白色的雾气,从北边的江面上蒸腾起采;紧接着,南边的江面上也腾起同样的雾气,雾气罩住江面以后,里面就什么也看不清了。一会儿,那雾罩从南北两边漫过来,一直漫过了我们的头顶,我们便完全沐浴在乳白色的雾气中了! 雾气浸湿了我们的头发、我们的衣衫,只觉得周身凉浸浸的,一股异样的气息冲进鼻腔。

    “赶快走吧,春晓!”我招呼着孩子。

     她却呆呆地望着,那弥漫开来的雾罩,惊奇得什么似的,似乎并不想马上离开。

    “这是怎么回事呢?”我请教旁边的一位船夫。

     那船夫扬起脸,以歌唱的嗓音说道:“这是——宁河雾罩——!大宁河——特有的!知道不?!雾罩升起——有多高,这河水——就要上涨——同样高!明天——肯定——要涨大水啰!”

我不禁叫出声来:“天啦! 明天要涨这么高的水吗?” 我又是惊惶,又是兴奋。赶紧把春晓送回她表姨家,转身就跑到宁河码头,从“班船售票处”购好了明日下巫山的船票。“人生难得几回搏——焉能轻易放过?”我在心里对自己说。

    原先欲访大宁河上游的打算,就作罢了。

    三.妙峡狂澜,惊天动地

    果然,当晚山呼水啸,雷电交加,大雨滂沱。大宁河果然涨了大水。

    第二天早上,雨停了,看来是一个“雨后好晴天”。八点钟,告别了春晓,我赶到江边,看满江滚滚的洪涛,望江边一叶小舟,心里不免打起退堂鼓来!——我真想把捏在手里的船票,马上退掉。体骼健壮的船工师傅,见我踌躇的样子,笑着对我说:“同志!是头一回赶这船吧?不用担心:这船是保了险的,绝对安全!”看着别的乘客,全都从容地上了船,我这才壮起胆子,抬起脚,毅然跨上了摇晃着的、仅容二十来人的机动小木船,选了当中的一个位置,坐下采。

    船开了!波涛声和马达声,汇成一片,山岩回应,往复不绝,组成极其雄壮而奇妙的“交响乐”——不知其为多少部“合声”! 《蓝色的多瑙河》呵,《伏尔加河船夫曲》呀,那些世界的交响名曲,概不能与之相比。

    机动柳叶舟顺流而下,水流的冲力加上马达的推力,使船行速度大大加快,有如离弦之箭!起初一段行程,船速快而平稳,尚觉潇洒自如,还能欣赏巫溪城南一段峡江风光,行注目礼。然而一进入那深不可测的妙峡峡口,可就惊心动魄了!

    两面的岩壁,骤然聚拢:一面是摩天赤壁,高插云天,望而生畏;一面是赫赫青岩,雄视深谷,给人巨大的威压。中间一道幽深的河谷,人和船陷落在深深的峡谷底,同怒吼的狂澜作生死的搏战,有如进了地狱之门,令人不寒而栗!

    冷不防,一个巨浪打来,劈头盖脸,全身湿透,周身冰凉。

    我大叫一声:“要翻船了!”惊慌得不知所措。

    睁开眼,只见船头巍然地屹立着我们的领桨。船尾坚强地挺立着我们的舵手。我这才羞赧地镇定下采。望着船头、船尾两位船工那从容镇定的脸色,那粗壮有力的手臂,紧紧把握着青龙偃月刀似的长舵,稳稳地驾驭着航船破浪前进。我心里赞叹着:“这就是我们的人民!他们是可信赖的!”

顿时,我感到增加了无穷的勇气。

    四.白龙过江,沐浴幸福

    冲出了峡谷险滩,船头领桨师傅拉开宏亮的歌喉,唱了起来:

          日上三竿江雾消哟,险滩过了喜洋洋呀。

          巫山妹子你莫性急,捎来梨枣你尝一尝!

