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得心应手」的由来

 初心阅读室 2015-06-22
春秋时期郑国的师文,自幼立志要学习弹琴。于是他走出家门,拜于鲁国的掌乐太师师襄的门下。师文的学习十分刻苦,三年之后,他对按指调弦,各种指法,已无不精通。但师文总感觉自己弹不出好听的音乐。他的老师师襄也曾对他有所失望,甚至想让他辍学回家。其实师文在他的学习过程中,也已知道自己的毛病不是在指法和弦法的技巧上,而是他的心志还没有深入到琴的音乐中去。他弹奏时只想着指法和技术,却不能去拨动心上的“琴弦”。

师文经过深入的思考,领悟到古人弹琴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也就是在弹琴时首先要心无二用,不能急躁,做到心志沉静,内心和谐。于是,师文时常到水边、山峰,焚香静坐,衣冠整齐,心无杂念,然后抬手拨弄琴弦。日复一日,师文始终这样练习。

师襄再听到他弹琴时,认为琴音果真有进步,便故意问师文进步的原因是什么。师文说:“内得于心,才能外应于器。只有心、器、手三者互应,才能弹奏出好的琴曲。其中得之于心是首位。学生就是这样练习的。”师襄听完他的解释后,非常高兴,说他已悟出琴的道理。 

从此话提炼出的“得心应手”,至今是人们用以说明技艺熟练的惯用术语。他的学琴体会,给后人很大的启迪。

古人把宫、商、角、徵、羽五音和金、木、水、火、土五行及四时春、夏、秋、冬相配。其配合关系为:角音为木属春,徵音为火属夏,商音为金属秋,羽音为水属冬,宫音为土属长夏六月兼有四季。中国古代有十二律,由低到高依次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古人把十二律与一年十二月相配,从黄钟开始,依次为十一月、十二月,直到来年的正月至十月。

据说在春天时,师文拨动商弦,奏出了南吕律。忽然树叶变黄,慢慢飘落,好像秋天到来一样。根据上文的解释,师文拨商弦,商为金属秋,南吕为八月律,春天奏八月律南吕竟使春天变成了秋天。随后,师文拨角弦奏二月律夹钟,使秋天变成春天;拨羽弦奏十一月律黄钟,使夏天变成冬天;拨徵弦奏五月律蕤宾,使冬天变成夏天;拨宫弦奏春夏秋冬四弦时,清风飘荡,万里无云。

精妙的琴声竟然能感动天地。这就是传说“师文弹琴寒暑变”的故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