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建小知识】———榫卯

 dongchang 2015-06-23



  榫,剡[yǎn]木入窍也。俗谓之榫头。亦作笋头。

  榫卯是在两个木构件上所采用的一种凹凸结合的连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或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或榫眼、榫槽),榫和卯咬合,起到连接作用。组合可有效地限制木件向各个方向的扭动。榫头伸入卯眼的部分被称为榫舌,其余部分则称作榫肩。这是古代中国建筑、家具及其它木制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


  榫卯起源

  榫卯结构起源非常早,距今约7000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就发掘出了大量的结合完好的多种式样的榫卯结构遗物,可以说是我国木构技术史上一件伟大的发明!


  榫卯类型

  榫卯种类很多,形态各异,这些种类和形状的形成,不仅与榫卯的功能有直接的关糸,而且在木构件所处位置,构件之间的组合角度,结合方式,以及木构件的安装顺序和安装方法等,均有直接的关糸。


  一 按结合作用,分为三大类型:

  1 、面与面的接合,也可以是两条边的拼合,还可以是面合。“槽口榫”、“企口榫”、“燕尾榫”、“穿带榫”等。







  2 是作为“点”的结构方法。主要用于作横竖材丁字结合,成角结合,交叉结合,以及直材和弧形材的伸延接合,如“格肩榫”、“双榫”、“双夹榫”、“勾挂榫”、“锲钉榫”、“半榫”、“通榫”等等。

  格肩榫

  在方形竖材的交接中,一般以格肩榫相接,格肩榫又可分为大格肩榫和小格肩榫。格肩榫榫头在中间,两边均有榫肩,故不易扭动,坚固耐用


  勾挂榫

  霸王枨与腿的结合部位通常使用勾挂榫,霸王枨的一端托着桌面的穿带,用木销钉固定。下端交带在腿足中部靠上的位置,榫子下的榫头向上勾,腿足上的枨眼下大上小,且向下扣,榫头从榫眼下部口大处插入,向上一推便勾挂住了下面的空隙。产生倒勾作用。然后用楔形样填入榫眼的空隙处,再也不易脱出,故曰“勾挂榫”。


  3 是将三个构件组合一起并相互连结的构造方法,这种方法除运用以上的一些榫卯联合结构外,都是一些更为复杂和特殊的做法.如常见的有“托角榫”、“长短榫”、“抱肩榫”、“粽角榫”等。


  粽角榫

  棕角榫因其外形像粽子角而得名,从三面看都集中到角线的是45度的斜线,又叫“三角齐尖”。多用于框形的连接。另外,明式家具中还有“四平式”桌,其腿足、牙条、面板的连接均要用棕角榫。


  二、按榫卯功能,分为六类(以木构建筑为例)

  一、固定垂直构件的榫卯

  古建大木中的垂直构件主要是柱.柱子可分为落地柱和悬空柱两类.落地柱即柱脚直接落在柱顶石上的柱子,如:金柱、中柱、山柱都属此类.悬空柱即指落脚在梁架上或被其它构件悬空挑起、摔起的柱子.如童柱、瓜柱、雷公柱等,都是悬空柱.这些垂直构件,不管处于在什么部位,都需要用榫卯来固定它的位置,于是就产生了用于柱上的各种榫卯.

  (一)管脚榫

  固定柱脚的榫,用于各种落地柱根部,童柱与梁架或墩斗相交处,也用管脚榫.它的作用是防止柱脚位移。


  (二)套顶榫

  套顶榫是管脚榫的一种特殊形式,径寸都远远超过管脚榫(相当于管脚榫的加强版),并穿透柱顶石直接落脚于磉墩(基础)的长榫,常用于地势高﹑受风荷较大的建筑物.它的作用在于加固建筑物的稳定性。



  (三)瓜柱柱脚半榫

  与梁架垂直相交的瓜柱(包括金﹑脊瓜柱﹑交金瓜柱等),柱脚亦用管脚榫.





