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药性趋向分类论》的几点提示

 johnney908 2015-06-23
(一)药性趋向分类论内容提要
本书是尚志钧先生积研究本草50余年之经验,提出的一种新的药物分类方式,即按药性作用的趋向分类。根据药物作用趋势,分行、守两大类。
行类含上行、下行、通行、化行。上行以升散为主,如升举下陷,发散外邪;下行以降下为主,如平降喘咳,泻下利水;通行以通畅为主,如气血不通作痛,用通行药使气血通即可止痛;化行以转化为主,如食积、痰饮,通过转化,成为无害物。
守即固守,不固守即出现虚损。凡虚损宜补。守类含补益和收敛二类。
各类再分若干小类,每小类先述概要,举药名,次述共同作用、用途,再次述各药其他作用,最后说明注意点,重点阐述同一小类中各药性味主治功用。
附录为药物分类表、行类药物功用主治剂量表。

(二)药性趋向分类论前言

药性趋向,指药物作用趋势有一定倾向性。不同的药物,其作用趋向各异。有些药物作用趋势向上,表现升提作用。
例如人参、黄芪能升高血压,升提脱肛、子宫脱出,表现升的作用。
有些药物作用趋势向外,表现发散作用,例如麻黄、桂枝发汗,散风寒,表现发散作用。
有些药作用趋势向下,表现降的作用。例如半夏、旋覆花、代赭石降逆止吐,平喘,表现降的作用。
有些药物作用趋势向内,表现收的作用。例如五味子、山萸肉,能敛汗固脱,止自汗、盗汗、大汗,表现收的作用。
升散作用、含有部位改变和功能变化。
在部位上,升是由下向上,由低到高,散是由内向外,由里及表。
在功能上,升散有振奋、鼓舞、加强、提高的作用。
降收作用,也含有部位改变和功能变化。
在部位上,降是由上而下,由高到低;收是由外向内,由表及里。
在功能上,降收有抑制、消退、减弱、降低作用。用趋向,它们都呈运行趋势,可以用“行”字概括之。还有些药作用趋势,倾向于固守状态,可以用“守”字概括之。
本书按“行”与“守”分为两类。每类再分为若干小类。每小类,将性味、作用、主治相同药,分为若干族。每族药含药名、作用、用途(共性)及其他用途、注意点等。
中药至今已有5000多种,连异名则有上万个,谁也记不清。但常用的,不过300多味。这300多味,对初学者来说也难记住,记不住中药名,无法开出有疗效的方子。不仅如此,还会出乱子。从前有个初涉临床的中医,遇到一个出汗的病人,他在处方中加个止汗药麻黄根,开时把“根”字写漏掉,病人服后,不仅不能止汗,反而加重出汗。又如某医生在止痛方中,加个制乌头,他把“制”字漏掉,病人吃后昏睡了两天,还没死掉,真是万幸。类似此例,不可胜数。对初离开校门的中医,熟记中药作用、用途,十分重要,但是那么多的药名,要一个一个记住,确实很难。我个人的经验是分类背熟药名,把它们共性、个性记住,通过长期实践应用,日久也能记住的。行分类,在每类中,按功效相同者分若干小类,这种分类,便于推理、记忆。只要把每一小类药名背熟,共性和个性记住,即可了解一小类中每个药物作用和用途。这对初学者出处方,看处方,分析处方功效,都有极大的好处。读者不妨试一试。这是一种尝试,是否管用,只有通过实践来验证。
按照药物作用趋向分类的思路,我将历代药性歌选了10种,作了摘录、归纳,编为《药性歌赋集纂》,作为本书的附篇,附于书后,供读者参阅。
尚志钧于芜湖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
1993年7月撰2004年7月改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