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用与没用

 庄子吴松柏阅读 2015-06-22

自古以来,中国的孩子学习的目的性极强,“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是中国人对学习的一贯看法,现在还依然有效,学习的目的就是要有用,否则干嘛要学习?何为有用?就是能够帮助学生考得好分数,取得好功名,至于其他方面一概不管。

中国的老师教书好像也秉承这样一个传统:考试要考的才教,考试不考的,就不教。要不然,教了半天没有用,不是浪费时间?

所以,中国的教育中教者与学者之间有着极其契合的节拍——学习是以有用与没用来判断,所谓有用是能够帮助学生获取更高的分数,取得更高的功名;至于那些当下没用的学生不愿意学,老师也不愿意教,或者干脆不教。

每个在中国教育传统学习出来的人,包括现在还在教书的那些老师,我们是否可以反思一下:我们从小所接受的教育是否都是那些为了分数的教育?我们在学校里的学习那些被老师和学生视为无用的知识是否后来真的没用?我们是否忽略了那些真正有用的知识与能力的学习?

假如我们这些成年人,这些还是教育工作者的人还能够从自身的学习与成长的经历中进行深入思考与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好多表面上最有用的分数或者说那些应试的技巧与能力,顶多只是当时很有用,只能管一时而已,而那些当初看起来极其无用的其他方面的东西:比如意志品格、情感、礼仪、规矩、文明素养、口头表达、与人交往-----却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实实在在地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甚至是影响了我们每个人成长与发展的方向与进程。但是在当时,在我们还处于学习期间,又有几个人能够真正意识到这些东西是有用的?因为学校的老师注重的分数高低,同学们之间比较的还是分数,考试的结果还是按照分数的高低来录取。可以这样说,我们的应试体制极大的限制了学校的老师与学生的观念。

这种分数决定一切的现状依然如此,依然没有任何改变,当下的学校教育依然还是唱响的主旋律是考试成绩,依然分数决定一切,依然是分数是最有用。高分才是硬道理。如果你少了一分或者半分,你就无法到自己心仪的学校,这个道理是每个老师,每个学生十分明了。正因为如此,没有一个家长,没有一个学生会掉以轻心。而在这种思想主宰下的教育环境,老师功利性的教与学生功利性极强的学自然而然会达成默契。

于是,我们看到了学生拼命做题,拼命熬夜,我们看到了老师一个比一个拼,只是为了最终自己的班级的成绩并别人高;于是我们看到了我们这些可爱的老师一个个心力交瘁,一个个身心疲惫,白发过早地爬上他们的头,而我们这些视学习成绩为命根的学生,一个个成为分数的奴隶,一个个变成了考试的机器,一个个把自己的身体搞垮,一个个把自己的视力搞坏,一个个把自己的业余爱好斩断,一个个把自己的个人生活变成了只有考试,只有高分,有些人因为而变得郁郁寡欢,甚至患上抑郁症,甚至跳楼------

分数是有用的,但不能为了考取高分数而把自己的生活变成了只有学习只有分数,生活里还有很多看起来没有用的东西其实远比考试有用得多:会玩,什么都会一点,会安排自己的生活,会运动,会娱乐,会交往,会调整自己的心理-----

如果我们的教育生态不是如此急功近利,不是唯分数是图,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也不会想方设法去帮助学生考取高分数,我们的家长也不会把眼睛只盯着分数,就会让我们的教师在教考试该教的一切之外,还可以教那些考试并不需要的知识与能力,我们的学生也可以在学习考试要考的知识之外,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爱好去学可能暂时没有什么用的知识,也许只有相对宽松的教育环境,不把分数作为评价老师与学生的唯一标准,我们的教育才有希望,我们的教师与学生才不会误解“有用”与“没用”的内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