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彩陶纹饰演变10_ 垂幛纹

 百眼通 2015-06-23

凡是半山时期出现的纹样,使用率较高,由多层向下弯垂的连续弧形带纹组成。早期为单线垂弧,是由马家窑类型的水波纹发展而来,为辅助纹饰,一般装饰在壶、罐类器物的腹部,主体图案的下沿一周。半山中期,垂幛纹绘制最为精细,多以红、黑复彩构成多层垂幛,每层一般由两三条黑色垂幛带加一条红色垂幛带组成,并在黑色垂幛带纹的上缘绘黑色向上的锯齿纹,构成繁复绚丽的花纹带。半山中、晚期出现垂幛锯齿纹,垂幛跨度较大,一件器物上一般只绘两组连续的垂幛纹,先用两三条红色带绘垂幛,在空白处填月牙形黑色垂幛带,并在黑色带的上、下缘加锯齿纹。这种构图多装饰在单耳壶或高低耳壶上。马厂时期的垂幛纹是半山类型的延续,但不如半山的精细,构图比较简单、粗犷。

图1 垂幛纹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