  二﹑水平构件与垂直构件拉结相交使用的榫卯

  在石建大木中,水平构件与垂直构件相交的节为很多,最常见的有柱与梁﹑柱与枋﹑山柱与排山梁架﹑抱头梁﹑穿插枋及单,双步梁与金柱﹑中柱相交部位等.由于构件相交的部位与方式不同,榫卯的形状亦有很大区别。

  (一)馒头榫

  馒头榫是柱头与梁头垂直相交时所使用的榫子,与之相对应的是梁头底面的海眼.镘头榫用于各种直接与梁相交的柱头顶部,其长短径寸与管脚榫相同中.它的作用在于使柱与梁垂直结合,避免水平移位。


  (二)燕尾榫

  这种榫多用于拉扯联糸构件,如檐枋﹑额枋﹑随梁枋﹑金枋﹑脊枋等水平构件与柱头相交的部位.燕尾榫又称大头榫﹑银定榫.它的形状是端部宽﹑根部窄



  (三)箍头榫

  箍头榫是枋与柱在尽端或转角部相结合时采取的一种特殊结构榫卯.”箍头”一字,顾名思义,是”箍住柱头”的意思。





  (四)透榫

  透榫用于大木构件,常做成大进小出的形状所以又称大进小出榫.所谓大进小出,是指榫的穿入部分,高按梁或枋本身高。


  (五)半榫

  半榫的使用部位与透榫大致相同.在古建大木中,常使用山柱相交处.在古建大木中,常使用山柱或中柱这样的构件。



  三 水平构件互交部位常用的榫卯

  水平构件互交,在古建大木中,常见于扶脊木与扶脊木、平板枋与平板枋之间的顺接延续或十字搭交。

  (一)大头榫

  亦即燕尾榫.做法与枋子上的燕尾榫基本相同,大头榫采用上起下落方法安装,它常用于正身部位的檐、金、脊禀以及扶脊木等的顺延相交接部位,起拉结作用。



  (二)十字刻半榫

  十字刻半榫主要用于方形构件的十字搭交,最多见于平板枋的十字相交.方法是按枋子本身宽度,在相交处,各在枋子的上、下面刻掉下面一半的为盖口十字扣搭。

  (三)十字卡腰榫

  俗称蚂蜂腰,主要用于圆形或带有线条的构件的十字相交.古建大木构件中的卡腰,主要用于搭交桁禀。

  四、水平或倾斜构件重叠稳固所用的榫卯

  古建大木的上架(即柱头以上)构件,都是一层层叠起来的.这就不仅需要解决每层之中构件与构件的结合问题,而且需要解决上下两层构件之间的结合问题,这样才能使多层构件组成一个完整的结构体.

  水平(或倾斜)构件迭交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两层或两层以上构件叠合,再就是两层或两层以上构件垂直(交角成90度)或按一定角度半叠交.

  在两层或两层以上构件迭合时,采用下面两种销合联结的方法:

  (一)栽销

  栽销是在两层构件相叠面的对应位置凿眼,然后把木销栽入下层构件的销子眼内.在古建大木中,销子多用于额枋与平枋之间、老角梁与他角梁之间以及迭落在一起的梁与随梁之间、角背、隔架雀替与梁架相迭处等。


  (二)穿销

  穿销与栽销的方法类似,不同这处是,栽销法销子不穿透构件;

  穿销常用于溜金斗拱后尾各层构件的锁合。


  五、用于水平或倾斜构件叠交或半叠交的榫卯

  水平或倾斜构件重叠稳固,需要用销子;而当构件按一定角度(90度或其它需要的角度)叠交或半叠交时,则需要采用桁碗刻或压掌等榫卯来稳固。

  (一)桁碗

  桁碗(小式称禀碗)在古建大木中用处很多,凡桁碗与柁梁、脊瓜柱相交处,都须使用桁碗.桁碗即放置桁禀的碗口,位置在柁梁头部或脊瓜柱顶部。


  (二)趴梁阶梯榫

  多用于趴染、抹角染与桁禀半叠交以及短趴染相交的部位.趴梁与桁禀半叠交时,一般作阶梯榫,阶梯榫的做法。


  (三)压掌榫

  它的形状与人字屋架上弦端点的双槽齿做法很相似.这种榫多用于角梁与由戗或由戗之间接续相交的节点压掌榫要求接触面充分、严实.不应有实有虚。


  六、用于板缝拼接的几种榫卯

  制作古建大木和部分装修构件,常常需要很宽的木板,如制作博缝板、山花板、挂落板以及榻板、实榻大门等.这就需要板缝拼接.为使木板拼接牢固,除使用胶膘粘合外,还采用榫卯拼合。

  (一)银锭扣

  银锭扣,又名银锭榫,是两头大,中腰细的榫,因其形状象银锭而得名.将它镶入两板缝之间,可防止胶膘年久失效后拼板松散开裂.镶银锭扣是一种键合作法.用于榻板,博缝板等处。