    立在船尾的舵工师傅立马接上去,唱:

          梨枣好吃树难栽哟,我想阿哥口难开啊。

          一月不见心发愁呀,浪大滩险你莫要来!

    这古朴的歌谣,流露出那种纯真、细腻、美好的感情,配合着《竹枝词》清婉的旋律,真是感人极了。这才是船工生活的全部。

    这时,太阳已经钻出云头,明亮地照耀着这片峡谷。我这才有兴致观赏妙峡风光:在强烈的阳光下,西北岸是巍峨雄壮的摩天赤壁;仰视岩顶,有金碧辉煌的一座寺观,名叫“云台观”,寺观前的金红色的“云台”上,亭亭地立着一方状似少女的巨石,便是“云台仙子”——窈窕的身姿披着灿烂的霞彩,“霓为衣兮风为马”( 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看上去真有一种飘飘欲仙的迷人的感觉。而在“云台仙子”的脚下,百丈悬崖之中,却有一场惊心动魄的恶战:怒吼的江涛,拍击傲岸的山岩,激斗中发出震天动地的回响,犹如千军万马呐喊的战场。江涛挥起一柄利斧,终于从巍巍的山岩间,劈开了一条深深的水道,就这样“斗”出一个“妙峡”来,让渴望大海的江水奔腾而出,去把世界探访。不知道目睹这一切的“云台仙子”,是站着旁观呢,还是同情着勇敢的江涛,去实现美好的愿望 ?

    我正惊叹着这江水的威力,头上突然降下蒙蒙“细雨”。只听得船工师傅一声喊:“看白龙过江—— !”大家惊喜地抬起头,任头上的“飞雨”淋着脸,甜蜜而清凉。原来是一道飞瀑,从宁河西岩飞泻而下,溅起的水花横跨整个河床。这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西山少年”思慕河东的“云台仙子”,却碍于大江的阻绝,无由会面。朝思暮想,终于感动了“云台仙子”,遂命山中白龙(突发的山水)托着“西山少年”飞渡过江。一回云雨一相会,“西山少年”欣喜的泪花化为飞瀑,便飞珠溅玉般洒在江面上!舟人过此,倘若有幸受此洗礼,就会婚恋美满、生活幸福。

    今天满船乘客,不分男女,都有幸受此沐浴,实在福份匪浅。

    五.童话境界,如梦如幻

    船飞快地驶过—段宽谷,几道峡弯,进入—方异样的天地。有小溪注入江中。顺势望去,只见红日穿云,日照云下,雄居云天的山岩金光灿烂。岩壁上,红的花,红的树,红的屋宇……天上是红的霞,红的云,形态万状,全罩着一派紫气!天上地上,那奇妙的色彩,那如梦如幻的美,那醉人的迷离,真如同仙境一般!完全是一个童话的境界!

    我甚至把它想象成一个人类从未发现的美丽星球!

    想象成一个神秘的童话世界!

    而我,正有幸“降临”其中……我听任自己的想象和幻想,自由地驰聘。那种惊异,那种快乐,是我有生以来所从未经历过的。我非常庆幸这一次的大宁河之行——但却再没有第二次了,别人也没有。

    突然,听到一个声音叫着:“大昌到了!”我的梦幻般观察和思维,才又回到现实中来。

    这已经是一段颇为开阔的峡谷。东岸,那隐隐的寺阙和屋宇,就是古镇大昌。这古镇原是古代的县治,到民国以后,大昌县治才被撤消,其所辖地域分别划归巫溪和巫山两县,大昌镇则归属巫山。这儿东通荆楚,西连鱼腹(奉节),北接巫溪陕南,南通巫山鄂西,是大宁河中段最好的渡口,故向为兵家必争之地。明末张献忠取四川,就是经河南湖北从大昌入境,首先占据巫山,然后沿长江溯流而上,过万州,破重庆,定成都,建立“大西国”的。当年红军第四方面从大别山撤下来,在徐向前的带领下,也是从湖北入川经过大昌,转战川北大巴山区,才开辟了川北革命根据地。古镇建筑,至今还保持着一种原始的风貌,让人发思古之幽情。近年开发“小三峡旅游区”,大昌是它的终点,这儿才建起新式宾馆,算是平添了一点“现代文明”的气息。

    “呜——!呜——!”一艘游艇自下游峡口驶了出来,大声地鸣叫着。

    那些乘座游艇,从巫山大宁河口而来的游人们,他们的“小三峡”游程,就到此为止了。为了他们,我不由得有些感慨,有些遗憾。正如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所说:“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我上面描述的一段丰富的观览和感受,他们是无缘体验的。而我的自上而下的“小三峡”航程,才正要开始哩。

     六.青山滴翠,令人心醉

     过了大昌镇,船继续顺流而下,就进入了所谓“小三峡”的境界了。

     从扑面而来的金猴峰,到双龙牛鼻滩,这一段长约二十余公里的峡江,名叫“滴翠峡”,是大宁河自下而上计数的“小三峡”中,最后和最长的—段峡江。峡中奇峰矗立,溶洞遍布,流泉喷泻,飞瀑溅玉;东西两面崖坡上,青藤虬枝盘曲缠绕,古色古香,青翠可喜,映着那飞瀑、流泉,使整个峡谷充满了一种青翠欲滴的浓郁色彩,正应了这“滴翠峡”绝妙的美名!

    高岩上,还点缀着丛丛山花,灿烂得令人心醉,而以火红的杜鹃最为耀眼,其余各色野花,也都相映生辉。人到此境,便觉得一切都是美的,那一切的烦恼,一切的忧愁,自自然然地全消失了。   

    峡中最壮观的景象是“赤壁摩天"。其高百丈许,横亘数里,岩壁一例金黄,日光映耀,灿烂夺目。其磅礴、壮丽,与妙峡赤壁不相上下。所不同的,是妙峡赤壁顶上有奇石“云台仙子”,而此处高岩上却有一道飞泉,十分稀奇——谓之“天泉飞雨”,真是恰当极了!

    最有趣的,还是“滴翠峡”中那金猴峰的猴子。适逢雨后天晴,风和日丽,正是猴子嬉戏的好天气。抬眼望去,便见山岩上果然有几只猴子,在那里攀援、跳跃,不时发出一阵“叽——叽——”的欢叫。这是他们彼此呼喊的语言麽?

    “喂——!猴哥,你好——!”有人戏谑地呼喊起来。

    “猴哥——!你好——!”

    “你好!——你好——!”

    大家也跟着欢呼,发出一阵哄笑。   

    如今,无论是船工,还是坐船的农民、工人、山区干部或知识分子,谁还会“猿鸣三声泪沾裳”呢?猴子也进步了,还不时从山岩上下来,与游人相亲,讨面包糖果之类好吃的,大大咧咧地与游人一起合影照相呢。

    七. 巴雾迷茫,神秘莫测

    出了“滴翠峡”,驶过一段平谷,我们的船儿又进入一段新的峡谷。这段峡谷上起“下湾”,下至“乌龟滩”,长约十公里,因为常年多雾而又带有神秘色彩,故名“巴雾峡”。

    峡中的奇峰异石,多赋以形象的美名,什么“仙女抛绣球”、“放马归山”、“龙进虎出”等等。并且,全都附会以美丽动人的传说,反映着人民善良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船家娓娓道来,如数家珍,我真羡慕他们生活在一种神话般的氛围里。而那种种自然风景,经他略一点染,便觉得维妙维肖,妙不可言,这里就不一一述说了。