  (二)穿带

  穿带是将拼粘好的板的反面刻出燕尾槽.槽一端略宽,另一端略窄.它可锁合诸板不使开裂,并有防止板面凹凸变形的作用。


  (三)抄手带

  这是穿带的另一种形式,但又不同于穿带.穿抄手带必须在木板小面居中打透眼。


  (四)裁口

  是将木板小面用裁刨裁掉一半,裁去的宽与厚近似,木板两边交错裁做,然后搭接使用.这种做法常用于山花板。

  (五)龙风榫

  亦称企口,将木板小面居中打槽,另一块与之结合的板面居中裁作凸榫,将两板互相咬合。






  常见榫卯类型(红木家具为例)

  近几百年的中国,有两件东西被海外华人视为国粹:一是京剧艺术,二就是红木家具。中国传统家具自明末进入技艺之巅峰。此后代代相传,绵延至今,如今中国传统家具文化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举世公认,日久弥香。中国传统红木家具的灵魂就是榫卯结构。整套家具甚至整幢房子不使用一根铁钉,却能使用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在人类轻工制造史上堪称奇迹。这种传统的中国制作工艺正是海内外人士追捧的原因。



  燕尾榫:相传为鲁班发明,被后世尊称为“万榫之母”,是明清家具中不可缺少的榫卯连接法。燕尾榫是指两块平板直角相接时,为了防止受拉力时脱开,将榫头做成梯台形,形似燕尾,故名“燕尾榫”。

  燕尾榫结构图


  明榫:制作好家具之后,在家具的表面能看到榫头的称为明榫。明榫多用在桌案板面的四框和柜子的门框处。

  暗榫:制作好家具之后,在家具的表面不能看到榫头的称为暗榫,也称“闷榫”。暗榫的形式多种多样,就直材角结合而言,就有单闷榫和双闷榫之分。明式太师椅和靠椅的椅背搭脑和扶手的转角处常用暗榫。

  明榫结构图


  暗榫结构图



  楔钉榫:是用来连接弧形弯材的常用榫卯结构,它把弧形材截割成上下两片,将这两片的榫头交搭,同时让榫头上的小舌入槽,使其不能上下移动。然后在搭扣中部剔凿方孔,将一枚断面为方形,一边稍粗,一边稍细的楔钉插贯穿过去,使其不能左右移动。圈椅、皇宫椅的扶手一般都是使用楔钉榫。

  楔钉榫结构图


  套榫:明清家具椅子搭脑与腿料连接时不用夹头榫,而是将腿料做成方形出榫,搭脑也相应的挖成方形榫眼,然后将二者套接,这类榫卯结构称为“套榫”。

  套榫结构图


  抱肩榫:这种榫卯结构常用在束腰家具的腿足与束腰、牙条相结合处。抱肩榫常采用45度斜肩,并凿三角形榫眼,嵌入的牙条与腿足构成同一层面。从外形看,此榫的断面是半个银锭形的“挂销”,与开在牙条背面的槽口套挂,从而使束腰及牙条结实稳定。

  抱肩榫结构图


  勾挂榫:通常用在霸王枨与腿的结合部位。霸王枨的一端托着桌面的穿带,用木销钉固定,下端交带在腿足中部靠上的位置,榫子下的榫头向上勾,腿足上的枨眼下大上小,且向下扣,榫头从榫眼下部口大处插入,向上一推便勾住了下面的空隙,产生倒勾作用,然后用楔形料填入榫眼的空隙处。

  钩挂榫结构图


  夹头榫:这类榫卯结构在案形家具中最常见,家具的腿足上端开口,嵌夹牙条与牙头,顶端出榫,与桌案案面的卯眼结合,结构稳固,桌案和腿足角度不易变动,又可将桌面重量分担到腿足上来。

  夹头榫结构图


  插肩榫:也是案类家具常用的一种榫卯结构,虽然外观与夹头榫不同,但其结构却与夹头榫相似。插肩榫与夹头榫不同之处是插肩榫腿足的上端外侧被削出斜肩,牙条与腿足相交处剔出槽口。

  插肩榫结构图


  走马销:罗汉床围子与围子之间,或围子与床身之间常用走马销,它是“栽销”的一种,是指将一块独立的木块做成榫头栽到构件上去,来代替构件本身做成的榫头。独立的木块做成的榫头形状是下大上小,榫眼的开口是半边大,半边小。榫头由大的一端插入,推向小的一边,就可扣紧。

  走马销结构图



  榫卯的例证:斗拱






  榫卯的现代应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