    然而特别值得留意的,还是西岩绝壁上,那些长方形岩穴中,露出的黑乎乎的东西——巴人悬棺!大宁河绝壁上,同与之相连的长江三峡绝壁一样,也有很多古巴人悬棺。其重生死、重亲情,是一脉相承的。真不知道那些古代人,是怎样把这些巨大的棺材,放进很高的岩穴中去的!远古巴人这种奇特的葬仪,还真值得人类学家去考察、研究一番。而悬棺里保存的龟甲、鱼骨、兽骨、鸟羽、陶器、青铜器等,包括生活器具、生产工具、武器和装饰品,更是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考察、研究古代巫臷文化和巴文化的珍贵文物。过去,在未发掘“悬棺之谜”以前,无论船工或一般老百姓,对它还真有一种神秘的敬畏之感哩!现在虽然已经知道它是悬棺,但在这样的山水间,年代那样渺茫久远,看上去,还是给人一种迷茫的感觉。

谁能最终揭开“巴雾峡”种种神秘之谜呢?

    八.冲出龙门,地阔天宽

    船出“巴雾峡”,穿过“枇杷洲”,驶过“银窝滩”,就进入“小三峡”最后的一个峡谷

——“龙门峡”了。

    这是“小三峡”中最短的一个峡谷,全长只有三公里,而其形胜却宛若长江夔门,甚是壮丽。但见一座座峰岭,如狮似虎,若禽若兽,高接云天,应接不暇。

那“灵芝峰”一柱擎天,撑立云端,给人以“天欲坠,赖以柱其间”的力量感。周围有九个石柱,名曰“九龙柱”,传说是仙药灵芝的守护神:因为此山化育的灵芝仙草,极其珍贵,食之可以祛百病,长生不老,玉皇大帝怕它被坏人偷去,就派了九条龙加以守护。这故事虽然荒诞,却也反映着古代人民对神州乡土的热爱,对医学奇迹的向往,以及对于生命的追求。

    西岸石壁上,有许多排列有序的岩孔,乃是古栈道打桩留下的遗迹。这条古栈道,相传始凿于秦代,完成于汉朝,前后经历了几百年,才大功告成。其最先是用来架设竹管,输送由巫溪宁厂镇输出的盐卤。到了唐代,人们才在盐卤栈道旁边增加栈孔,铺设人行栈道,从巫山——巫溪一直延伸到陕南,成为与大宁河水道并行的一条陆上通道(见《鱼腹国志》、《巫山县志》)。这是巴蜀地方最长最险的古栈道之一,其绝大部分,凿于飞鸟不到、猿猴难攀的悬崖绝壁,其开凿架设之艰难,可想而知!置身这样的境界,谁能不发“思古之幽情”,叹我祖先之意志!

    柳叶舟迅速冲出龙门。抬头望见新架设的公路拱桥,横跨峡口两岸,甚是气派壮丽,给人一种新的鼓舞。眨眼间,船儿就进入了一个广阔的天地:大宁河立刻改变了它的模样和性情,变得平阔、舒展、温顺、宁静起来,象一个巨大的湖泊、港湾,与浩浩长江脉脉相通,融为一体。我所乘坐的柳叶舟,在顿时宽阔的江面上,愈显其小了。就好象刚刚抛却了一篇古老的童话,进入一个浩茫的水世界——真有“纵一苇之所如,临万顷之茫然”的感觉!

前面就是闻名遐迩的巫山县城。

    船终于在两江汇口的一个小码头,停泊下来。船工师傅高兴地喊了一声:“到啦!”大家这才从旅途的沉迷中清醒过来,有了一种新的意识,立刻站起来,游兴未尽地望着宽阔碧兰的江面,望着滚滚东逝的长江水,依次下船。

 

① 杜甫《又呈吴郎》诗云:“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穷固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来……”

② “三峡石”系取于万县长江之滨红沙碛的鹅卵石,经加工制作而成的著名工艺品,晶莹润泽,形态各异,妙趣横生。(原载《三峡风》1997年第1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